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蓓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肝膽胰腫瘤科,重慶 400030)
靜脈血栓是患者在接受外科手術后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而對于患有肝膽胰惡性腫瘤的患者來說,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發(fā)生靜脈血栓的概率可以高達15%,并且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肢體疼痛、肢體腫脹等多種不良反應,嚴重的情況下也容易引發(fā)患者合并發(fā)生肺栓塞,進而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近些年來,隨著臨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如何預防肝膽胰惡性腫瘤患者在圍手術期出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的問題也已經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為此,選擇100例肝膽胰惡性腫瘤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研究肝膽胰惡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下肢靜脈血栓預防的護理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擇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進行肝膽胰惡性腫瘤手術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34~62歲,平均(46.12±2.41)歲,平均手術時間(209.43±60.54)min。觀察組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35~63歲,平均(46.35±2.25)歲,平均手術時間(211.03±71.06)min。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以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執(zhí)行同意書。
1.2 方法。為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其中主要的護理措施包括病情監(jiān)測、按照醫(yī)囑用藥、健康教育以及人生規(guī)劃等;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內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做法如下:①術前護理: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需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分析患者是否患有下肢靜脈血管病變、高血壓、肥胖和高血脂等病癥[1],如果患者存在此類病癥,則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看護,同時需要對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幫助其改正不良生活習慣,比如熬夜、抽煙和喝酒等[2];②飲食護理:在患者手術治療3~5 d以內,需要待患者等通氣后才可少量進食,通常以流質飲食為主,如果患者消化能力得到恢復,可以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使患者進食一些普通食物,飲食需要以新鮮的瓜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為主;③術后護理:患者在手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在這種情況下就非常容易引發(fā)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不定時的將患者的下肢抬高,幅度應在20°~30°,這樣一來就可以防止患者的下肢過度屈髖,確?;颊哽o脈血液回流的通暢性。同時,護理人員需要每兩個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待患者麻藥消退后,可以引導患者進行踝關節(jié)屈伸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需要保證粒度的適宜性[3],避免傷口再次裂開。除此之外,應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為患者合理的安排運動頻率和運動時間,如果患者身體的恢復速度比較慢,呃,需要由家屬指導患者完成運動;④病情監(jiān)測: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身體狀況進行全方面監(jiān)測,在進行查房時,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的皮膚處發(fā)生異常或下肢處出現(xiàn)腫脹等情況,則需要立即上報給醫(yī)生,由醫(yī)生對患者進行對癥處理,如果患者已經出現(xiàn)下肢靜脈血栓,則可以使用彈力繃帶或彈力襪,促進患者下肢血液的回流[4];⑤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主動關心患者和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出現(xiàn)焦慮和恐懼情緒,同時護理人員也可以為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以此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有助于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除此之外,護理人員也可以告知患者醫(yī)院醫(yī)療費用的減免政策與制度等,避免患者因經濟負擔而出現(xiàn)不良心理情緒。
1.3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滿分60分,分數在50~60分為良好、40~50分為較好、30~40分為一般,分數低于30分則為較差,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量表評價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其中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觀察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的對比(n,%)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的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的對比(±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0 30.49±3.16 55.31±2.36對照組 50 31.25±4.13 42.09±4.25 t--0.0187 12.3601 P->0.05 <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對比[n(%)]
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來說,該疾病作為一種外科手術后非常常見的并發(fā)癥[5],在肝膽胰惡性腫瘤患者中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患者一旦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也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肝膽胰惡性腫瘤患者的圍術期,應該對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從而達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目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與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來說更加全面、嚴謹,而且也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現(xiàn)如今,護理干預已經成為醫(yī)療活動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內容,甚至會直接決定手術的成敗。對于肝膽胰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在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通常采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這樣一來也就會增加患者在術后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所以必須要為患者做好預防護理。而常規(guī)護理作為臨床中最為常用的一種護理模式,僅僅只能滿足手術開展的基本需求,為患者提供病情觀察、飲食和換藥等基本服務,整個護理服務缺乏全面性和針對性,而且也無法考慮到患者個體之間的差異,從而降低護理服務的質量,更加無法達到當前人們對護理服務的需求。
隨著臨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綜合性護理干預模式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通過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使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達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目的,同時通過飲食干預、體育鍛煉等多種護理措施有助于加速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確保血流的通暢性,從而進一步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
經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為接受肝膽胰惡性腫瘤手術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預防下肢靜脈血栓,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