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星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中國在探索和開發(fā)食品中農藥、獸藥殘留檢測新方法、新技術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1. 食品中農藥殘留現狀
農作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受病蟲害和雜草影響。因此,人們常會采取一些措施,如對農作物進行藥物噴灑來防止農作物被病蟲和雜草侵襲。換句話說,農藥是目前防止農作物受侵害的最有力武器。然而,在我國農民群眾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能根據科學的劑量使用農藥,缺乏規(guī)范的指導,且沒有經過系統(tǒng)化學習,因而導致農藥噴灑劑量超標,農藥大量殘留于農作物上,進而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帶來嚴重危害。因此,食品農藥殘留檢測成為農作物生產環(huán)節(jié)中關鍵的一步,而如何提高檢測技術,就成為眼下相關部門最重要的任務。
2. 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危害
2.1 對人體的損害
農藥對人體的損害主要集中在肝、腎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上,其不僅能引起肝和神經細胞的變性,還會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貧血困擾。人類如果長時間接觸農藥可能出現頭昏、惡心、嘔吐等癥狀。近年來,喝農藥自殺的案例比比皆是,這更說明農藥本身對人體損傷極大。
2.2 有機氯對農作物的危害
若食物中含有有機氯農藥,則會隨人體消化系統(tǒng)進入腸道吸收,并在脂肪含量較高的人體組織中儲備,對人類身體產生慢性毒性作用,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2.3 有機磷農藥的危害
有機磷農藥以皮膚、腸胃和呼吸道為媒介進入人類身體,尤其是脂溶性液體經過皮膚吸收更為迅速。其毒性積累之后通常會以以下方式引起反應:血液中的膽堿酯酶受到抑制,其活性降低,分解乙酰膽堿的能力減弱,進而引起中毒表現,如出汗、肌肉震顫、心率加快等。
3. 農藥殘留技術的新發(fā)展
3.1 免疫分析法
目前被大眾所認可的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是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在農(獸)藥殘留檢測中具有許多優(yōu)點,如可以快速、準確分析和篩選食品中農(獸)藥殘留。大多數農(獸)藥在食品中的殘留分子都很小,并且沒有相應的免疫原性,因此有必要對動物體內的抗體進行檢測,然后將其和抗原體放在同一環(huán)境下進行反應,最后達到檢測農(獸)藥殘留的目的。
3.2 儀器分析法
儀器分析法是用色譜分析儀器進行操作的檢測方法,最終能達到對食品農(獸)藥殘留定量的目的。該方法在食品行業(yè)領域的農(獸)藥殘留檢測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種極具特點的方法。儀器分析法又有氣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法兩種。該方法可以和質譜法以及光譜法搭配使用,以色譜法作為分離復雜農作物樣品的方法,從而提高農作物農藥殘留檢測的準確度。相對而言,液相色譜法更具有通用性,適用于普遍的農作物。而氣相色譜法雖然適用范圍窄,但在某些作物的檢測上也有較高效率,且成本較低,所以這兩種檢測方法各有千秋。在不同情況下,具體采用哪種方法進行檢測還需要檢測人員認真考量。這兩種方法在現階段農藥殘留的檢測中應用都較為常見,為現代食品檢測工作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溫飽問題不再是困擾人們的首要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高質量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各種綠色有機食品正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對象。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在農產品銷售前,充分作好農作物藥物殘留檢測的工作,將食品安全放到第一位。另一方面,食品監(jiān)管人員也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及知識儲備,從而使農藥殘留檢測的準確度提高,更好地保障我國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