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華,閆 寧,張 營,賈莉莉,鄭 磊,3
(1 金正大生態(tài)工程集團(tuán)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臨沭276700;2 安徽科技學(xué)院 農(nóng)學(xué)院,安徽 鳳陽233100;3 養(yǎng)分資源高效開發(fā)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diǎn)實驗室/農(nóng)業(yè)部植物營養(yǎng)與新型肥料創(chuàng)制重點(diǎn)實驗室,山東 臨沭276700)
磷作為一種作物生長所必需的大量營養(yǎng)元素,在作物體內(nèi)具有重要生理功能,是影響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作物主要從土壤中吸收磷,而土壤中的磷主要以無機(jī)態(tài)(難溶性)和有機(jī)態(tài)存在[1],與其他必需礦質(zhì)營養(yǎng)元素相比,土壤中的磷有效性低、移動性差,這是部分土壤供磷不足的主要原因[2]。無機(jī)態(tài)磷多數(shù)以礦物態(tài)和吸附態(tài)存在于土壤中,根據(jù)在不同提取劑中的溶解性差異可分為磷酸鋁類磷(Al-P)、磷酸鐵類磷(Fe-P)、磷酸鈣(鎂)類磷(Ca-P)和閉蓄態(tài)磷(O-P)[2],而在石灰性土壤中Ca-P又分為Ca2-P、Ca8-P、Ca10-P[3-4]。大量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中Ca2-P為第一有效磷源,Al-P、Ca8-P 和Fe-P 為第二有效磷源,占無機(jī)磷比例較大的Ca10-P和O-P一般溶解度較小,植物難以利用[2,5-9]。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所施用的磷肥一般以正磷酸鹽為主[10],土壤中Ca2+、Mg2+、Fe2+、Al3+等離子易與肥料中的磷酸根發(fā)生沉淀反應(yīng),導(dǎo)致施入的磷大多數(shù)轉(zhuǎn)化為無效磷累積在土壤中[11],致使磷肥當(dāng)季利用率只有 7.3%~20.1%[12]。石灰性土壤由于pH較高(7.5~8.5),碳酸鈣含量較大,導(dǎo)致土壤中的磷移動性弱,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僅占全磷的1%左右[13-14]。大量磷素在土壤中積累,是對磷肥資源的巨大浪費(fèi),同時也有一定的環(huán)境風(fēng)險。因此,減少施入的磷肥在土壤中固定,提高磷肥的有效性,降低磷肥施用量,提高產(chǎn)量的同時減少環(huán)境污染風(fēng)險,對我國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聚磷酸銨(APP)作為一種新型肥料,主要由正磷酸鹽、焦磷酸鹽、三聚及三聚以上磷酸鹽組成,施入土壤后會逐步水解為正磷酸鹽被作物吸收[15-16]。APP具有一定的螯合能力,無論低聚合度還是高聚合度的APP均能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減少土壤對磷的固定,從而提高土壤磷庫中高活性磷的含量[17-19]。Venugopalan等[20]發(fā)現(xiàn),在澳大利亞石灰性土壤中,當(dāng)化學(xué)組分相同時,APP的磷利用率是顆粒磷肥的15倍。同時,Kovar[21]研究發(fā)現(xiàn),APP液體肥中有效磷向土壤遷移的最大深度可達(dá)15 cm。然而,關(guān)于施用APP后石灰性土壤中無機(jī)磷形態(tài)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還較少。鑒于此,本試驗采用石灰性土壤無機(jī)磷分級體系,研究APP和傳統(tǒng)磷酸二銨(DAP)對石灰性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無機(jī)磷形態(tài)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影響,分析APP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有效性,旨在為APP的合理施用以及高效磷肥的開發(fā)提供理論支持。
石灰性潮土,采自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羌白鎮(zhèn)姚寨村(東經(jīng)109°78′,北緯34°76′),土壤堿解氮含量為60.55 mg/kg,有效磷含量為22.59 mg/kg,速效鉀含量為185.07 mg/kg,有機(jī)質(zhì)含量為0.58%,pH(土(g)水(mL)比為1∶2.5)為8.12。
