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皎霞,吉 悅,盧致文,劉 鋒
(太原理工大學 輕紡工程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云岡石窟是北魏鼎盛時期的產(chǎn)物,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者和各民族文化大融合中佛教藝術中國化的結晶,堪稱人類藝術文明的瑰寶。目前學術界對云岡石窟建筑、紋飾與服飾造型等方面都有研究,但對其壁畫紋樣在現(xiàn)代服裝創(chuàng)新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較少。本文以云岡石窟壁畫裝飾紋樣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紋樣的提取和二次設計2個方面展開分析,并進行設計實踐,深入探索云岡石窟壁畫紋樣與現(xiàn)代服裝設計相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紋樣圖案的價值是為了凸顯主題、美化環(huán)境而起到修飾作用[1]。云岡石窟的雕飾紋樣則是為了佛窟造像、建筑形態(tài)而存在的,是裝飾藝術與繪畫藝術、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
云岡石窟壁畫紋樣以東漢紋飾圖樣為藍本,受云岡地理、人文環(huán)境影響,并吸收借鑒了外來的佛教藝術,形成豪爽、精巧、樣式單一、排列組合簡單的原始二方連續(xù)紋樣[2]。佛教在人民心目中是萬物生長的圣地,猶如藤蔓不斷生長、盤根錯節(jié)、生生不息。因此,在開鑿初期,云岡石窟雕飾紋樣以植物紋為主,題材是佛教藝術中常見的蓮花、藤蔓枝葉、荷葉、藕等。紋樣類型包括藤蔓紋、蓮花紋、葡萄藤紋和忍冬紋、草葉紋等。中后期出現(xiàn)了更多的人物紋樣、動物紋樣以及風景紋樣。
云岡石窟壁畫的各類紋樣中,出現(xiàn)最多的是植物紋和人物紋[3]。植物紋樣中以蓮花紋、忍冬紋更為常見,飛天紋則是人物紋樣的代表,這些紋樣構圖簡單,形式多樣,適用于服裝設計中。
蓮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便為人知[4]。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成為佛教藝術的代言,代表著“凈土”,象征純潔高尚[4],還象征著生命的延續(xù),表達了人們對子孫繁衍的美好追求。蓮花在中國本土形成了具有獨特象征意義的蓮花紋。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東傳,蓮花紋的造型樣式更加豐富。
云岡石窟中的蓮花紋樣貫穿于早、中、晚三期洞窟,造型豐富、特征鮮明,是植物紋雕刻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裝飾圖案之一。云岡石窟壁畫中的蓮花紋樣為單層蓮花,有寶裝復瓣和素面單瓣2種,造型多樣,風格簡練自然[5]。云岡石窟蓮花紋樣示意圖如圖1所示。云岡石窟蓮花紋的分布區(qū)域及造型特點見表1。
圖1 云岡石窟蓮花紋樣示意圖
忍冬,即金銀花,是一種藤蔓纏繞植物。佛教將忍冬稱為寶花。忍冬四季常青不枯,被人們賦予了延年益壽的吉祥之意。忍冬藤蔓纏繞生長,富有美感,因此佛教藝術中便大量地以忍冬為裝飾花紋。
云岡石窟中的忍冬紋飾種類繁多,應用廣泛。按組織形式可分為適合紋樣和二方連續(xù)紋樣。云岡石窟壁畫中的忍冬紋樣多以單條或雙條為主干抽出枝葉,以單個圖樣為母本重復展開,造型優(yōu)美柔婉,呈現(xiàn)出流暢的運動態(tài)勢。云岡石窟忍冬紋樣示意圖[6]如圖2所示。云岡石窟忍冬紋類型及造型特點見表2。
表2 云岡石窟忍冬紋類型及造型特點
圖2 云岡石窟忍冬紋樣示意圖
