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艷敏
摘? ? 要:結合實踐,針對油松營養(yǎng)缽苗育苗技術、造林技術、撫育管理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為有關人士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油松;育苗;營養(yǎng)缽;造林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5-010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91.254? ? ? ?文獻標志碼: B
1? ?育苗技術
1.1? ?選擇育苗
在春季3—4月份進行裝袋下種,首選水源充足、向陽背風、排水條件較好、與造林地相接近的地塊進行育苗。選擇好苗圃地,設置成若干小畦,制作苗床,寬度1.3 m,并結合地形確定苗床長度,保證畦面平整性。
1.2? ?育苗方法
1.2.1? ?配制營養(yǎng)土
選擇生土和非耕地的黃土,過篩后撿去其中的各類雜物,加水充分混合,容器育苗原料不可運用熟土和沒有腐熟的有機肥。由于油松菌根對其生長非常有利,所以可選擇油松林地土壤作為原料。
1.2.2? ?裝袋
在整理好的畦內(nèi)點播,高低一致排列容器內(nèi),容器放完每畦后應確保其頂部成一個平面,確保覆土厚度一致,有利于整齊出苗。將40 cm寬的步道設置在苗床之間,便于開展育苗作業(yè)。放杯有兩種方法,即地上式和地下式。地上式:整平床并排放好容器袋,利用沙土圍好床的周圍;地下式:根據(jù)容器袋開挖相同深度的苗床,或略超過容器袋的畦,整平畦底,將容器帶并排放入畦內(nèi)[1]。
1.3? ?種子處理
進行播種前用溫水浸泡種子24 h撈出,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30 min消毒并催芽,每日用清水沖洗一次,種子一般7~8 d裂嘴,這時便可進行播種。在播種過程中,應合理設置播種穴,過深過淺都不利于種子發(fā)芽,播種量根據(jù)5~6粒/袋進行播種,避免種子彼此擠壓,對出苗造成不利影響,更甚者會導致腐爛。覆土不應太厚,土壤為黏土性質的應當將適量的沙土加入其中,覆蓋細土,并根據(jù)超過容器袋1 cm控制覆蓋厚度[2]。
1.4?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有兩個階段,幼苗出土前的相關管理,油松種子只進行浸種,不開展催芽,通常在17 d左右幼苗便可出齊。而進行催芽的種子,一般在10 d左右便可出齊,種子在出土前屬于萌發(fā)階段,這時的水分必須保持充足,同時提供合適的溫度條件,通過噴水對土壤溫度進行調節(jié),避免出現(xiàn)土壤溫度過高的情況,確保種子快速發(fā)芽出土。倘若水源不足,可以選擇谷草或麥秸進行覆蓋,地膜覆蓋保濕增溫效果非常明顯。在種子出苗階段,將覆蓋物不斷撤除,出苗前利用1%~3%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1次噴施,幼苗出土后,為了保證幼苗的快速生長,應合理控制噴水次數(shù),3~5 d進行1次噴水,并將除草工作落到實處,促進苗木健康生長。
2? ?造林技術
2.1? ?油松林營造
2.1.1? ?造林地選擇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油松均能夠生長,然而這些地區(qū)土壤太過貧瘠,降水量有限,卻存在較大的蒸發(fā)量,而且這些地區(qū)降雨還呈現(xiàn)集中的特點,所以進行造林工作前,應科學合理地選擇地塊,并加強改土。完成造林工作后,應充足澆水,確保油松成活率,促進油松健康生長。通常情況下,營養(yǎng)缽培育的油松苗木可選擇秋季或雨季進行造林,造林地必須保證地勢平坦,具有較好的排水條件,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有機質,應避開風口,將營養(yǎng)苗直接種植在水平溝或魚鱗坑[3]。
2.1.2? ?整地
整地過程中,選擇帶狀整地、水平溝整地、魚鱗坑整地、水平條整地及反坡梯田整地等整地方法,提高整地質量,為油松造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造林密度
2.2.1? ?針闊混交林
首選優(yōu)質苗木,造林工作中選用窄帶狀及等株行距等方式進行造林,根據(jù)2 m×4 m、4 m×4 m、5 m×5 m的密度,營建油松混交林,主要樹種包括楊樹、刺槐等。
2.2.2? ?油松純林
油松純林營造過程中,應選擇具有較好防護性能的中小地塊進行造林,通常面積在3.3 hm2為宜,根據(jù)2 m×4 m,4 m×4 m日照林密度。
3? ?撫育管理
3.1? ?幼林撫育管理
3.1.1? ?中耕除草
