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晴
摘 要:在青少年階段由于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就會導致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會對教師以及家長的傳統(tǒng)式管理會有抵觸心理。因此,為了讓青少年有更好的發(fā)展,教師這個時候對逆反心理成因以及對策的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本文對青少年為何會出現(xiàn)逆反心理進行論述分析,并提出具體,有效的措施和途徑,希望能讓教師對青少年出現(xiàn)逆反心理時的應對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讓青少年能夠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及應對策略
逆反心理是一種固執(zhí)偏激的思維習慣,它使人無法客觀地、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采取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因此,如何正確的應對青少年所出現(xiàn)的逆反心理已經(jīng)成為了每個教師都必須去思考的。因為在當今這個社會,正確的三觀已經(jīng)充分成為了每個青少年所需要擁有的,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得到了重視,這對于學校校園和諧氛圍的建設有著主要的價值。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的去促進青少年正確三觀的形成,并探索如何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想要取得的目標,讓工作效果高效化。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錯誤的輿論氛圍
如果青少年處在一個錯誤的輿論環(huán)境里,那么對他們各種行為的影響將是非常大的。比如部分學生把尊敬老師認為是給老師“拍馬屁”;向老師匯報班里的各種情況認為是“打小報告”,“出賣同學”;把為班集體奉獻認為是“傻子”等等,這樣的錯誤的輿論一旦形成,就會對青少年的認知產(chǎn)生極大的誤解,使逆反心理出現(xiàn)。
(二)教師對青少年的影響
一是在教育青少年的過程中教師的要求與他們原有的個人需求產(chǎn)生了一定的距離,在青少年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前,教師應該積極幫助青少年培養(yǎng)這些習慣,不然會讓他們在需要接受教師的要求時產(chǎn)生極大的難度。二是在教師進行一些教育工作時可能會觸碰到青少年個性的行為。在青少年階段,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需要被人認可以及尊重。因此,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不能隨意,不能自己認為是合情合理,是對青少年有所幫助,認為無論如何,青少年都能夠接受。如果教師出現(xiàn)這種心理,那么結果常常都是事與愿違,不尊重青少年也是他們出現(xiàn)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三是因為教師是被青少年所尊重的,如果其在處理青少年的一些問題時沒有那么妥當,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且教師對問題的處理方法,在某一方面上說明了對青少年的行為的態(tài)度,如果只根據(jù)主觀臆斷,沒有進行細致的調(diào)查,采取一些對于青少年來說比較接受不了的措施。而這就很容易讓青少年產(chǎn)生抱怨,從而導致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
(三)家庭和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
中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僅僅局限在學校范圍內(nèi),社會、家庭中的許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會給子女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和失落感;學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鼓勵,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長對子女要求過高,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會導致子女過大的心理壓力,也容易出現(xiàn)逆反心理;社會影響因素更加廣泛復雜,內(nèi)容、形態(tài)、渠道也多種多樣,但影響較普遍的是社會輿論、社會風氣和人們的社會逆反心態(tài)。如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不良媒體等,都可能對學生的思想認識造成危害,腐蝕他們的心靈,導致極端的逆反心態(tài)的產(chǎn)生。
二、逆反心理的應對策略
(一)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逆反心理
在歷史上的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通過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從而改變了廣大農(nóng)民的思想,極大的推動了科學在我國的生根發(fā)芽。而現(xiàn)在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想很好的應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首先就必須正確引導青少年認識逆反心理,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使教師在進行教育工作的時候有施展的空間,更好的讓青少年得到良好的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而青少年學習到認識到逆反心理后,進而也會使他們主動的去學習相關知識,并在日后的自我管理中能夠有方法,有自信,不自卑。而教師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能夠在教育工作時科學運用方法,并提出適合青少年的管理模式,再引進日益發(fā)展的科學技術以及管理知識,并通過與青少年家長進行聯(lián)系溝通,建立一個適合青少年的氛圍,減少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并與日常教育工作內(nèi)容相結合,從而做到三贏的局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實現(xiàn)有效的教育工作的前提。試想想,如果教師跟青少年的關系都不融洽了,那還怎么與青少年進行互動溝通呢?