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豫
【內(nèi)容簡介】
飛速前進的年代,瞬息萬變的社會,踏上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輕人,難免感到焦慮與迷茫。
書中,魯豫向世界敞開心扉,針對當下年輕人時刻關注、困惑的難題,耐心而真誠地分享親身經(jīng)歷與肺腑感言。談幼年往事,談身旁好友,也談形形色色的受訪者;沒有大道理,只有值得玩味的小故事。她的話語真摯、清醒、溫暖;如閨蜜,亦如摯友。
她說,無論生活如何對你,還是要相信,心底里最初相信的東西。
談自律:優(yōu)秀的代價之一就是自律。
談獨居:一個人也是家,也要盡力地活出滋味。
談選擇:面對任何事,你只有兩種選擇——不做,和使勁做。
自律能使人自由嗎?
在相關調(diào)查中,90%的讀者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有參與者認為自律是一種延遲的滿足,通過克制當下的欲望來獲得明天的自由。剩下10%的讀者則認為自律不能帶給人自由,原因各異,比如說自律會帶給人成就感,但這種感覺不能稱作自由。
關于這個問題,我講一個小時候的故事。
我是奶奶帶大的,一天幼兒園也沒上過。
奶奶不識字,但頭腦清晰,有人生的大智慧。她的教育理念我無比認同,她覺得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兒,六歲以前的小孩子就讓她瘋玩好了,上學以后想玩都沒時間呢。于是一年級入學前,我一個字都不認得,也沒有集體生活的概念,每天就是玩玩玩。
開學第一天我兜里不知為什么裝了很多糖,語文課上到一半,我突然站起來就往教室外走,老師都愣了,攔住我問我怎么了。我覺得老師好奇怪,難道看不出我憋得慌要上廁所嗎?老師很和氣讓我去了,下課后跟我說以后課間十分鐘才可以去衛(wèi)生間,上課萬一憋不住了,也要先舉手向老師報告。從那一刻開始,我自由無羈的天性慢慢被馴化著,而那些不動聲色有禮有節(jié)的管理,我開始接受了。
那天放學時,老師還指著我滿滿一口袋的話梅糖,溫柔又不容置疑地說:“明天開始零食也不可以帶到學校,放學回家以后再吃吧。”我就像被施了魔法被催眠一樣,瞬間將老師的話奉為圣旨,我奶奶都覺得很神奇。
我適應很快,幼兒園的缺失并沒有影響我的小學生活,唯一讓我困惑的是每次語文生字練習,我的田字格本上的成績永遠是大大的“差”。我納悶了整整一個學期,我一筆都沒有寫錯啊,為什么老師不給我“優(yōu)”,哪怕是個“良”呢。
然后某一天我突然如夢初醒,原來生字練習不只要把字寫對,還要把字寫得一筆一畫,很工整很好看才行。我傻乎乎地以為生字只要會寫就好,每次都龍飛鳳舞、亂七八糟一大篇兒,估計老師判了一學期作業(yè)都瘋了。
話說我幡然悔悟的第二天,老師估計又瘋了,因為我的狂放天書一夜之間變得一筆一畫,工工整整,我又莫名其妙選了最細最淺的好像是中華6H鉛筆,下筆之小心,仿佛怕驚擾了誰似的,于是那一頁作業(yè)若有若無,看得老師估計心驚肉跳,上氣不接下氣。
生字作業(yè)風格上革命性的轉(zhuǎn)變,標志著我從一個自然散養(yǎng)沒有任何束縛的小孩成長為一個尊重紀律、規(guī)則、接受適度被管理的群體中的一分子。這是人生存的本能,成長的第一步就是用文化、教養(yǎng)、紀律、各種約束讓自己融入群體。
守紀律很辛苦,而自律才是真正的考驗。小學二年級,我從上海轉(zhuǎn)學到北京,當時北京的課堂上要求小學生手背后,坐端正聽講,這要求如今想來不科學、不人性、沒必要,但作為親歷者也沒有對我造成任何不良影響,而且公平地說,它的確提升了我的專注度。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當時坐在我左手邊隔著過道的一個梳馬尾辮、一臉嚴肅、鼻子又高又直的女生,她的坐姿永遠被老師表揚。我當時心里頗為不忿,每每也試圖挺胸收腹,想和她一爭高下,但每次都敗下陣來,那女孩的定力簡直可怕。這一路碰到了不少這樣的狠角色,都是神人,都極其自律。而優(yōu)秀的代價之一就是自律。
NBA球星諾維斯基說,他退役以后最大的改變就是幾乎每天都吃冰激凌,半個月就胖了15磅,以前的衣服全部作廢。還有當年休·杰克曼(Hugh Jackman)不演金剛狼之后,有一段時間也常在社交媒體上秀垃圾食品,這些小小放縱的背后是曾經(jīng)長時間的非人的自律。
相比身材與生活習慣上的自律,對于情感和情緒的自我掌控才更難。比如如何不見異思遷,不喜新厭舊,如何做到從容淡定,寵辱不驚,如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恐怕才是人生的終極難題吧。
自律很難,因為自律沒有標準。
我想自律就是坐得筆直一動不動的我的小學同窗;自律就是楊麗萍幾十年如一日纖瘦無比,但適合舞蹈,為舞蹈而生的身材;自律就是諾維斯基、休叔曾經(jīng)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自律的過程并不愉悅,甚至痛苦不堪,它也不會使人更自由,也不一定使人更成功,但自律會讓人更體面,會讓人更接近各自心目中那個更好的自己。
你最欣賞年輕人的哪些特質(zhì)?