供試肥料為磷酸二銨(含P2O553.7%, pH(DAP(g)水(mL)比為1∶100)為8.05)、聚磷酸銨(含P2O560%, pH(APP (g)水(mL)比為1∶100)為7.13),均由金正大生態(tài)工程集團(tuán)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本研究采用土柱試驗,共設(shè)3個處理:不施肥(CK)、施磷酸二銨(DAP)、施聚磷酸銨(APP),每處理重復(fù)3次。首先將4.00 kg過孔徑0.84 mm篩的風(fēng)干土裝入內(nèi)徑103 mm、高450 mm的PVC管中,做成體積質(zhì)量為1.2 g/cm3、高40 cm的土柱,在土柱上平鋪濾紙,按20%含水量加去離子水平衡48 h。根據(jù)商品磷酸二銨(18-46-0)用量為375 kg/hm2,換算P2O5含量后,按其3倍用量將不同磷肥一次性施入(與表層20 mm土壤混勻),每柱P2O5施用量為1 127.70 mg,則DAP、APP的施用量分別為2.10和1.88 g。采用稱重法加去離子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為最大持水量的60%,25 ℃暗培養(yǎng),每隔5 d添加1次去離子水。60 d后按0~5,5~10,10~20,20~30,30~40 cm分割土柱取土樣,土樣風(fēng)干后過0.84 mm篩,測定不同土層的有效磷、無機(jī)磷含量及土壤pH值。
模擬試驗處理設(shè)置同土柱試驗。稱過孔徑0.84 mm篩的風(fēng)干土300 g,與磨細(xì)的2種供試磷肥混勻(每100 g土加有效磷(P2O5)30.68 mg,則每100 g土中APP和DAP的用量分別為153.40和171.40 mg),裝入300 mL燒杯(每處理21個),控制土壤體積質(zhì)量為1.2 g/cm3,平鋪一層濾紙;用稱重法加入去離子水60 g,保證土壤含水率達(dá)到20%,杯口加蓋保鮮膜防止水分蒸發(fā),25 ℃暗培養(yǎng)。于裝土后第1,3,7,15,28,42,60天分別從燒杯中取土樣。在采集土樣前1天,先用稱重法將各燒杯中土壤的持水量調(diào)至最大持水量的60%,次日將杯中土壤倒在干凈塑料盆中,混勻后采用四分法取出約30 g備用。土樣風(fēng)干后過0.84 mm篩,測定土壤的有效磷、無機(jī)磷含量和pH值。
按土(g)水(mL)比為1∶2.5的比例向土樣中加水,振蕩3 min后靜置,用精密型pH計測定土壤pH值。有效磷含量用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Olsen法)測定。無機(jī)磷分級測定參見顧益初等[4]的方法,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ICP-AES)測定溶液中的有效態(tài)磷源(Ca2-P、Ca8-P、Al-P和Fe-P)以及無效態(tài)磷源(O-P和Ca10-P)含量。試驗所用光譜儀為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CAP7000系列,由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生產(chǎn)。
采用Excel 2019進(jìn)行數(shù)據(jù)整理,用Origin 8.1做圖,用SPSS 20.0對數(shù)據(jù)進(jìn)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1.1 對各土層pH的影響 2種磷肥施入石灰性土壤后各土層pH變化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施用APP和DAP均能顯著降低0~5和5~10 cm土層pH,隨著土層的進(jìn)一步加深,2種磷肥處理土壤pH與CK差異不再顯著。在0~5 cm土層,DAP和APP處理的土壤pH較CK分別下降了0.45和0.78,APP處理土壤的pH較DAP處理降低了0.33,且二者之間的差異達(dá)到了顯著水平。在5~10 cm土層,DAP處理土壤的pH較CK降低0.17,APP處理土壤的pH較CK降低了0.24,APP與DAP處理之間pH差異不顯著。結(jié)果表明,2種磷肥一次性表層施用對石灰性土壤pH的影響均能達(dá)到0~10 cm土層,其中APP降低土壤pH的能力較DAP更強(qiáng)。
圖柱上標(biāo)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同一土層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圖3同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in same soil layer (P<0.05),the same for Fig.3圖1 磷酸二銨(DAP)和聚磷酸銨(APP)對石灰性土壤不同土層pH的影響Fig.1 Effect of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 and diammonium phosphate (DAP) on soil pH of different layers in calcareous soils
