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武
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無道,致使民不聊生,百姓叫苦不迭。劉邦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當時他在家鄉(xiāng)沛縣擔任亭長一職。
那日,劉邦負責護送役夫去驪(lí)山,途中有很多人逃跑。劉邦邊走邊想:再這樣下去,還沒到驪山人就已經都跑光了。到那時我無法交差,肯定要受到上級嚴懲,這可如何是好?思來想去,被逼無奈,劉邦想出一個對策。
等大家停下休息時,劉邦對剩下的役夫說:“天下百姓在秦的暴政下受了許多苦,這一路已經逃走不少人,他們都不愿為秦服役,想必大家也是如此吧?趁著現(xiàn)在夜深,大家趕快逃命吧,我也要遠走高飛了?!?/p>
眾人聽他這么說,都覺得劉邦夠義氣,紛紛表示愿同劉邦一起進退。就這樣,劉邦有了第一批追隨者。可是未來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呢?劉邦還沒想好,就這樣一路想一路走,追隨他的人越來越多,不知不覺已經達到了數百人。
正在這時,有個大漢找上門來。
此人名叫樊噲(kuài),是沛縣縣令的手下。他來干什么?劉邦很好奇,眾人也都納悶。直到樊噲說明來意,大家方才恍然大悟。
自從陳涉起義后,各郡縣相繼有人響應,一同站出來反抗秦朝暴政。沛縣縣令也想響應陳涉,不過他手下的謀士蕭何、曹參建議道:“您是秦朝官吏,如今要背叛秦朝,率領沛縣子弟起義,礙于身份,恐怕鄉(xiāng)親們不會相信您?!?/p>
兩人給縣令出主意,讓他把逃跑的人召回,這樣不但能立刻得到擁護者,還能靠他們來號召沛縣子弟。于是,樊噲就被派出來,負責找劉邦回去。
面對縣令的邀請,劉邦爽快地答應了??蓻]想到,這個縣令卻把劉邦當羊肉涮了——當得知劉邦率領數百人前來時,縣令一下變了心思。
“萬一這家伙想奪取我的權力,將我殺了,可怎么辦!”縣令越想越焦慮,越焦慮就越害怕。他心一橫,索性來個堅決不認賬。
“劉邦你也別回來了,還是在外邊漂著吧。”縣令隨即下令關閉城門,不許劉邦等人進入。
這個縣令實在有點兒過分。他不但戲弄了劉邦,還要對出主意的蕭何、曹參趕盡殺絕?!耙驗槭撬麄z出主意叫劉邦回來的,萬一他們趁機暗中殺了我,這也不是沒可能的吧?防不勝防??!”縣令自己這樣盤算著。
不過他的心思很快就被蕭何、曹參察覺了,兩人情急之下,翻墻逃跑了。
“縣令太不仁義!”劉邦啐了一口。
他立刻寫帛書,揭露縣令惡行,并提議大家一同反抗暴秦,守衛(wèi)家鄉(xiāng)。隨后,劉邦將帛書射到城樓上。他的號召得到了沛縣百姓的紛紛響應??h內百姓當機立斷,先殺縣令,接著打開城門,迎接劉邦歸來。
“您眾望所歸,我們要推舉您做首領,帶領大家一起反抗大秦暴政。”沛縣父老鄉(xiāng)親們說。
“萬萬不可,諸位該推舉一位眾望所歸之人。如今天下大亂,若首領選擇不當,我們必會一敗涂地,如何能保護沛縣一方平安?”劉邦連連推辭。
“您不要謙虛啦,此人非您莫屬??!”沛縣的后生晚輩也這樣說。
劉邦又道:“我并非貪生怕死,而是擔心能力不足,辜負鄉(xiāng)親們的重托。大家還是另選一位能人吧?!?/p>
“別再謙虛了,我們都認可您,您就是最佳人選?!笔捄?、曹參也竭力推舉劉邦。
就這樣,劉邦被選為首領,大家稱其為“沛公”。從此,蕭何、曹參、樊噲等人開始招募義軍,他們的隊伍很快便擴充到了三千多人。
斬蛇傳說?
