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梅枝
摘要:在語文學科中,閱讀不但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本知識,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而且可以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寫作內容,提升讀寫能力。但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并不強,教師沒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學生很難提升閱讀能力?;谶@一狀況,本文探究分析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漏洞
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會為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去閱讀不同文章,這樣的教學方法很枯燥,學生只是被動完成教師的要求,而不是發(fā)自本心去閱讀,以至于無法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和成就感,導致閱讀欲望并不強烈。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都忽視了傳授閱讀方法,但小學生年齡較小,在閱讀時可能無法深入文章所描述的世界,所以對文本的理解程度不深,容易出現理解偏差的狀況。
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導入背景知識,做好閱讀鋪墊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會直接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沒有設置相應的閱讀引入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根本不了解不同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速度較慢。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介紹與文本相關的背景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對文章產生一定的了解,更加清晰地找準閱讀方向。
如在閱讀《琥珀》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課文的作者和寫作背景。教師可以簡要介紹作者:“柏吉爾是德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科普作家,他的代表作品《烏拉·波拉故事集》是聚集科學知識與想象、情節(jié)與一體的科普讀物,在揭示大自然的奧秘時,柏吉爾都會運用擬人、夸張和想象等多種寫作手法,所以他寫出的各種故事充滿了趣味性?!痹诮榻B基礎知識之后,教師還可以繼續(xù)導入琥珀這一概念,讓學生知道這一裝飾品的珍貴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在閱讀之前對課文產生一定的了解,大大降低閱讀難度。
2.展示動態(tài)內容,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模式都較為死板,學生很難進一步感受到閱讀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并且學生在理解這些龐雜的文字時,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當前教學階段,教師可以進一步轉換教學形式,借助動態(tài)視頻的形式呈現內容,既能夠把靜態(tài)的文字變得動態(tài)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讓學生在不斷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了解文本真正想要傳達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視頻的幫助下全神貫注地投入閱讀之中,進一步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3.傳授實用方法,提升閱讀效率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才能夠進一步提升閱讀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傳統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更加關注文本的具體內容,忽視了傳授閱讀方法,導致一些學生不知道應該采用怎樣的方式理解文本內容,對閱讀學習產生了恐懼感。因此,在現代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可以給學生傳授一些比較實用的閱讀小技巧,讓學生更加快速地理清文本結構。
有些課文的篇幅較長,如果學生第一遍就逐字逐句地閱讀,會浪費大量時間,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轉換閱讀方式。如先關注文章的首段、末段和每一段的首句,找準文章的中心,抓住關鍵詞;接著,圍繞著關鍵詞進行內容填充。借助這一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找準文章描述的重點內容。不僅如此,在判斷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時,學生還可以在文中找一些表達個人情緒的詞語,通過這些關鍵詞句讓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文章想要傳達的中心思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能還存在一些急于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必須結合現有教學實況進行統籌分析,尋求合適的教學策略,不斷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以突破傳統閱讀教學的困境,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讀書文摘,2017(22).
[2]盧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2016(4).
[3]黃汗青.談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5(4).
(作者單位:德興市銀城二小城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