2.1.2 土壤pH隨時間的變化 2種磷肥施用后,石灰性土壤pH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隨時間的延長,不同處理土壤pH均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第1~3天,DAP和APP處理的pH值下降較快;第7天,2個施肥處理pH值均下降至8以下;第15~28天,DAP和APP處理的土壤pH基本維持在7.70左右;第28~42天,DAP和APP處理的土壤pH均進(jìn)一步下降,且APP處理pH下降幅度明顯大于DAP處理;在42 d時APP處理pH達(dá)到最小值7.55,顯著低于DAP處理;42 d后,各處理土壤pH均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這可能是由于土壤自身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所致。
同一時間上標(biāo)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圖4、5同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at same time (P<0.05),the same for Fig.4 and Fig.5圖2 磷酸二銨(DAP)和聚磷酸銨(APP)施用后不同時間石灰性土壤pH的變化Fig.2 Changes of pH in calcareous soil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application of diammonium phosphate (DAP) and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
2.2.1 對各土層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響 2種磷肥對不同土層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響如圖3所示。從圖3可以看出,在0~5 cm土層中,APP處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DAP處理,但差異不顯著;在5~10 cm土層,APP處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顯著高于DAP和CK處理,而DAP與CK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在10~20和30~40 cm土層,APP和DAP處理土壤有效磷含量與CK的差異不顯著;但在20~30 cm土層,APP和DAP處理顯著高于CK。由此可見,與DAP處理相比,APP處理明顯提高了0~10 cm土層有效磷含量,有效磷的遷移距離更長。
2.2.2 土壤有效磷含量隨時間的變化 2種磷肥施用后不同時間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變化如圖4所示。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延長DAP處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逐漸降低,而APP處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則逐漸升高。其原因可能是,APP中含有多種形態(tài)的磷,但是Olsen法只能浸提測定出正磷酸鹽,因此初始階段APP處理的有效磷含量較低;隨著時間的推移,APP中的聚合態(tài)磷逐漸水解為正磷酸鹽,且施用APP降低了土壤pH,加速了APP的水解,使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逐漸升高。
圖3 磷酸二銨(DAP)和聚磷酸銨(APP)對石灰性土壤不同土層有效磷含量的影響Fig.3 Effect of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 and diammonium phosphate (DAP) on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of different layers in calcareous soil
