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彩燕,陳 清
(廣東省茂名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 茂名 525200)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BD)屬于一種心境障礙類型疾病,是指患者不僅存在躁狂發(fā)作,也可能并發(fā)抑郁癥的疾病[1]。該疾病的發(fā)病原因不明,臨床普遍認為是生物、心理和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共同參與所致,患者在發(fā)病時的臨床表現可按照其發(fā)作特點分為抑郁發(fā)作、躁狂發(fā)作或混合發(fā)作三種,具備發(fā)病急、破壞性大和緩解速度較慢的特點,并且無論是躁狂癥狀的存在還是抑郁癥狀的存在均會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極大的困擾,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2]。目前,臨床對于BD的治療主要遵循個體化、綜合性、長期治療的原則,且以藥物治療最為普遍,常見的藥物包括抗躁狂藥、抗癲癇藥和抗抑郁類藥物三種,其中前兩者被統(tǒng)稱為心境穩(wěn)定劑,在明顯興奮躁動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3]。相比之下,抗抑郁類藥物在BD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始終存在爭議?;诖它c,本研究選取68例BD患者展開研究,旨在探討抗抑郁類藥物在BD患者中的治療效果。
按照雙盲法將參與本研究的68例BD患者分為對照組(n=34)和研究組(n=34),病例收集時間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其中對照組組內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齡32~55歲、平均(40.99±3.27)歲,病程7個月~6年、平均(4.05±1.11)年;而研究組組內男性13例、女性21例,年齡33~56歲、平均(41.07±3.25)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4.09±1.06)年。2組資料經對比具備分組比較價值(P>0.05),本項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2018加拿大心境障礙與焦慮障礙治療協(xié)作組/國際雙相障礙學會指南:雙相障礙的管理》[4]中關于BD的診斷標準;(2)本項研究的開展均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的前提下進行,已簽署相關知情文書;(3)患者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本項研究的患者;(2)患者伴有明顯心臟、肝臟和腎臟功能病變或惡性腫瘤;(3)患者存在明顯的肢體功能障礙;(4)缺乏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
2組均采用藥物進行治療,其中對照組采用鹽酸舍曲林片(生產企業(yè):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141;規(guī)格:50mg)治療,初始劑量為每日50mg,根據患者病情的發(fā)展,在2周內逐漸增加患者的藥量,逐漸調整至100~200mg/d。而研究組則采用鹽酸文拉法辛膠囊(生產企業(yè):成都倍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157;規(guī)格:25mg)治療,初始劑量為每日50mg,同樣根據患者的治療情況在患者用藥2周內將服藥劑量調整至每日150~250mg,在患者治療期間均給予常規(guī)的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等實驗室檢查,可聯合使用心境穩(wěn)定劑進行治療,并且注意患者在治療期間禁止與其他抗抑郁和抗神經病類藥物聯合使用,若患者出現失眠的現象,可在患者睡前30分鐘給予0.4~0.8mg阿普唑侖,2組患者均連續(xù)用藥2個月。
分別于患者用藥前和用藥后選用蒙哥馬利抑郁評定量表(MADRS)和躁狂量表(BRMS)評價患者癥狀改善情況[5],其中MADRS量表共計10條細則,均采用0~6分七級評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癥狀越嚴重;而BRMS量表共計13條細則,均采用1~5分五級評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躁狂癥狀越嚴重,對比2組用藥前后的評分差異。另外結合BRMS量表用藥前后的評分差異計算患者的減分率[(用藥前評分-用藥后評分)/用藥前評分×100%],根據減分率的大小評價患者的治療效果:當減分率≥75%表示顯效,當減分率在35%~74%表示有效,當減分率≤34%表示無效,比較2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的差異。
2組用藥前MADRS量表和BRMS量表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用藥后,2組較本組用藥前相比均有明顯下降,組內對比差異顯著(P<0.05),并且研究組評分更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比較2組癥狀改善情況分)
2組治療效果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比較2組治療效果[n(%)]
經研究表明,BD屬于一種精神科常見慢性疾病,不僅臨床表現復雜多變,更具備較高的自殺風險和較多的共病風險。該疾病的發(fā)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23歲左右,但通常在發(fā)病5年左右才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診斷,同時還伴有較高的復發(fā)率,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極大的困擾。目前臨床對于此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其中抗抑郁藥物主要適用于存在抑郁癥狀的患者,有專家學者認為將其運用于BD患者的治療中容易增加患者躁狂癥狀的發(fā)生風險。但從醫(yī)學角度而言,在心境穩(wěn)定劑的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抗抑郁類藥物,可以對患者急性發(fā)作期和維持期發(fā)揮顯著的治療效果,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并且抗抑郁藥物與精神振奮劑不同,它僅適用于消除患者病理性的抑郁情緒,對患者的正常情緒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發(fā)現,研究組和對照組在用藥后抑郁和躁狂癥狀均有明顯改善,但研究組的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表明,文拉法辛在改善BD患者臨床癥狀方面效果更優(yōu)于舍曲林。究其原因可能與BD的發(fā)病機制有關,臨床研究普遍認為BD形成的原因與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5-羥色胺(5-HT)功能障礙有關。其中舍曲林屬于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不僅不會對人體正常的認知功能產生負面作用,還可以通過選擇性抑制細胞再攝取5-HT的過程,促進突觸間隙內5-HT的濃度,進而起到改善抑郁癥狀的作用。而文拉法辛屬于一種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再攝取抑制劑,該類藥物在調控情感和機體對疼痛的敏感度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時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通過改善抑郁癥來緩解伴有的軀體疼痛現象,而將其用于BD患者中可以有效抑制5-HT和NE的再攝取過程,提高人體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兩種物質的利用度,保障無論是在用藥時間較長的情況下還是較短的情況下均可以有效減少細胞釋放環(huán)磷酸腺苷(cAMP),從而減少腎上腺素β受體,發(fā)揮更加顯著的抗抑郁效果。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88.24%明顯高于對照組73.53%,進一步凸顯文拉法辛在BD患者中的治療優(yōu)勢。
綜上所述,無論是文拉法辛和舍曲林在治療BD方面均具備一定的療效,但兩者相比,文拉法辛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方面的優(yōu)勢更加顯著,可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具備更高的臨床運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