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人衛(wèi)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重溫百年黨的輝煌歷程,流淌在我血液中的紅色基因、不能忘卻的紅色往事變得愈發(fā)清晰,我愈發(fā)強烈地覺得自己有責任用文字記錄下先輩在不同歷史時期為革命作出的貢獻。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人才輩出,我的外公賀梯(別號仙荄)于民國初年就讀于這所學校,與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等有過同窗之誼。
外公是安化縣九龍鄉(xiāng)巖灣村(今仙溪鎮(zhèn)三星村)人,出身于一個富裕家族,從小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后來考取了省城名?!鲜×⒌谝粠煼叮ㄒ韵潞喎Q“第一師范”)。在第一師范,他被分到七班,而隔壁八班有個學習很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活躍分子,那就是青年毛澤東。學校分配宿舍時,外公與毛澤東分到同一間宿舍。或許是因為兩人的志向和興趣愛好相近,他們成了摯友,同時與他們成為好友的還有李維漢、易禮容等人。
1918 年6 月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yè)班合影,后排左二為毛澤東
1917年暑假,正在第一師范讀書的毛澤東決定進行一次訪友之旅,借此做一次社會調(diào)查。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去讀無字之書,向社會去求學求教。此行,他邀了他的同鄉(xiāng)、學長,時已在長沙楚怡小學任教的蕭子升為伴。他們不帶分文,以游學先生的方式解決旅費問題。
兩人經(jīng)寧鄉(xiāng)沙田進入漣源雷鳴澗,再從伏口越過大侖山,到達安化境內(nèi)久澤坪村、洞天村,然后從清塘鋪走到了當時的安化縣治梅城。
數(shù)日后,他們按照原先的計劃,來到了芙蓉山腳下——九龍鄉(xiāng)巖灣村的外公家。外公家人盛情款待兩位遠道而來的有志青年。晚上,幾個年輕人點起桐油燈,徹夜暢談,探求真理。天氣熱,蚊子多,他們?nèi)徊活櫋_@一次,毛澤東、蕭子升在外公家住了整整3天。
外公和毛澤東等同學從第一師范畢業(yè)后,他們之間的友誼并沒有因為畢業(yè)而疏遠,反而更加親密。那時候,他們都住在長沙,所以時常與李維漢、易禮容等幾位好友相聚。1920冬,毛澤東和楊開慧結(jié)婚。當時,我外公也已經(jīng)成家,兩家人經(jīng)常來往。楊開慧還和我外婆一起住過一段時間,一起打安化擂茶,一起做苦蕎糍粑。
1921年,毛澤東在第一師范附屬小學擔任主事,外公當時是這所學校的骨干教師。昔日同學,又成同事,使外公和毛澤東情誼更深,在事業(yè)上互相扶持,共同進步。1924年,外公回到安化,任安化縣立第一高小校長。從此以后,他致力于山鄉(xiāng)教育,以完成他的“教育救國”夢想。
1925初,毛澤東從廣州回到韶山,一面休養(yǎng)身體,一面積極發(fā)動農(nóng)民運動,在韶山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基層組織。這自然引起了反動當局的仇視。1925年夏天,當?shù)赝梁懒蛹澝軋蠛鲜≌飨w恒惕:毛澤東在韶山一帶組織“過激黨”,煽動農(nóng)民造反。
趙恒惕對在人民群眾中威望很高的毛澤東又恨又怕,驚恐地哀嘆:“湖南再來一個毛澤東,就沒有我趙恒惕的立足之地了!”趙恒惕立即電令:“迅速派兵,就地正法!”毛澤東得知消息后,基于形勢所迫,也為了更好地發(fā)動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于是秘密經(jīng)湘鄉(xiāng)、寧鄉(xiāng),再次進入了安化境內(nèi)。
毛澤東來到梅城,找到姚炳南、盧天放、劉肇經(jīng)、熊黔仰等安化中共地下黨員,發(fā)展黨的組織,召開黨的會議。他的行蹤很快就被安化當?shù)氐耐梁懒蛹澦莆?,這些反動分子將這一情況上報給趙恒惕,趙恒惕陰謀抓捕毛澤東。為安全起見,毛澤東悄悄地前往外公家。在毛澤東看來,外公家背靠芙蓉山,有利于隱藏形跡,即使有敵人來抓,也可迅速躲進茫茫大山中。
