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勤
一晃,陳建樹已到了60歲。壽日將到,面臨退休,沒能讓他感到如釋重負的輕松愉悅,反而心事重重:他總覺得自己這一生懷才不遇,臨退依然是個小職員,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實在憋屈!他總是說:“要是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對人生有了60歲時的感悟,那這個人必定了不起,會有先見之明,會避免走斜路,就會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陳建樹是這樣想的,也期待能有奇跡發(fā)生,讓人生重新來過。他終于從一個醫(yī)學博士那兒搞到了三張?zhí)刂频哪樒?,分別是他少年、青年、中年的臉皮,而且相應配有秘制芯片,能讓他重溫人生。但三張臉皮也有局限性,都受時間的限制,保質期僅有一年,芯片除了能相應調(diào)整身段的高矮,都不能改變身體各種臟器的功能。
即使如此,他覺得也夠了,發(fā)誓要在短短的三年之中重塑精彩,讓人對他刮目相看。
這天,他蒙上了少年的臉皮,走進課堂,與時下的少年并肩而坐,上英語課的時候,人家還在疙疙瘩瘩地背誦單詞,他早就能寫大篇的英語作文,還能閱讀許多課外英語故事。老師測試后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最起碼已經(jīng)有大學英語四級的本領了。豈止是英語學科,其它功課的老師也感到這是個百年難遇的少年天才,于是一致推薦他到B城少年科技班深造。陳建樹欣喜若狂。高強度的訓練開始了,在學科知識方面,他有那么一點老本可吃,畢竟當年他是一名高才生,可是,在體能訓練方面,他有點hold不住,與學友一同賽跑的時候,一直拖后腿。一次,干脆倒下了。學校把他送往醫(yī)院進行檢查,竟然發(fā)現(xiàn),這位少年老氣橫秋,擁有的是一顆60歲老年人的心臟。更加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一次對少年科技班成員測試,陳建樹的知識已經(jīng)老化,對現(xiàn)在高科技的東西一竅不通。他沾的光只不過是先學先得利,等老本吃盡,就是江郎才盡。學校綜合分析后就勸退了他。眼見著第一張臉皮保質期快到,陳建樹只好打消了上少年大學的夢想。
他不甘心,又蒙上了青年的臉皮,容光煥發(fā)、高挺的鼻梁、俊朗的眉目,簡直像個電影明星。過去,他也曾有過這樣的驕傲面容,可惜,在那個年代,還沒有靠臉吃飯的市場,加上家里窮,穿戴沒有跟上,一晃,那俊俏的臉面就淹沒在普羅大眾之中了。而今,配備了一身好西裝、墨鏡、假發(fā),把他的臉襯托得無比生輝。有一位叫白靜的女生對他一見鐘情,發(fā)誓非他不嫁,這可把他嚇了個不輕,他可不想在一年之中談一場什么老夫少妻的戀愛,頻頻拒絕。那白靜卻像黏人的泡泡糖一樣,就是甩不脫,這讓陳建樹多少有些感動。但白靜喜歡的是年輕人的活動:蹦迪、攀巖、坐過山車。這些活動,每每讓建樹心驚肉跳地拒絕,美人杏眼圓睜,不辭而別了。眼見著第二張臉皮的保質期快到了,陳建樹不得不撤退,擺脫了一場鬧心的戀愛。
他頂上了中年的臉皮,雄心勃發(fā)要來一場奮斗,誓把曾經(jīng)失去的人生遺憾變成一場震驚四鄉(xiāng)八鄰的偉大壯舉。他應聘到了一家酒店,酒店老總正發(fā)愁不知道怎樣讓蕭條的生意振興起來,陳建樹投上了自己一生的積蓄,與老總合力打造了一個江南別院式的餐飲格局,內(nèi)設亭臺樓閣、飛瀑湍流,畫舫輕舟,一時之間,這座江南別院內(nèi)人氣爆棚,生意興隆。但還沒來得及撈回本錢,一場疫情席卷而來,生意一落千丈,甚至到了關門打烊的地步!他回天乏術,最終賠上了老本。眼見著第三張臉皮的保質期快到,只得無可奈何地退下陣來。
三年過去了,陳建樹重溫了三段人生,最終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空灑一腔英雄淚!依然是一介布衣,庸碌平常,兩手空空!
陳建樹終于回歸了。他感到慶幸的是,仍有小職員的退休工資。從此之后,決定安度晚年。他逢人便說:“退休了,捧杯小茶、喝點小酒,公園散散步,日子賽過活神仙呦!”
點評:
這是一篇奇思妙想的小說,不僅構思新奇,主題亦深刻、發(fā)人深省。小說寫出了社會一種人的心態(tài):在年輕時或因為社會的原因,或因為自己未能努力,蹉跎了歲月。晚年雄心未已,仍有種種幻想。但畢竟時過境遷、青春不再,學識、精力、體力都已經(jīng)不濟。小說一方面奉勸老年人尊重事實,不要好高騖遠,度好人生最后的美好時光;也教育年輕人,在人生的大好年華,努力奮進,不要到年邁時,空留遺憾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