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
岳母已經(jīng)97歲高齡了,仍耳聰目明,經(jīng)常跟我們講過去的往事,而講的最多、印象最深的就是84年前,當時只有十幾歲的她,救了幾個紅軍西路軍女傷員的故事。
1936年11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2萬余名將士,在徐向前等指揮下,由寧夏一路向河西走廊腹地開進。1937年1月,為阻擊馬步芳匪軍,紅四方面軍與馬匪在千里河西走廊展開了浴血奮戰(zhàn),由于正值寒冬臘月,紅西路軍將士在缺少棉衣、缺少彈藥的情況下,面對著數(shù)倍于己、窮兇極惡的馬匪重兵瘋狂的圍剿,在敵眾我寡、饑寒交迫、糧彈無濟的生死關頭,依然堅守陣地,消滅馬匪軍近萬人,最終少部分將士成功突圍,部分受傷將士被打散到附近偏僻鄉(xiāng)野暫避。
一天傍晚,當時只有十幾歲的岳母,忽然在自家的草垛旁發(fā)現(xiàn)3個受傷的紅軍西路軍女戰(zhàn)士,只見她們滿身都是傷口,“都是十幾歲的女娃娃,跟我差不多大,聽口音從東邊和南方來的。”岳母至今記憶猶新。岳母立即跑回家叫來爹媽,要將受傷的女紅軍戰(zhàn)士領回家,可爹媽有些猶豫。因為慘烈戰(zhàn)爭結束后,馬匪軍到處搜捕被打散的紅西路軍將士,并不許老百姓收留,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將被馬匪殺光全家。此時的紅軍女戰(zhàn)士也不愿進老百姓家,因為她們怕連累老百姓。于是,岳母耐心地兩邊勸說,最后善良的父母也心軟了,紅軍女戰(zhàn)士終于也答應去她家將傷口包扎好,喝口熱水后立即就走。岳母一家立即給她們用鹽水擦洗傷口,將家里僅有的一點雜糧做給紅軍女傷員吃。由于連日打仗,受傷加上饑餓、勞累,3個紅軍女戰(zhàn)士竟在炕上睡著了。
為了防備馬匪軍突然前來搜查,岳母叫來了同村比自己大幾歲的岳父(當時他們定的娃娃親),由他爬到村邊最高的白楊樹上放哨,夜晚北風呼嘯,異常寒冷,岳父就這樣一直趴在樹干上,凍得全身發(fā)抖,直到紅軍女傷員醒來后,趁著夜色轉移到其他安全地帶,他才從樹上下來。臨走時,岳母將自己穿的破棉衣送給了渾身單薄的紅軍女傷員,并將家里最后的干糧裝進紅軍女傷員的口袋?!澳?名受傷的紅軍女娃娃被馬匪軍抓到?jīng)]有?是否找到大部隊?她們現(xiàn)在是否還活著?”多年來,岳母經(jīng)常念叨著。
其實,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老百姓保護革命軍人的事層出不窮。據(jù)當?shù)厥妨嫌涊d,當年紅軍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與馬匪軍血戰(zhàn)月余,犧牲了6000多紅色英雄兒女。為緬懷革命先烈,也為教育后人,告誡人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1987年,當?shù)厝嗣裾d建了一座紅西路軍烈士陵園,徐向前元帥在紀念碑上親筆題字: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烈士永垂不朽。從那年開始,每年清明節(jié),岳母都要帶著我去烈士紀念碑前三鞠躬。這幾年,岳母年齡大了,腿腳走不動了,于是每年清明節(jié),我便將紀念碑前當?shù)卣块T舉行的紀念活動用手機拍成小視頻給她看。
2021年清明當天清晨,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我來到中國工農(nóng)紅軍紅西路軍戰(zhàn)役烈士陵園內,只見兩旁蒼松翠柏,郁郁蔥蔥。我輕邁著腳步,生怕吵醒長眠在這里的紅西路軍烈士英魂。因為,這里有一座抒寫中國共產(chǎn)黨紅色革命歷史的豐碑,這里有一座由六千多紅西路軍將士鮮血浸染的豐碑。雖然這場悲壯的戰(zhàn)斗已過去84年,但我們永不會忘記,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信仰永不落。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