2.3.1 各土層無機(jī)磷含量變化 2種磷肥處理對石灰性土壤不同土層無機(jī)磷含量的影響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2種磷肥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不同土層的有效磷源含量,其中APP處理較DAP處理總體上增加了不同土層的第二有效磷源(Ca8-P、Al-P和Fe-P)含量。在0~5,10~20,20~30 cm土層,DAP與APP處理土壤Ca2-P含量差異不顯著;在5~10 cm土層DAP處理的Ca2-P含量顯著高于APP處理;在30~40 cm土層,APP處理Ca2-P含量顯著高于DAP處理。APP處理較DAP顯著增加了20~30和30~40 cm土層的Ca8-P含量,0~5,10~20,20~30和30~40 cm土層的Al-P含量以及0~5和20~30 cm土層的Fe-P含量。與CK相比,DAP處理0~20 cm土層的Ca2-P含量、0~30 cm土層的Ca8-P和Al-P含量均顯著增加,APP處理0~5 cm土層的Ca2-P和Fe-P以及0~40 cm土層的Ca8-P、Al-P含量均顯著增加,說明DAP處理Ca2-P、Ca8-P和Al-P的遷移深度分別為20,30和30 cm,而APP處理Ca2-P、Ca8-P、Al-P和Fe-P的遷移深度分別為5,40,40和5 cm。與CK相比,2種磷肥處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各土層O-P含量,其中在0~5和5~10 cm土層APP處理土壤O-P顯著高于DAP處理,在10~20和20~30 cm土層APP處理顯著高于CK,說明APP處理可以促進(jìn)O-P遷移至30 cm深度。在各土層3個處理之間Ca10-P含量差異均不顯著,說明2種磷肥均未促進(jìn)無效態(tài)Ca10-P的轉(zhuǎn)化。
表1 磷酸二銨(DAP)和聚磷酸銨(APP)對石灰性土壤不同土層無機(jī)磷含量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 and diammonium phosphate (DAP) on inorganic phosphorus content of different layers in calcareous soil mg/kg
各土層有效態(tài)磷源、無效態(tài)磷源和無機(jī)磷總量及其增加率如表2所示。
表2 磷酸二銨(DAP)和聚磷酸銨(APP)對石灰性土壤不同土層有效態(tài)磷源總量、無效態(tài)磷源總量和無機(jī)磷總量及其增加率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 and diammonium phosphate (DAP) on total available phosphorus sources,total invalid phosphorus sources,total inorganic phosphorus, and their increase rates of different layers in calcareous soil
從表2可以看出,APP較DAP處理明顯增加了10~40 cm土層土壤的有效態(tài)磷源總量。與CK相比,0~5,5~10,10~20,20~30,30~40 cm土層DAP處理土壤有效態(tài)磷源總量分別增加了127.08%,47.64%,29.60%,24.33%和13.08%,APP處理土壤有效態(tài)磷源總量增加率分別是106.36%,37.76%,39.79%,46.89%和42.52%。除30~40 cm土層外,其余土層APP處理無效態(tài)磷源總量增加率均高于DAP處理。與CK相比,2個磷肥處理均明顯增加了各土層的無機(jī)磷總量,其中在10~20,20~30和30~40 cm土層APP處理的無機(jī)磷總量均高于DAP處理。
2.3.2 土壤中各無機(jī)磷形態(tài)隨時間的變化 2種磷肥施用后不同時間土壤無機(jī)磷含量的變化如圖5所示。由于Ca2-P是有效磷的主要磷源,因此圖5-A各處理Ca2-P含量的變化趨勢與有效磷(圖4)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APP處理的Ca2-P含量逐漸升高,DAP處理的Ca2-P含量呈降低的趨勢,至第60天時APP與DAP處理的Ca2-P含量接近。
圖5 磷酸二銨(DAP)和聚磷酸銨(APP)施用后不同時間石灰性土壤無機(jī)磷含量的變化Fig.5 Changes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content in calcareous soil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application of diammonium phosphate (DAP) and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
由圖5-B可以看出,在0~15 d,3個處理的Ca8-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在15~60 d APP和DAP處理及CK的Ca8-P含量總體升高,且APP和DAP處理的增幅明顯高于CK。由此可以看出,APP和DAP處理中的Ca8-P有一個緩慢釋放的過程,符合作物的需肥規(guī)律。