飛天是佛教中專門禮佛和供養(yǎng)佛的天女形象,也是佛教石窟繪塑造像中常見的題材之一,通常被裝飾于窟頂、壁面上方和佛像背光中,龕楣、壇座等處也有所表現(xiàn)。飛天表達了人們對天人合一、人神共處、共享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盼。
云岡石窟是我國較早刻畫飛天造型的石窟之一,在整個云岡石窟中,飛天形象占石窟造像的半數(shù)以上,可以說,飛天是云岡文化的重要代表。云岡石窟不同時期的飛天形象各有特色,飛天是西域藝術風格和北方游牧民族審美特征的結合,體現(xiàn)了文化大融合的藝術魅力。云岡石窟飛天紋樣示意圖[7]如圖3所示,其造型特點見表3。
圖3 云岡石窟飛天紋樣示意圖
表3 云岡石窟不同時期飛天造像的造型特點
云岡石窟壁畫紋樣的裝飾意義不僅直觀地體現(xiàn)在圖案、構圖、色調等方面,還體現(xiàn)在歷史文化上,被廣泛地應用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產(chǎn)品設計中。將云岡石窟壁畫紋樣運用于服裝設計,既要保留傳統(tǒng)紋樣的特點,也要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的需求。
云岡石窟壁畫紋樣在服裝中的應用,并不是簡單的復原壁畫中的紋樣,更多的是要將傳統(tǒng)元素運用其中,通過現(xiàn)代的形式進行傳承。
3.1.1 紋樣的直接提取
紋樣的直接提取有2種方式,一是提取石窟壁畫紋樣的造型,二是提取石窟壁畫紋樣的寓意。
直接提取表2中的云岡石窟壁畫的波形忍冬紋樣,見圖4。可結合設計主題配色并運用到服裝中,直觀傳達出紋樣信息。提取表3中的云岡石窟壁畫中飛天紋樣的寓意,運用抽象的手法,融入卡通元素再創(chuàng)作的飛天紋樣見圖5。這些飛天形象飽滿圓潤,富有趣味,繼承了飛天原本飄逸靈動、婀娜多姿的特征,又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為傳統(tǒng)飛天形象賦予了現(xiàn)代的感觀。
圖4 直接提取的忍冬紋樣
圖5 融入卡通元素創(chuàng)作的飛天紋樣
3.1.2 紋樣的二次設計
紋樣的二次設計可以采用加法設計或減法設計,常用的方法有包含、疊加、刪減、弱化等[8]。
加法設計,即在設計中運用形式美法則不斷增添新的元素、裝飾,使簡單的紋樣復雜化,更具有表現(xiàn)力與視覺沖擊力。提取明窗中蓮花紋的整體造型,通過縮放、疊加,用重復、包含的方式組成1個新的單獨紋樣,完成蓮花紋樣的加法設計(見圖6)。
減法設計,即通過刪減或弱化冗余,達到整體協(xié)調、簡潔的效果,使復雜的紋樣簡單化,突出重點,給人更多遐想和自主創(chuàng)作的空間。提取明窗中的蓮花紋樣,保留需要的部分,減去多余的部分,形成1個新的單獨紋樣,完成蓮花紋樣的減法設計(見圖7)。
加減法則并不是絕對的,在設計中通常會根據(jù)設計主題和搭配手法來交錯使用加法設計和減法設計,構建更豐富、美觀的紋樣。提取明窗中的蓮花紋樣,完成蓮花紋樣的加、減法綜合設計,單獨紋樣見圖8(a),二方連續(xù)紋樣見圖8(b)。
圖8 蓮花紋樣的加、減法綜合設計
通過紋樣的提取與二次設計對傳統(tǒng)紋樣進行結合現(xiàn)代審美的再創(chuàng)新,運用于現(xiàn)代服裝的設計。但是直接將單個紋樣運用在服裝上略顯單薄,缺乏感染力與說服力,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統(tǒng)紋樣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推進與發(fā)展。因此需要進行圖案的綜合設計,以增強畫面的豐富感,使其更好地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圖案的綜合設計常用紋樣組合或者重復構成的方法。
3.2.1 紋樣的組合
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紋樣的組合需要體現(xiàn)形式美法則。形式美法則是形式構成的規(guī)律,是藝術設計中的重要法則,是由普遍、客觀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則演變而來的[9]。
