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峰
(延邊第二人民醫(yī)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中暑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尤其是對于需要高溫作業(yè)的工作人員來說,患者由于長期處于高溫環(huán)境下,機體散熱作用與蓄熱能力失衡,最終會導致中暑。重癥中暑對患者的危害性比較大,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心血管系統(tǒng)障礙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對于急診中暑患者的臨床治療通常是以早期激素治療為主,屬于常見急救措施,到如今臨床常常應用地塞米松治療急診中暑患者,可獲得較好的應用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對急診中暑患者應用地塞米松治療的臨床有效性。
1.1 一般資料。在延邊第二人民醫(y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診中暑患者當中抽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經(jīng)雙盲法將其分為實驗組(40例)與參照組(40例)。實驗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0~65歲,平均(44.46±3.04)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為0.5~35 h,平均(15.87±3.85)h。參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0~68歲,平均(44.02±3.42)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為0.5~34 h,平均(15.48±3.42)h。兩組患者均需要與我院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內容需要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可進行對比研究。納入標準:患者均有高溫環(huán)境接觸史,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頭暈、嘔吐等臨床癥狀,經(jīng)我院診斷符合中暑診斷標準;患者年齡均在18周歲以上;無肢體殘疾或異常行為。排除標準:存在認知功能或語言功能障礙;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參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具體內容如下:讓患者戴上冰帽,平躺在冰毯上,經(jīng)患者的鼻咽部、肛門等處監(jiān)測患者的腦部及中心溫度。予以患者1 mL+10%葡萄糖溶液予以靜脈注射,需要將葡萄糖溶液保持在4~10℃,必要情況下需要予以患者退熱藥物降溫治療,患者需要連續(xù)接受5 d的治療。保證患者氣道通暢,及時予以吸氧,糾正患者電解質紊亂情況與酸堿失衡狀態(tài),對癥治療凝血功能障礙,予以奧美拉唑(生產(chǎn)企業(yè):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108)預防胃潰瘍,每次口服劑量為20 mg,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5 d后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狀況予以血液凈化治療或降顱壓等對癥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予以地塞米松治療,具體內容如下:予以10~20 mg地塞米松(生產(chǎn)企業(yè):天津天藥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53)口服治療,持續(xù)治療5 d。迅速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根據(jù)患者失水情況予以補液,對于意識模糊或昏迷患者需要同時予以康復訓練,包括呼喚溝通、主動或被動活動肢體等,預防腦水腫的發(fā)生。
1.3 研究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變化情況(Scr、CK-MB、APTT)、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心律失常、腦水腫、胰腺損傷)。生化指標:抽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液5 mL,經(jīng)離心處理之后應用堿性苦味酸比色法測定生化指標。
1.4 數(shù)據(jù)處理。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內容均可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分析,生化指標采用(±s)表示,t檢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為P<0.05則表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患者的生化指標。實驗組患者的Scr、APTT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CK-MB水平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s)
組別 例數(shù) Scr(mmol/L) CK-MB(U/L) APTT(s)實驗組 40 162.42±18.67 38.87±10.53 37.54±4.67參照組 40 174.66±18.53 30.52±8.67 54.19±7.62 t - 2.9429 3.8717 11.7827 P - 0.0043 0.0002 0.0001
2.2 比較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內容見表2。
表2 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中暑是夏天一種常見病,對人體的生理功能會產(chǎn)生多方面的損害,因此一旦中暑就需要及時送診,通過多途徑的療法快速降溫、穩(wěn)定患者的生命體征、保護臟器功能,避免中暑給患者的機體造成進一步損傷。在急診中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關鍵就在于早期降溫,抑制因高熱引起的炎癥反應,因此需要對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輔助消炎、降溫,臨床應用效果比較顯著[2]。目前臨床對急診中暑患者的治療通常是采用物理降溫方法,可迅速降低患者的體溫,但不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因此必須要予以更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價值。
心肌酶這一指標在臨床上通常應用于患者心肌損傷程度的判斷,是心肌多種酶的總稱,其中CK-MB能將患者的心肌損傷程度充分反映出來,Scr則能反映出患者機體腎小球的濾過功能,APTT可反映出患者的凝血功能情況,對這些指標進行有效的監(jiān)測能了解到患者的病情進展,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3]。從本次研究結果上看:實驗組患者的CK-MB與Scr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APTT水平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地塞米松的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地塞米松的用藥安全性也較好。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地塞米松屬于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藥物進入人體之后,就能有效抑制白細胞與巨噬細胞在炎癥底部聚集,達到減輕炎癥的作用,同時還能有效抑制溶酶體酶的釋放以及炎癥化學中介勿合成釋放,抗炎效果比較顯著[4]。同時,地塞米松的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白介素的合成釋放,從而減輕原發(fā)免疫反應拓展,達到抑制細胞介導免疫反應的目的[5]。地塞米松經(jīng)過人體吸收之后,相比于其他皮質類激素藥物來說,其血漿蛋白結合率更低,因此藥效的發(fā)揮時間也更快,其安全性更高[6]。
除了予以患者常規(guī)治療與地塞米松治療之外,急診中暑患者還需要予以迅速降溫與吸氧等輔助治療,并予以抗休克、抗感染等對癥治療[7]。同時也可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性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予以補液治療,對于昏迷或意識模糊患者,則可結合康復訓練促進患者康復[8]。
綜上所述,地塞米松對急診中暑患者的臨床有效性較高,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用藥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