運用穴狀撫育或窄帶狀撫育方式進行油松撫育工作,中耕除草在油松幼林完全郁閉后停止,沙地油松造林過程中,中耕除草一般開展3~5 a,初期階段每年進行兩三次淺鋤,并根據(jù)油松苗木生長速度不斷加深,每年逐漸加深鋤的深度,減少鋤的次數(shù),中耕深度應控制在30 cm左右。
3.1.2? ?施肥
確保土壤有更加充足的養(yǎng)分,選擇長效的肥料品種,施用磷肥、氮肥等復合肥料。施肥過程中應將造林、充分做好郁閉和結實期前后幾個階段的施肥工作,根據(jù)樹齡大小不斷擴大施肥量,根據(jù)樹木冠幅,相距樹干1.5 m進行放射狀施肥。
3.1.3? ?灌溉
根據(jù)造林地的具體土壤情況進行灌溉,特別是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土壤含水量明顯不足,應當結合土壤情況及時進行灌水,并做好松土工作,控制與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增強灌溉效果[4]。
3.1.4? ?預防風害
針對一些大風天氣多、降水少、植被稀疏的地帶,常常因風沙因素影響,導致油松幼苗生長不良。針對一些迎風坡、風蝕地,可以結合實際設置防風罩,減少風害對油松苗木帶來的不利影響。
3.1.5? ?整形修剪
主要采用疏剪、短截及剝芽等方式進行修剪。將主干延長枝確立后短截疏剪側枝,盡早剪除主干延長枝靠下的競爭側枝,短截與疏剪主干1/3以上及延長枝下部的枝條。疏剪過程中,均勻地分布不同方向的枝條,確保樹體平衡生長。短截過程中,應在剪口部位保留弱芽,全部抹去主干1/3以下的枝條。
3.2? ?中齡林撫育管理
3.2.1? ?修枝
油松樹冠發(fā)達,且有著粗壯的側枝,所以為了培育優(yōu)質油松木材,科學合理地修剪油松非常重要。修枝過程中,選擇在油松停止生長的冬季進行修剪,郁閉后的油松幼林,在樹干下側部位有2~3輪死枝時修剪,修枝過程中應當注意少量多次進行[5]。
3.2.2? ?撫育間伐
油松在沙地進行營造,生長量相對較少,應結合油松造林立地條件、林木生長情況及林齡撫育間伐工作。如林木個體分化及存在激烈競爭時便可開展撫育間伐工作,將遭受病害影響的生長不良的樹木進行間伐[6]。
4? ?有害生物防治
4.1? ?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高溫、干旱、化肥、農(nóng)藥、大風天氣等都會影響油松的健康生長。特別是幼林階段風寒害造成的危害更為嚴重,尤其是春季3—4月份,對幼林造成的危害較為突出。幼林遭受危害后頂芽部位發(fā)生干枯,新梢萎蔫,更甚者導致樹木死亡。早春時由于干旱、低溫導致危害加重,應當及時進行澆水,并對風障進行設置,對灌草進行保留。
(2)油松針銹病。在防治過程中,首先,造林前充分做好相應的調查工作,有效地消除轉主、寄主植物,其次,提高幼林撫育水平,科學修剪,科學調整林地的溫、濕度。
(3)油松落針病。在防治過程中,根據(jù)每公頃選擇7.5 kg硫黃煙劑,或選擇200倍液45%代森鋅進行噴霧防治,可以大幅控制和減少此類病害帶來的危害。
(4)油松皰銹病。選擇無轉主、寄主地塊進行育苗或者造林,完成造林工作后,認真落實4年以上連續(xù)幼林撫育工作,并加強修剪,拔除病蟲木,集中銷毀,對病情較輕的樹木伐除后,容易引發(fā)林地空缺,可刮除病患部位涂抹藥劑。
4.2? ?蟲害
(1)松毛蟲。松毛蟲對于油松的針葉為害較大,在春季利用菊酯類毒繩阻殺越冬幼蟲上樹為害,也可運用高壓噴霧劑直接觸殺上樹幼蟲。
(2)松蚜。松蚜主要侵害油松的嫩梢及枝干。運用大灰食蚜蠅以及異色瓢蟲等天敵進行防治,防治方法:保護異色瓢蟲、大灰食蚜蠅等天敵,或在蟲害危害盛期,噴灑農(nóng)藥殺蟲。
4.3? ?鼠害
為了防治松鼠為害油松果實,對成熟的油松球果提前采摘。冬季剪除距離地面1.5 m以下的側枝,在7—8月份將0.4 m寬的尼龍膠帶固定在樹干1.5 m以上部位。
參考文獻:
[ 1 ] 王秀三,潘興,齊國華.半干旱地區(qū)的油松營養(yǎng)缽育苗技術[J].內(nèi)蒙古林業(yè)調查設計,2012(2):56-57.
[ 2 ] 樊春志.油松營養(yǎng)杯育苗技術[J].北京農(nóng)業(yè),2015(15):72.
[ 3 ] 羅建華.北票地區(qū)油松營養(yǎng)杯抗旱造林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7(8):160.
[ 4 ] 張玉杰.油松營養(yǎng)杯抗旱造林技術[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1(10):168.
[ 5 ] 呂樹成.科學運用油松營養(yǎng)杯抗旱造林技術[J].吉林農(nóng)業(yè),2019(1):80.
[ 6 ] 徐麗賢.遼西地區(qū)油松營養(yǎng)杯造林方法[J].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18(1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