遵循變化與統(tǒng)一的形式美法則,采用對稱的構圖形式,運用點、線、面的設計方法,將蓮花紋、忍冬紋、飛天紋組合設計(見圖9),分別形成十字結構組合紋樣見圖9(a)、圓形結構組合紋樣見圖9(b)。合理的紋樣組合能突出主體、使畫面整齊而有韻律感,并賦予更加深刻的寓意。
圖9 紋樣的組合設計
3.2.2 圖案的重復構成
重復構成法即以1種或幾種紋樣為基本循環(huán)單元,進行反復連續(xù)組織的一種構成方法[10-11],其骨骼和基本形皆具有重復性質,重復構成法設計的圖案見圖10。水平或者豎直方向排列是最基本的組織圖例,以一定距離的豎線和橫線相交而成方形的格子骨骼組織,作垂線交織組織重復構成的圖案見圖10(a)。斜線的交織組織基本上和垂線的交織組織是一致的,只是把90°的豎直線傾斜一定的角度,讓骨骼組織在畫面上有一種傾斜的感覺,形成的重復結構更具有變化性,斜線交織組織重復構成的圖案見圖10(b)。
重復構成可增強畫面的量感,又具有強烈的秩序感。重復構成法形成的圖案可借助大面積印花、燙畫等方式運用在服裝中。
以云岡文化為背景,云岡石窟壁畫紋樣為元素設計系列服裝“介胄之魏”,表達了對中式風格的傳承以及傳統(tǒng)元素在服裝中創(chuàng)新應用的思考。“介胄之魏”系列服裝設計效果圖見圖11。
3.3.1 單獨紋樣的應用
圖11中的款式1主要體現(xiàn)單獨紋樣的應用,其成品見圖12。單獨紋樣以點的形式運用在服裝中,通常以散點式構圖為主。將圖7中的蓮花單獨紋樣以斜線交織組織重復構成,利用燙畫的手法呈現(xiàn)于皮革面料(見圖12(a)),有序而生動。將圖6的蓮花單獨紋樣,利用刺繡的手法呈現(xiàn)于紗質面料(圖12(b)),大小不一的蓮花,疏密有致地排列,使清透的面料層次豐富、富有動感。由蓮花紋裝飾的皮革和紗設計制作的服裝成品見圖12(c)、圖12(d)。
圖12 應用單獨紋樣的服裝
圖11中款式2的下裙,也是刺繡蓮花單獨紋樣的設計,星星點點的分布打破了服裝的寂靜,呈現(xiàn)錦上添花、眾星捧月的華麗效果??钍?下裙則是用皮雕的手法將圖7中的蓮花紋樣立體地展現(xiàn)在服裝上,使紋樣視覺效果更加豐富、有立體感??钍?用蓮花單獨紋樣作為裙裝邊緣的裝飾,使得服裝造型主次分明、呼之有序。
3.3.2 組合紋樣的應用
將十字結構的組合紋樣以四方連續(xù)圖案的形式,通過數(shù)碼印花的方式分別呈現(xiàn)于梭織、針織面料上,并將這些定制面料運用于“介胄之魏”系列服裝中,圖13為應用組合紋樣的服裝。
圖13 應用組合紋樣的服裝
設計服裝時根據(jù)造型和款式特點,結合人體體態(tài)特征定位呈現(xiàn)組合紋樣,并由此確定單個組合紋樣的大小。在服裝平整表面的區(qū)域,平鋪的圖案完整、清晰。在服裝有褶裥的區(qū)域,面料疊加、聚集后突出了局部紋樣[12]。通過圖案、色彩、肌理、服裝廓形、配飾等綜合設計,使系列服裝具有“云岡味道”,整體呈現(xiàn)中式風格。
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云岡石窟作為佛教文化和北魏歷史文化的生動反映,其獨特的裝飾作用和審美特性經(jīng)久不衰,依舊可以為現(xiàn)代服裝設計注入新鮮活力。研究云岡石窟壁畫中豐富的人物和動植物紋樣,可以為服裝的圖案設計提供廣泛的素材。通過結合現(xiàn)代審美進行二次設計與重構,為傳統(tǒng)元素賦予新鮮面貌,形成獨具特色的紋樣,應用于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既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也為現(xiàn)代服裝賦予了文化內涵,提升服裝的品味。下一步的研究是借助專業(yè)軟件模擬著裝效果,將設計的紋樣和圖案虛擬呈現(xiàn)于服裝,以便進行紋樣的優(yōu)化設計以及針對客戶的定制要求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