青春時代常被視為一個人一生中的黃金時代,人們對于年輕人總會有很多美好的想象與期待。
@雙喜說她喜歡年輕人身上的那股軸勁兒,不知天高地厚,費盡渾身解數(shù)也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若豪欣賞年輕人能夠隨時進退,大不了從頭再來的氣魄;@Sami喜歡年輕人的敢愛敢恨,欣賞他們可以不顧一切奔赴自己的愛人?!皼]有那么多條條框框來束縛愛情,愛了就是愛了,輸了就是輸了?!?/p>
年輕人雖然有時會讓人覺得沖動莽撞,但他們身上的確有很多優(yōu)點值得欣賞。
記得大學某年暑假的某天下午,我汗流浹背地坐在家里無所事事,窗外的知了聲音大得人心煩意亂,我突然悲從中來,覺得被全世界遺忘了,而全世界正在狂歡。后來我明白了,那一刻,和生活中幾乎每時每刻,我的同學、朋友、同齡人,還有幾乎每一代的年輕人們,都大汗淋漓地沮喪著,失落著,透明人一般的沒有存在感著。
談論年輕和年輕人的話題,是一件不討巧的事。一味贊美年輕吧,討好的意味太濃;而理性冷靜的分析批評貌似公允,其實也沒必要,哪個年齡段的人不是毛病一大堆呢?所有年輕帶來的問題,時間都會解決。
當然,年輕總歸是一些值得慶幸并珍惜的事情,但年輕又多半會被辜負,留下遺憾。我只是希望,當年的我可以更理直氣壯一些。理直氣壯地從頭到腳都有嬰兒肥,理直氣壯地青澀,理直氣壯地犯錯。因為焦慮、謹慎、恐懼,是時間一定會套在我們身上躲也躲不開的枷鎖。那么,在還不知深淺輕重的時候,一定要理直氣壯。
我在北京看過一場法語版的話劇,現(xiàn)場很多粉絲,大半是年輕的女孩,她們做Cosplay的裝扮,或者穿漢服,人手一臺相機,演出過程當中全程拍攝,而演出結(jié)束后的一瞬間,她們迅速沖到臺前,手機、相機、鮮花一應俱全,一副訓練有素的樣子。我一邊鼓掌,一邊看著這群女孩。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出差紐約,拍攝間隙一個人在街上亂轉(zhuǎn),逛累了,在第五大道街邊打車。司機是一個阿拉伯大叔,車子開得飛快,他每說一句話都要回頭看看我,嚇得我一路心驚肉跳,生怕他撞車。
大叔人很可愛,等紅綠燈的時候他又轉(zhuǎn)過身來問我:“你是第一次來紐約吧?”
“???你能看出來?。俊蔽耶敃r怯生生地問他。
“當然,紐約人打車伸手非常干脆,不容置疑,你呢,手伸得猶猶豫豫的。孩子,下一次要果斷,要表現(xiàn)出I own the place的感覺?!?/p>
我坐在那,聽傻了,點頭如搗蒜。
可惜,那大約是我唯一一次在紐約打車的經(jīng)歷。而在可預見的將來,除非萬不得已,紐約或者美國其他地方,我暫時就不去了。所以也沒法驗證一下,這么多年過去了,我有沒有進步,是不是已經(jīng)有“I own the place”的底氣了。
我覺得我好像并沒有長進。所以演出結(jié)束后,我饒有興致地,微微有些羨慕地,看著舞臺前那一群興奮尖叫的女孩,她們那么理所應當?shù)叵硎苤龇劢z的單純的快樂。
理直氣壯并不是簡單粗暴、傲慢無禮,它是直抒胸臆、尊重規(guī)則、守護權利。我覺得生活的性別是男,而且是那種讓人頭疼常被吐槽的鋼鐵直男。他的可惡在于他絕不拐彎抹角,所以別說黛玉葬花沒用,晴雯撕扇也沒用。對付他們,必須要直接木蘭從軍或者穆桂英掛帥。
你的愛恨與渴望,不要期待生活來猜。幽怨、壓抑、委曲求全都沒有用,想說就表達,想要就爭取,就像那些趾高氣揚地在舞臺前亂成一團的女孩們一樣。所以我能想到的最可貴的年輕的品質(zhì),就是理直氣壯,眼里有光。
我這一陣有機會遇見不少年輕的觀眾。有一天,一個29歲的女孩等我到天黑,一直等我結(jié)束了全部的工作,她只為跟我講自己的“中年危機”。我知道她是認真的,她的眼淚痛苦都是真實的。還有一個早就走出校園獨立生活的女孩,也是一直流著淚,抱怨父母不斷地逼她相親,她幾乎絕望麻木,準備對生活繳械投降。
當然,也有目標篤定、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絕不為外界所動。有一個大三的男孩,睜著圓圓的大眼睛,自信地跟我規(guī)劃著他的未來:本科畢業(yè)以后,他要考研考到北京,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未來從政。
這些年輕人都是理直氣壯的——哪怕困惑、痛苦著的。他們的人生中沒有語焉不詳,沒有避重就輕、躲躲閃閃,更沒有從何談起、不說也罷的尷尬。哪怕流淚的時候,在沒有路燈的校園里,我仍然能看到他們眼里有光。
一生很長,出發(fā)時如果沒有足夠的信念和光亮,怎么支撐并照亮一生呢?
