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正式全名為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它被譽為“美茵河畔的耶路撒冷”、“德國最大的書柜”。法蘭克福是一個雙面之城,它既有全歐洲最高的大樓以及大型購物區(qū)“采爾步行街”和國際著名的展覽會,也有古老的桁架結(jié)構(gòu)建筑矗立在“羅馬人”周圍。法蘭克福不僅是德國的經(jīng)濟中心,同時它又是一座文化名城。這里是世界文豪歌德的故鄉(xiāng),歌德的故居就在市中心。法蘭羅馬貝格廣場克福有17個博物館和許多的名勝古跡,古羅馬人遺跡、棕櫚樹公園、黑寧格爾塔、尤斯蒂努斯教堂、古歌劇院等都值得游人一看。
最佳季節(jié)
5月—10月最佳。法蘭克福氣候溫和,1月份平均氣溫—1.5℃,7月份平均氣溫17.5℃,由于法蘭克福降水較多,應(yīng)隨時備好雨具和防風外套。夏季的法蘭克福比較適合旅行,但雪中的法蘭克福又別有一番韻味。
不可錯過
1.羅馬廣場
緬因河流經(jīng)市區(qū),將法蘭克福一分為二,古城區(qū)的羅馬廣場就在河的北邊;羅馬廣場旁有個羅馬廳,實際上就是舊的市政廳,里面的皇帝殿是許多羅馬皇帝進行加冕的地方。羅馬廣場西側(cè)的三個山形墻的建筑物,可以說是法蘭克福的象征。雖然遭遇數(shù)百年戰(zhàn)火的摧殘,但整修后仍保存完好。羅馬廣場的東側(cè)則有一排古色古香的半木造市民住宅。羅馬廣場是法蘭克?,F(xiàn)代化市容中,仍然保留著中古街道面貌的唯一廣場。除了柏林的巴黎廣場、漢堡的市政廳廣場,慕尼黑的瑪利亞廣場之外,這里是德國最重要的城市廣場。
2.歌德故居
1749年8月28日,《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等作品的作者——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伴隨著12點的鐘聲”降臨到這個世界。他出生的房屋位于格羅撒·希爾施格拉本街,經(jīng)過忠于原貌的精心修葺,現(xiàn)已成為歌德故居和歌德博物館的所在地。廚房、起居室和會客室里的設(shè)施和家具都保持了后期巴洛克藝術(shù)風格。
3.法蘭克福老市政廳
位于羅馬貝格廣場西北角上,由三座重建的15世紀人字形建筑構(gòu)成。這三幢精美的連體哥特式樓房,其階梯狀的人字形屋頂別具一格,雖然曾遭受數(shù)百年戰(zhàn)火的摧殘,但整修后仍保存完好,可以說是法蘭克福的一個象征。
4.老歌劇院
法蘭克福老歌劇院于1880年建成,是法蘭克福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開演當年威廉一世皇帝觀看了首場演出大為感動,宣布說唯有法蘭克福能繼承如此金碧輝煌。音樂神童莫扎特6歲時候的第一次登臺演出就是在這座漂亮的大房子里。1945年戰(zhàn)爭以后它完全成為廢墟。修復(fù)后的新建筑采用新古典主義式,于1981年8月28日舉行了老歌劇院落成典禮。如今老歌劇院同時作為音樂廳和會議中心使用,一流的文化場所,演出季時會常上演大型音樂會。
5.法蘭克福大教堂
位于羅馬廣場以東,是一棟哥德式建筑。它是13至15世紀的哥特式建物,又稱為皇帝大教堂及加冕教堂,德國皇帝曾在此加冕。從14世紀迄今,已有600年的歷史,雖幾經(jīng)戰(zhàn)火,仍能幸免于難。在1562—1792年間神圣羅馬帝國時期共有10位德國皇帝的加冕典禮在此舉行,教堂寶庫內(nèi)陳列有大主教們在加冕典禮時所穿的華麗衣袍。有332級臺階直通塔頂,塔頂可俯瞰整個城市的全景。
6.鐵橋
這座鋼架結(jié)構(gòu)的人行橋橫跨美茵河,連接了法蘭克福的南岸和北岸。這個新歌特式風格的橋從1869年開始修建,經(jīng)過多番改建,直到1993年才形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
7.采爾街
采爾街是法蘭克福一處高級的綜合性消費場所,號稱“步行者天堂”。它是由意大利明星建筑師馬西米里亞諾·福克薩斯設(shè)計的,于2009年開業(yè)。它的入口是一個漏斗狀凹陷的玻璃幕墻,其旋轉(zhuǎn)的形狀仿佛要把顧客吸入這座建筑物中。采爾街云集了國際的知名品牌、服飾和飾品掛件。各品牌店鋪之間附設(shè)的咖啡館,可以讓您享受到一種悠閑的溫馨。這里還有歐洲最長的獨立自動扶梯——其長度達到48米,令人印象深刻。
健康引力
1300多年前歷史的法蘭克福擁有最經(jīng)典精致的歐洲風情,也是德國經(jīng)典文化的搖籃。漫步于優(yōu)美的美因河岸,尋訪中古時期的廣場、街道、建筑,游覽舉世聞名的名人故居和博物館,參加世界上最大的書展,仿佛穿越時空,圓一個歐洲文化藝術(shù)的美妙夢想。
優(yōu)雅高貴的老城法蘭克福,最適宜放慢步調(diào)細心欣賞。年輕時夢想過很多經(jīng)典外國小說和畫作里的場景,此刻親臨其境,就像回到那個風情萬種的世界里。愛好書籍的老人們注意了,每年秋季在法蘭克福展覽中心舉辦世界最大的圖書博覽會。10月6日——10日前來,你將看到百余個國家、近萬家出版社的書商和上百萬游客到此參展、參觀,來自于世界各地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從6、7歲的小孩子到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都全神貫注沉浸于書海中,就像品嘗一場文化的盛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