如果無法進行互動溝通,那么教育工作就將會無從談起,這也就會促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因此,師生關系的融洽關系是日常教育工作的關鍵。作為教師,必須充分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給他們更多的寬容與理解,而不是在犯錯時就批評。在教師進行日常教育工作時,必須先營造出一個平等的氛圍,尊重學生,讓青少年明白老師是在幫助他們,是為了他們好,進而像個朋友般,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了解他們的想法。然后再與他們進行溝通互動,能夠讓他們毫無芥蒂的說出犯錯的原因,了解他們的家庭關系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更好的進行日常教育工作,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擁有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使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更好的走下去,能夠健康和諧的發(fā)展,做個幸福的人。
(三)家長要關注和理解青少年
家長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在青少年這個階段,他們正處在一個對社會認知懵懂時期,他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來進行自我認知以及了解這個社會。而家長作為最接近青少年的人,他們正確的教育以及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預防是極為重要的。青少年的家長要適當?shù)乩斫夂腕w諒青少年的愛好取向,同時也要在青少年感到落寞挫敗借助一些方式來排解壓力的時候及時地給予關心問候和進行排憂解難。比如青少年在學校這個復雜的環(huán)境回來,一聲不吭地走進自己房間的時候。家長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切實地了解青少年在叛逆期遭遇了哪些讓他心情不愉快的事情后,結合青少年的個性愛好給予陪伴關懷。這樣才能讓青少年更好地重新找回自我、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四)學校要建設良好的人文氛圍
積極向上的三觀在學校主要依靠全校的良好的人文氛圍去傳播的,它就像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樣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學校若想減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并激發(fā)青少年在學習上的動力,那么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是大勢所趨的。此外,在心理學上而言,人的知覺感受是有彈性的。比如一個人將一只手伸入熱水里面,他會感受到燙,但是時間久了就會覺得手的溫度和熱水的溫度一樣,這就是人的感覺適應性。倘若學校不重視人文氛圍的建設,那么在一個沒那么良好的人文氛圍里,對于青少年在學校里學習是具有妨礙性的。這不僅不能提高青少年的學習效率,而還會會讓青少年在潛意識認為這是一個煩躁的信號,使得青少年會對學校的教育產(chǎn)生一定的抗拒感。所以學校在校園里想通過利用氛圍來減少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以及緩解青少年的壓力時,要重視起良好的人文氛圍的建設。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氛圍來促進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提高學習成效。
(五)學校要周期性舉辦思想教育活動
學校是一個傳播文化知識的殿堂,在引領青少年接受積極的三觀有著巨大的作用。所以學校周期性舉辦思想教育活動來引領青少年有著的正確價值取向是不可或缺的。這不但能使青少年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里感受這世界的美好,全面性地去了解這個社會,比如學校可以每年舉行一次或兩次的思想演講活動比賽,然后規(guī)劃籌備好比賽的相關獎勵,精心布置好燈光渲染和場景建設。此外學校應該在這活動里給予重視,讓青少年能感受到學校文化的多元化,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減少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這不僅僅能充分體現(xiàn)青少年在學校的主體性地位,極大地給予青少年認識和享受思想教育的空間,同時也能最大程度上得到青少年對學校的多元化文化的認可,激發(fā)起青少年對學習的熱愛和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日常教育工作不斷的推動著學生的進步,在進行日常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蘊含著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美德以及偉大的以人為本精神,在學校讓教師進行教育工作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長進,減少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還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進而可以使學校的各種劣勢轉變?yōu)閮?yōu)勢,使家長對學校會更信賴。教師要正確認識到青少年逆反心理,并積極找尋一些應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有效措施與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新剛,嚴夢柯.愛國主義教育中青少年逆反心理及其消解[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21(03):44-48+90.
[2]梁云,姚滿團,李玲.情緒彈性對青少年學校適應的影響: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J].職業(yè)與健康,2020,36(21):2994-2997.
[3]周桂榮.15—20歲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及應對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26-27.
[4]吳聞達.淺談農(nóng)村青少年逆反心理及教育疏導策略[J].農(nóng)村青年,2019(10):53-54.
[5]劉慧.語文教學中疏導學生逆反心理的探討[J].文學教育(下),2021(04):80-81.
[6]卜志斌.農(nóng)村高中學生逆反心理成因的對策方案探究[J].考試周刊,2021(3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