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停:上一次離家遠行,早班飛機,老家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說法,我很早起床就看到爸媽一起在廚房忙活,一個搟皮兒,一個包餃子,媽的腰不好,爸時不時還要給她捶一捶。我的鬧鐘把我弟也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站在臥室門前沖我撒嬌,登時就有些不忍心離開了。
她欻: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坐爸爸的摩托車出門,那時候剛剛?cè)攵?,上車前媽媽就叫我一定要穿厚,叨叨叨的,讓我覺得怪煩的,也懶得多穿衣服。結(jié)果在車上,媽媽問我冷不冷,我一個勁兒偷偷流鼻涕,不想讓媽媽發(fā)現(xiàn),還要捍衛(wèi)我的“尊嚴”說“也還好嘛”,結(jié)果一低頭,媽媽已經(jīng)用她的大外套裹緊了我:“跟你說了很冷,不相信啦……”
16歲那年,我深刻地認識到我爸媽跟別人家的父母不太一樣。
那時年少懵懂,初初體會青澀的心動時,我便在一頓尋常的晚餐上坦然地告訴他們:“我喜歡一個男生,他好像也喜歡我。”他們沒有過激的反應,既不鼓勵也沒批評,只是在周末放假對方送我到小區(qū)門口的時候,我爸的電動車有幾次不近不遠地跟著。
從12歲往前數(shù),比起學業(yè),他們更重視我的童年。
記憶里一直有一個遙遠又模糊的片段,一個小女孩兒坐在練琴的教室里,因為看不懂五線譜,所以把《三只瞎老鼠》彈得支離破碎、慘不忍聽?;亓思?,我怯生生地倚著門框說道:“我不喜歡彈琴,不想彈了?!卑謰屢痪湓捯矝]多問便同意了。
從那時開始,我便知道只要并非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自己不喜歡是可以拒絕的。
讀初中以前,即便是不上補習班,我的周末也是忙碌的。我爸每個月必帶我去爬一趟山,去田野、水庫這些遠離城市的大自然里游玩更是家常便飯。若是逢著下雨,就去書店里窩一天,我看我的楊紅櫻,他看他的歷史書,回家的車筐里總是滿滿當當?shù)摹?/p>
后來我迷上了寫作,經(jīng)常寫不完作業(yè)就趴在床上寫小說。每當一篇“大作”出爐,我就扯著那頁紙去找爸媽,讓他們在沙發(fā)上坐好聽我給他們朗讀。邊聽邊思忖,聽完就給我實時點評。這個習慣保留到了現(xiàn)在,只要我公眾號里更新了推文,就會收到他們倆的點評。
從18歲往后數(shù),除了讀萬卷書,他們還鼓勵我行萬里路。
剛進入大學的第二個月,全班80%的同學都趁著國慶節(jié)住家趕。我也以想家為由想穿過這1000多公里。
“去玩兒去,好不容易去了南方,可得趁這幾年好好玩玩。”我爸這種從小帶我投入祖國大好河山懷抱的人,可聽不得我這樣白白地浪費假期。
那個國慶節(jié)之后我的心就野起來了。不到放寒暑假絕對想不起回家,平時老師一調(diào)課,能空出三天就想往外跑。于是,當學生這幾年,我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去年去西藏之前,我又變回了小時候那個站在門邊怯生生的小女孩兒,鼓了好幾次勇氣才在微信上告訴我媽想和朋友們?nèi)ノ鞑氐拇蛩恪?/p>
“去吧,人生能有幾次去西藏的機會呢!”我媽半點兒不帶猶豫的??赡芘挛夷抑行邼蛲颂霉模€立馬將旅游經(jīng)費打了過來。在壯美的羊卓雍措前,在神圣的布達拉宮里,在珠峰大本營的璀璨星空下,我都從心底里感謝他們。
在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能聽到身邊的同齡人欣羨我有一對開明的父母。明明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卻能當?shù)眠@么好。在他們的開明里,我始終保持著勇敢和自信,很少會真正懼怕或焦慮什么,因為我知道不管是什么樣的未來,都會有兩個身影堅定地目送我。
我最親愛的女孩兒啊,想把所有美麗都給你!那些溫柔的思考、那些堅定的力量、那些明晰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