外公和毛澤東分別多時,兩人再次相見,格外親密。得知毛澤東當時的處境,外公遂留他在家長住,以掩護他開展革命斗爭。
這一次,毛澤東在外公家住了10多天。他后來寫成的《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有些設想和資料就是這段時間形成的。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外公將毛澤東送到長塘,保護他順利地離開了安化。臨行之時,毛澤東將隨身攜帶的物品送給我外婆作為紀念。
送走毛澤東以后,外公仍在家鄉(xiāng)從事教育,又因家里在長沙有產(chǎn)業(yè),因此常常往返長沙、安化之間。后來,他聽說毛澤東上了井岡山,留在長沙的妻兒成了國民黨反動當局的眼中釘、肉中刺。外公很擔心楊開慧以及毛岸英三兄弟的安危,常常去看望。1930年10月,楊開慧在板倉被反動派抓獲,外公因不在長沙,無法進行營救。楊開慧被捕后,拒絕退黨并堅決反對聲明與毛澤東脫離關系,被槍殺于長沙識字嶺。外公為沒有保護和照顧好同窗、摯友毛澤東的家人而深深地感到遺憾。
外公一生都是無黨派人士。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曾捎信邀請外公進京工作,但外公因自己體弱多病等原因,一直留在家鄉(xiāng),直到1959年在家鄉(xiāng)病故。
偉人毛澤東與外公這段跨越半個世紀的情緣,為外公家注入了紅色基因。這種基因體現(xiàn)在我的母親、舅舅們和姨媽身上。外公育有9個子女,有5個是中共黨員,其中3個在解放前就加入了地下黨組織。他們在各自的人生中,無論經(jīng)歷多大的磨難、打擊、誘惑,始終沒有改變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
大舅賀岳鐘,1935年先后留學于日本高等師范學校和早稻田大學,攻讀生物和人體解剖專業(yè)。畢業(yè)后,他曾先后在南京行健中學、福建明清師范學校、湖南省立五中、建國中學等校任教。其間,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事地下工作,發(fā)掘并培養(yǎng)了大批黨的骨干。新中國成立后,大舅擔任常德師專第一任校長,為湖南教育事業(y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四舅賀則堯,畢業(yè)于國民政府空軍軍官學校第十五期,后為國民黨空軍飛行員。他很早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一名地下黨員??谷諔?zhàn)爭中,他駕駛戰(zhàn)機與日軍拼殺,擊落擊傷日軍戰(zhàn)機多架。解放戰(zhàn)爭中,服役于國民黨空軍徐州三大隊的四舅在奉命駕機轟炸延安時,因把炸彈故意投在了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被國民黨僚機發(fā)現(xiàn)后擊落,壯烈犧牲。
小姨賀閱江,畢業(yè)于上海醫(yī)科大學。身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她和丈夫華國棟(江蘇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毅然報名到湖南偏遠的永州,扎根最基層的崗位,治病救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他們的醫(yī)術得到了廣大患者的普遍認同,姨父華國棟還被贊譽為“零陵第一刀”。
我的母親賀遠春也是中共黨員。作為一名深受學生愛戴的人民教師,母親從教幾十年,教書育人,無私奉獻,把一生都獻給了黨的教育事業(yè)。
外公一家人,無論成就大小,都為新中國的誕生、建設作出過一些貢獻,都無愧于身上流淌的紅色基因。在先輩們身上所蘊藏著的那些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當繼承與發(fā)揚,讓紅色基因教育和啟迪后輩不忘來路,砥礪奮進,開拓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