這事發(fā)生在沛縣起兵前。劉邦在前往驪山途中放走了役夫,之后大家都跟從劉邦過著逃亡生活。某日,他們派了一個人去前面探路,那人回來時十分慌張,因為他看到前面有條大蛇把路擋住了。眾人想要繞行,劉邦卻說:“勇士前行,無所畏懼?!?/p>
劉邦仗著酒勁,提劍而去。到那兒一瞧,果然有條大蛇,他毫無畏懼地起手將大蛇斬為兩段。往前又走了一陣子,醉意襲來,他又跟沒事人似的,倒頭便睡在路邊。
有人趕來尋找劉邦,說在斬蛇之地看到一位老媽媽。她掩面哭泣,十分難過。在這人詢問之下,老媽媽說道:“我的孩子是白帝,他變成大蛇擋在路邊,誰知被赤帝斬了?!边@人聽后以為老媽媽胡言亂語,豈料對方一眨眼就不見了。等這人往前走幾步看到劉邦時,才知道是劉邦斬殺的那條蛇。從此,劉邦“赤帝揮劍斬白蛇”的傳說也就流傳了下來。這故事顯然不可信,但古時百姓因知識所限,有很多人都相信了此事。
全國各地反秦勢力眾多,沛縣起兵后,劉邦與項梁結為反秦聯(lián)盟,共同擁立楚懷王。楚懷王與諸位將領約定,誰能先平定關中,進入咸陽,就封誰為王。項梁是項羽的叔父,被秦將所殺,因而項羽一心報仇,主動申請殺入關中。但最后,楚懷王卻選擇讓劉邦完成這項任務。
楚懷王為何沒有選擇項羽,而選擇了劉邦呢?
原來,楚懷王身邊的老將都對項羽有看法,他們認為項羽殺性太重,領兵入關之人得是位長者,愛惜百姓,軍紀嚴明,而且不侵犯百姓利益。這樣的人率兵入關,才能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從而順利攻下咸陽城。毫無疑問,老將們都覺得劉邦平日寬大仁厚,是最合適的人選。
有了楚懷王的大力支持,劉邦率軍浩浩蕩蕩出發(fā)了,加上他身邊有張良等諸多謀士出謀劃策,一路過關斬將,挺進關中,最終進入秦郊。到了此地,再向前不遠就是秦朝都城咸陽,劉邦入城可以說僅幾步之遙了。
當時的秦丞相趙高權傾一時,他聽說劉邦已經攻至秦郊,驚恐之下殺了秦二世,并派人拜見劉邦,想要與其平分關中。劉邦當然不能答應,緊接著他又接連聽到了兩條爆炸性消息:趙高新立秦二世的兄長之子為秦王,此人名叫子嬰;沒多久,子嬰將趙高殺死了。
“這個子嬰還真有些本事,竟然能設計殺了趙高。”劉邦對張良說。
“子嬰已經派人據守峣(yáo)關了?!睆埩颊f。由此看來子嬰并沒有投降之意,劉邦他們與秦兵的較量還沒結束。
“攻取咸陽城指日可待,我們先拿下峣關!”劉邦說著,就要下令即刻發(fā)兵,張良卻阻止了他。
“峣關是進入咸陽的咽喉要道,可這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需要從長計議?!睆埩冀又?,“秦兵勢力強大,我們不能忽視。先暗中派人去附近山上,用旗幟假作疑兵,以此迷惑敵人,這樣秦將就無法判斷我方兵力多少?!?/p>
“然后呢?”劉邦問。
“您再派酈食其、陸賈前往秦軍大營,用利益誘惑對方將領……”張良話未點明,劉邦已知他是何意。果然,酈食其他們回來后,正如張良判斷的那樣,秦將想講和。
可此時張良卻又不同意了。這是為啥?劉邦不明白。