“職場生存指南”,請查收
畢業(yè)季到了,即將離開校園的年輕面孔鮮活之余也多了一份焦慮和迷茫,步入社會的第一個岔路口,如今已經(jīng)擺在面前了;而已經(jīng)身在職場的人們,也面臨著跳槽和新的選擇。
在跳槽和迷茫的日子里,作為一個“入對行的人”,我想分享一些職場指南。
在我看來,“沒有入錯行”的標準,包括我獲得的名利、認可,還有最最重要的,是單純的喜歡。把興趣和謀生手段合二為一,無論結(jié)果如何,這個開頭我心甘情愿,而整個過程我自然會無比投入。
幾乎沒有經(jīng)歷過一個新人通常都要經(jīng)歷的艱難起步、窮困潦倒、委曲求全,我一直是個“愣頭青”,莽撞、不知天高地厚,年輕、天真得理直氣壯。
我使勁回憶做新人時受過的不公平待遇,勉強想到一個制片主任。他當年曾經(jīng)平靜、坦然又不容置疑地對我說:“每期節(jié)目勞務費是六百元,但你還是個學生,所以我們只能給你每期三百元?!蔽耶敃r認真地盯著他看了十秒鐘,什么也沒說就答應了。
平心而論,他對我并不壞,就連不能同工同酬這事也沒有遮著掩著。我心里當然不爽,但并不怨恨,委屈只是轉(zhuǎn)瞬即逝。對我而言,起飛的平臺遠比那三百塊錢來得重要。
做小孩子是無奈的,你根本無力抵抗成人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
沒關系,小孩子總會長大。今天的我,已經(jīng)從當年的小孩變成了大人,所以,我只能以大人的身份對所有困惑、不甘的小朋友們說:職場不是你家,在職場獲得酬勞、成長、經(jīng)驗、人脈是關鍵,至于友誼、溫暖、家的感覺,那只是錦上添花,有沒有其實都理所應當。
在工作中,我盡力善待每一個同事,那是因為這樣做讓我很愉快,而且我們也的確在工作中結(jié)下了“革命情誼”??墒?,如果我只是按時給他們發(fā)工資,卻高冷、不好接近、不會噓寒問暖,不像某位領導那樣,在員工流鼻血不止的時候送她去醫(yī)院,這不意味著我是個壞人,只意味著我可能脾氣古怪,或者,僅僅是因為我太忙了而已。
我發(fā)現(xiàn)很多讀者都特“佛性”,都講到了暖心的領導,如果這是你們在工作中最大的訴求,OK,也很好。但我認為,溫暖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底色,可它絕不是一個團隊、企業(yè)領導的首要任務。給年輕人提供機會、更好的發(fā)展空間,讓他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帶領大家一起創(chuàng)造出讓自己滿意、驕傲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起步階段,最大的痛苦在于絕大多數(shù)人沒有辦法跨越現(xiàn)實和夢想的差距,那么先面對現(xiàn)實,生存下來,然后“騎馬找馬”。
請注意,“騎馬找馬”不意味著你心猿意馬、敷衍潦草。沒有任何一個老板愿意讓一個年輕人把自己的公司當作練兵場、中轉(zhuǎn)站,每天意興闌珊地只為尋找下一個更理想的地方,我也不愿意?!膀T馬找馬”只是你的一個想法,但你的行動依然是認真、投入、積極的。你可以拒絕一份工作,可是一旦你接受了,請給予它百分之百的努力,這是職業(yè)道德。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任何事,你只有兩種選擇——不做,和使勁做。
關于職場生存法則,我能想到的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
一、在一個團隊中,任何人都可以被取代,所以你要盡量提高自己被取代的成本。
二、做一個靠譜的人。可以有性格,但不要任性,因為公司的上司、同事,不是你爸、你媽、你男朋友或女朋友,要撒嬌請回家。
三、在你的尊嚴底線不被碰觸的前提下,適度吃苦沒問題,暫時吃點小虧也可以接受。
四、在掙扎求生的同時,不要被改變得面目全非,可以學會圓融,但不要圓滑。
人生的確不公平,每個人的起點、資質(zhì)、機遇不同,可我相信天道酬勤。
最后我想說,小朋友們,別著急,現(xiàn)在你們?nèi)跣?,但你們會長大的。還有大人們,千萬別欺負小孩,沒聽說過嗎,寧欺白頭翁,莫欺少年窮。
當然,咱們誰都別欺負誰。
(樹摘自花城出版社《還是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