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偉珍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都變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由于遠離父母,心理和生理成長都面臨著許多問題,作為一線學科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如何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快樂成長,筆者談談自己嘗試成功的幾點做法:
一、擁有童心,與孩子有效溝通
“溝通,從心開始”這是一句話耳熟能詳中國全球通的廣告用語,也是筆者走進孩子生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了解兒童,放下架子,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參與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玩孩子們愛玩的游戲,想孩子之所想,真心做孩子們的朋友”。在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只要教師能做到這一點,孩子們都會喜歡接觸你,愿意和你說心里話。當他們看見老師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愿意與他們一起玩,一起聊天,都會放下原本與人抗拒的心,跟老師玩在一起,說自己想說的話。童心是小學教師所特具的一種性格特征。無數(shù)的教育實踐證明,凡是具有一顆童心的教師,由于他最能理解,體察孩子們的心,因此,他最能贏得孩子們的心,快樂與孩子溝通。
二、有效賞識,讓孩子充滿自信
留守兒童,由于臨時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不高,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yǎng)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缺乏自信。賞識,是充分認識到人的積極因素,并加以肯定與贊美。它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學校合唱隊里,有一個叫小信的隊員,每次訓練要么就不來,要么就姍姍來遲。為了讓自己不對孩子做出魯莽的批評教育,我向他的班主任了解一下他的情況。原來他的父母離異,父親在深圳打工,跟著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家庭的關系,他的成績較差,思想也比較偏激。在校長的勸說下,他第二天回來隊里訓練,看見他時,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跟隊員們說: “我覺得小信同學很有勇氣,他可能真的很不想參加合唱,所以他找校長要求退出,但為了學校的榮譽(合唱隊要參加區(qū)里的合唱專場比賽),他最后還是留下來跟我們一起為學校爭光,讓我們用掌聲謝謝他!”在他看來,他回來后我一定會批評他,沒想到卻意外地得到了我的表揚與稱贊。自此以后,合唱訓練中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他遲到、缺席過,而且還主動幫我管起男同學。在音樂課的表現(xiàn)上就更不用說,認真專注,也是課堂上最踴躍的發(fā)言者。
在孩子做了錯事而又知錯的情況下,老師不妨對他的錯誤忽略不計,而對他表現(xiàn)出的積極一面加以肯定和賞識。這樣不僅可以維護學生的自尊,還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奮發(fā)向上,樹立信心。
三、傾注師愛,讓孩子快樂成長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要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教師就必須要有愛心,關心每一位學生。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以愛滿天下的情懷,傾心育人”。作為教師,筆者始終以這句話為座右銘,激勵自己時刻牢記肩負的職責,對教育,對學生傾注滿腔的愛,讓孩子快樂成長。我校的小敏同學,從小活潑可愛,乖巧伶俐??墒?,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外出到遠在他鄉(xiāng)的沈陽打工,小敏從此就跟著爺爺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兒童。課堂上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她幾乎不發(fā)言,經常走神,課外也很少說話,不喜歡交朋友。在一次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音樂課上,我跟同學們說要在班上選兩名負責任的同學擔任音樂課的琴長,負責老師的教學用具。很多同學聽老師說完后,便踴躍的舉起了手,自薦做音樂課琴長。只有小敏是在位置上低頭不語的。這時,我把眼光投向小敏,親切地跟她說:“你愿意擔任音樂學科的琴長嗎?”木訥的她,猶豫了很久,才點了點頭。有了這一個橋梁,在她與同學搬琴到我辦公室的時候,我便會把她留下,問問她的近況,以及讓她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慢慢地,她不再抗拒老師、同學,性格也越來越開朗,話也多了起來,還主動跟老師說話;學習,工作的熱情也高漲起來,成為了老師的得力小助手。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親愛的老師們,請您行動起來,一同關注留守兒童,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呵護和幫助,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溫暖、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能夠舒心生活、安心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