“秦將想背叛大秦,但他手下將士不一定這樣想。我方的人剛去過秦營,是和是戰(zhàn)未明,他們這會兒一定稍有松懈,我們不如趁機攻打他們?!睆埩冀忉屨f。
劉邦認為張良說得在理,于是采用了張良的計策,并沒有跟此地秦軍硬碰硬,而是率兵繞過峣關,抵達藍田。從藍田北側發(fā)起進攻,兩軍交戰(zhàn),秦兵又大敗。此后,劉邦的兵馬順利來到霸上,再往前就是秦朝都城咸陽了。
秦王子嬰自知無力回天,便來到霸上主動向劉邦投降。有人建議殺了子嬰,劉邦卻說:“楚懷王之所以要我入關,正是因我為人寬容。如今秦王已歸順投降,何必要趕盡殺絕呢?”從這番話足見劉邦仁義寬厚。
不只這些,后來劉邦進入咸陽,特地下令不準手下在當地橫行霸道,更不許士兵私拿百姓酒肉食物,否則嚴懲不貸。
咸陽的百姓見劉邦治軍嚴明,對他十分擁戴,都希望他能做關中之王。
劉邦的承諾
楚懷王派劉邦去攻取關中,派項羽去救援趙王歇。他又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封誰為王。如今劉邦先于項羽入關,項羽得知后勃然大怒。
劉邦手下有個人叫曹無傷,他聽說項羽發(fā)怒,便想投靠項羽攻打劉邦。曹無傷派人給項羽送信,這事兒被項羽的叔父項伯獲悉。項伯和張良是老朋友,他連夜通知張良,把項羽即將攻打劉邦的情況全部告知,目的是要張良和自己一塊兒跑路。
張良意識到事情緊急,向劉邦引薦了項伯。劉邦許諾將來和項伯結為親家,并請他帶話,說自己雖然先入關,但愿意一直等待項羽到來,關閉城門也只是為防備盜賊,并沒有將項羽拒之門外。
項伯連夜回營,將劉邦的話轉告項羽,并說天一亮劉邦就來拜見。后來,便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上,劉邦提前離席,繼而順利回營。之后,項羽領兵進入咸陽。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又立楚懷王為義帝。
如今項羽手握兵權,干脆不聽楚懷王的命令,更是違背了“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改立劉邦為漢王,讓他管轄巴蜀、漢中之地,共三郡四十一縣。
面對項羽的這項決定,劉邦心知肚明。別看給了他三郡四十一縣的封地,其實巴蜀之地荒涼偏僻,路途難行,而且距離漢中十分遙遠,兩地來回并不方便。項羽這是防著劉邦呢,萬一劉邦找個借口再入關,對他造成威脅,那就糟糕了,所以要把劉邦打發(fā)得遠遠的。
劉邦識破了項羽的計謀,他會愿意服從嗎?當然不愿意。更何況明明是他先入關,卻被項羽單方面毀約,這不是不講理嘛!于是劉邦率兵前往封地時,有了下面這出經典故事:火燒棧道、暗度陳倉。
那是個初夏四月天,劉邦臨行前,得到了項羽的“特別照顧”:項羽特地分撥三萬兵卒給劉邦。表面說是“照顧”,其實是監(jiān)視。項羽的目的,就是想派自己的人監(jiān)視劉邦,令其抵達巴蜀之地,防止他半路偷跑回關中。
劉邦知道項羽的心思,可怎樣才能擺脫項羽的監(jiān)視,重新回到關中呢?
