[蘇聯(lián)]維·比安基/文 徐 灑/譯
天空布滿烏云,大風呼呼地刮著。烏云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風也刮得越來越厲害。秋天就這樣慢慢走近了。
秋天和春天一樣,也有自己特有的工作時間表。但是,和春天有一點不同的是,秋天是從空中開始變化的,和春天正好反過來了。高高地掛在樹梢的葉子慢慢改變著顏色,不經(jīng)意間,一點點變成紅色,又逐漸過渡到褐色。陽光一旦不夠充足,葉子就立刻開始枯萎,轉(zhuǎn)眼間,當初的碧綠顏色就黯淡了。樹枝連著葉柄的地方就會形成一個頹敗的圓環(huán),搖搖欲墜,然后在某一個沒有起風的寂靜日子里,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空中竟然已經(jīng)在飛揚著淡黃的樺葉和枯紅的白楊樹葉,轉(zhuǎn)著圈靜悄悄地滑到地面,無聲無息。
葉子顏色的變化,體現(xiàn)了作者觀察得細致入微。
清晨醒來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外面的青草上已經(jīng)結(jié)上了白霜,如果有心的話可以記在日記里——今天開始,準確來說應(yīng)該是從今夜起,秋天就真正來了,因為初霜總是出現(xiàn)在黎明前。枯葉越來越頻繁地離開枝頭,最后,一陣風吹過,落葉漫天,森林一下子就褪去了夏天的裝扮。慢慢地,天上變得空曠開闊,連河水也變得越來越平靜,越來越?jīng)隽恕?/p>
作者非常明確地指出了秋天來臨的時間節(jié)點——外面青草上結(jié)上白霜,為后文秋天不斷深入做好鋪墊。
可是,大概是不舍夏天就這么離去,為了紀念一下曾經(jīng)火熱的夏日——溫暖熱鬧的氣氛又回來了。寂靜的天空中,搖曳著泛著銀光的細蜘蛛絲……田野里又呈現(xiàn)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的綠色。
村民們看著長勢喜人的秋播作物十分憐惜著說:“秋老虎來啦!”
森林里,大家都開始忙著為過冬做準備。不在冬天活動的生命體都躲起來了,把自己裹在暖和的窩里,在春天到來之前,一切活動都停止了,來年再說。
兔媽媽好像不怎么服氣,還沒有真正意識到夏天已經(jīng)過去了,它又生下了一窩兔寶寶——落葉兔。
細柄的食用菇長出來之后,夏天就真的過去了。
和候鳥告別的日子也來到了。就像候鳥返鄉(xiāng)時一樣,鳥兒們又開始大批大批地遷徙到別處去了,飛向那溫暖的南方。
穿著五顏六色華麗服裝的鳥兒們都不見了,它們什么時候走的?我們不知道,也沒有看見,因為它們總是半夜悄悄離開的。
大多數(shù)鳥兒比較喜歡在夜里飛行,這樣很安全。暗夜里,游隼、老鷹和其他猛獸不會攻擊它們;可是在白天,這些可怕的對手就會埋伏在森林里,在半路上截住它們。
作者并沒有停留在鳥兒遷徙的行為描寫,而是進一步對這種行為做了說明,加深了讀者對候鳥南飛的了解。
白樺樹上已經(jīng)變得光禿禿,幾乎沒有什么葉子了,空蕩的樹干上還掛著一個椋鳥巢,主人已經(jīng)不在家里了,只留下空殼子還在那里晃來晃去。
突然,飛回來了兩只椋鳥。咦,這是為什么?雌椋鳥鉆進家里,開始忙前忙后。雄椋鳥守在門外,四處張望,觀察了一會兒,便開始唱起歌來,唱著屬于自己的歌。
過了一會兒,雌椋鳥似乎是忙完了,從巢里出來匆忙飛向了鳥群。雄椋鳥跟在它后面一起飛走了。到時候了,到時候了——不是今天那就是明天了,要離開了。
它們應(yīng)該是來跟自己的家做最后的告別的,在那個過去的夏天里,它們的孩子就出生在這里。
它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座意義重大的“小房子”。來年春天的時候,它們依舊會回到這里。
作者同樣對椋鳥的行為做了解釋,使人們不禁感嘆,原來動物也會留戀“故居”。
(本文節(jié)選自《森林報·秋》,有刪改)
名師點評
在作者維·比安基善于觀察的眼中,烏云、風、樹葉、白霜……都是秋天的使者,宣告著秋的來臨。本文最值得稱贊的是,作者不單單寫出了一幅靜態(tài)的秋景圖,而且描繪了秋天臨近的動態(tài)過程。從秋意萌發(fā),到回歸夏日的火熱,再到秋天真正拉開序幕,只有用心觀察體會才能寫出如此生動具體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