由圖5-C可以看出,3個處理的Al-P含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趨勢,APP和DAP處理的Al-P含量在第7~15天顯著高于CK,表明2種磷肥處理在第7~15天有促進(jìn)磷素向Al-P形態(tài)轉(zhuǎn)化的過程。由圖5-D可以看出,在0~60 d,3個處理的Fe-P 含量總體呈先下降后上升再持平趨勢,其中在3~28,42~60 d,APP處理的Fe-P含量總體高于DAP處理和CK,表明在石灰性土壤中APP比DAP更易形成Fe-P。
由圖5-E和5-F可以看出,在0~60 d,各處理的O-P、Ca10-P含量變化趨勢相同,差異不顯著,表明短期內(nèi)2種磷肥降低或延緩了石灰性土壤中無效態(tài)磷的形成。
影響磷素轉(zhuǎn)化和有效性的因子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狀、環(huán)境條件和管理措施等[6,22-25]。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APP和DAP對石灰性土壤pH的影響均能達(dá)到0~10 cm土層,且從第15天開始APP降低土壤pH的能力較DAP更強(qiáng),這與王曉紅等[26]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APP改良土壤酸堿度的機(jī)理還需進(jìn)一步研究。施入DAP僅能顯著提高0~5 cm土層的有效磷含量,而APP處理土壤的有效磷遷移距離較長,達(dá)到0~10 cm土層。APP處理土壤pH顯著降低的土層深度與有效磷含量顯著增加的土層深度一致,均為0~10 cm。隨著土層深度的進(jìn)一步增加,土壤pH降低能力減弱,同時有效磷含量也基本持平。其原因首先是APP聚合的形態(tài)可以隨水在土壤孔隙移動到較遠(yuǎn)距離處[17,27],再緩慢水解釋放出有效性高的正磷酸鹽[28];其次土壤pH 的降低,促進(jìn)了磷素的活化,可以酸溶出更多的有效磷,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29]。陳小娟等[18]的研究表明,聚磷酸肥料較正磷酸肥料能顯著提高土壤中高活性的磷形態(tài),抑制土壤有效磷向無效態(tài)磷轉(zhuǎn)化。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與CK相比,APP能顯著增加0~40 cm土層的Ca8-P、Al-P含量以及0~5 cm土層的Fe-P、Ca2-P含量,說明APP在石灰性土壤中能分解成更多的中、高活性磷源儲存在土壤中,形成有效磷源庫。
APP是一種緩釋型肥料,可以在土壤中緩慢水解為正磷酸鹽,從而滿足植物生長發(fā)育不同時期的需要[16]。在本研究中,APP處理的有效磷以及無機(jī)磷形態(tài)中的Ca2-P、Ca8-P含量均隨著時間的推移總體升高,這可能是由APP肥料的緩慢水解特性所致。此外,施用APP后土壤pH隨時間降低的同時土壤有效磷含量逐漸升高,在時間變化上也說明土壤pH的降低影響石灰性土壤磷的有效性[30-31]。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0~28 d,與CK和DAP處理相比,APP處理的Al-P和Fe-P含量總體較高,表明APP在短期內(nèi)可促進(jìn)Al-P和Fe-P形成,這可能是土壤酸化促進(jìn)了Al、Fe離子的水解所致[32-33]。劉英等[34]認(rèn)為,在石灰性土壤中,有效化學(xué)磷肥施入土壤后,絕大部分以緩效態(tài)Ca8-P、Al-P、Fe-P等形式保存于土壤中,而未發(fā)現(xiàn)緩效磷進(jìn)一步向無效磷轉(zhuǎn)化的跡象。本研究結(jié)果也表明,與CK相比,APP處理活性較低的Ca10-P含量無顯著增加,說明短期內(nèi)APP中的磷素不會在石灰性土壤中被固定為無效態(tài)磷。
現(xiàn)有研究普遍認(rèn)為,磷肥需要深施才能滿足作物中后期對磷素營養(yǎng)的需要[35],梁國慶等[9]研究發(fā)現(xiàn),作物對深層土壤的Ca8-P、Al-P和Fe-P甚至Ca10-P都有較強(qiáng)的利用能力,只要耕層土壤有效磷保持一定的水平,就能滿足作物早期生長的需要,中后期生長則可通過利用緩效態(tài)磷來滿足作物對磷營養(yǎng)的需要。眾多研究表明,不僅Ca2-P和Al-P對植物是高度有效的,而且Fe-P和Ca8-P也有相當(dāng)高的有效性[2,5-9]。根據(jù)石灰性土壤中APP處理磷素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可知,APP較DAP更適合做基肥施用,其緩慢水解的特性符合植物生長對磷的需求規(guī)律。
施用APP能顯著降低石灰性土壤0~10 cm土層的pH值,從第15天開始APP處理土壤pH明顯低于DAP處理;APP能顯著提高0~10 cm土層土壤的有效磷含量,與DAP相比,有效磷的遷移距離更長,遷移量更大;APP能在石灰性土壤不同土層中形成更多的中、高活性磷源Ca8-P、Al-P和Fe-P,降低或延緩?fù)寥罒o效磷的轉(zhuǎn)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