這時候他不禁想起了另一件事。張良曾經說,蜀地之路艱險,兵馬必須通過棧道前行。只要劉邦燒毀棧道,以此表示不出漢中的決心,一定能打消項羽的疑慮。
沒多久,蕭何向劉邦推薦了一個人:韓信。韓信提出,劉邦手下將士都是山東之人,他們日思夜想,期望早日打回老家,可現(xiàn)在卻被分派到漢中,心中定然不服氣。劉邦若是能利用好將士的這種心理,肯定能打敗項羽,取得成功。
劉邦將張良和韓信的計謀合二為一,一面燒毀棧道,迷惑項羽,一面暗地為出兵做準備。一個月后,劉邦率兵從故道縣襲擊雍地,兩軍在陳倉交兵,劉邦大獲全勝。平定雍地后,劉邦繼續(xù)挺進咸陽。
其后的日子里,劉邦、項羽正式展開對決,雙方手段層出不窮。不過劉邦和項羽相比更擅用人,更愿意聽取他人意見,所以也更得人心。
項羽多次攻占漢兵運糧的通道,導致劉邦的軍營總會面臨缺少糧食的危機。劉邦找陳平商量對策并采納意見,給了陳平大量的黃金,用來離間項羽和身邊親信的關系。
陳平用黃金賄賂楚軍中的個別將領,讓他們散布謠言詆毀范增。范增是位睿智的長者,在項羽身邊多年,一心為項羽出謀劃策。項羽聽信傳聞,果然對范增產生了懷疑。范增原本忠心耿耿,如今卻不被信任,他當然受不了這份氣,一怒之下便離開了楚軍大營。而項羽沒了高級顧問輔佐,加上他既不擅用人又不喜歡聽取別人意見,在此之后與劉邦交手漸漸處于下風,最終遭遇垓下之圍,在烏江自刎。
暗度陳倉的含義
通常我們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過史書并沒有“明修棧道”一事的確切記載,這個說法常見于古代戲文。“暗度陳倉”后來被用作一種兵法,意為用明顯行為迷惑對方,實則暗地行動,出奇制勝。
劉邦和酈食其
兩人初次見面很有戲劇性。那時候劉邦攻打昌邑,未能攻下。酈食其見過劉邦,認為他為人大度,是個做大事的人,于是主動前來拜見。
當時劉邦正在床邊洗腳,酈食其進來時見此,便未行拜見之禮,只是說:“要是閣下真想推翻暴秦,就不該坐著接見長者?!眲盥犅労螅庾R到自己的失態(tài),急忙下地站起,整理衣服表達歉意,還請酈食其座上談話。
酈食其見劉邦為人謙虛,當即毫無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為劉邦的后續(xù)行動做出指點,兩人自此也成了志同道合的人。
劉邦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成為大漢皇帝,史稱漢高祖。想當初劉邦打仗很有手段,現(xiàn)如今治國理政也是一把好手。更重要的是,他做了皇帝仍十分謙虛,愿意聽取謀臣建議。
有一年正月,劉邦分封了二十多位功臣,此事過后,劉邦常常見到諸位將領三五成群湊在角落里竊竊私語。劉邦十分好奇,私下召來張良,想聽聽他的看法。
“你可知諸將在偷偷討論些什么?”劉邦問。
張良點頭道:“陛下曾與他們共取天下,如今已貴為皇上。陛下之前封賞的功臣多半是您的好友和親屬,誅殺之人則大都是與您有舊仇的人。恩怨固然分明,可許多未受封的將領不免會多想,生怕被陛下抓住以往的過失而慘遭誅殺。依臣之見,他們或許在互相串通,準備謀反了。”
“那接下來到底該怎么辦?你快說說?!眲钪绷?。
“要安定人心其實也不難,陛下可找來往日最憎惡的人,而且您對他的憎惡必須群臣皆知。您若對他封賞,寬宏大量,其他人自然會放下心來。”
劉邦聽后,頻頻點頭。
幾個月后一場宴會上,劉邦采納了張良的建議,封賞了昔日仇人雍齒。群臣聽到這個消息,果然紛紛露出笑顏,大家都說:“陛下憎恨雍齒卻愿意對他封賞,公私分明,賞罰公正,那我們這些有功之人還擔心什么呢?”就這樣,劉邦阻止了一場險些釀成的禍亂。
漢高祖劉邦就是這樣一位善于聽取謀臣建議的人。憑著這個優(yōu)點,他屢屢安定民心,不但避免了朝堂動亂,更避免了戰(zhàn)爭為百姓帶來的更大的災難。這位“名將”+“名帝”,為漢朝的輝煌打下了堅實基礎。
劉邦的孝心
劉邦做皇帝后,每五日去見父親一次。
手下對劉父說:“您兒子是皇帝,您雖是父親但也是人臣,怎能每次都讓皇帝來拜見您?”劉父聽后,在下一次劉邦來之前,便親自打掃臺階,以示對皇帝之敬重。劉邦見此大驚,趕忙下輦攙扶父親。后來他特地下詔,感激父親教誨有方,并尊父親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