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斌
愛因斯坦說:“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钡拇_,德育的目標不僅僅是為培養(yǎng)出一個個完美而合乎規(guī)范的人,而是為培養(yǎng)擁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人作為一個主體,具有自己情感和德性形成的自我過程。人總是在接受后天教育中,通過自己的“同構”和“內化”,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多年的教育教學生涯告訴我:孩提時代的心路歷程是人一生的情感底色,一個人的童年經歷是早期影響其情感和德性養(yǎng)成的重要因素。這就決定了在小學階段德育尤其重要。
于是,呵護童年,優(yōu)化教育,成為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情感和德性的形成進行有利的引導,對“三觀”進行培養(yǎng),即德育教育。每一顆童心都是充滿靈性的。我們要用心去發(fā)現孩子的本性,用情去呵護他們的天性,用尊重和信任,為孩子撐起一片五彩的天空……
所以在德育的過程中就需要我們研究兒童,體察兒童,站在兒童的角度。用兒童的心靈去感受,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實踐去體驗;用兒童的視角去分析,從而使兒童把眼睛貼近到現實,把耳朵貼近生活,讓心靈觸摸社會,讓思想與真實的世界對話。讓孩子在詩意童年里,靈性生活,生長智慧,完善人格……作為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我覺得采用“留白”這種方式最能起育人作用。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當人們觀看一個不完滿即有“空白”的現狀會情不自禁產生一種“內驅力”去填補完善那些“空白”,期望構建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內心平衡。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留白”藝術,構成德育過程中的“陰晴圓缺”,可以激發(fā)主體意識,促進學生能動地探索、思考和發(fā)現,完成自我教育的過程……而能承載“留白”的最好載體是班隊會活動。
班隊活動通常是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是德育的窗口,而且班隊會活動是最好的德育“留白”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學生在班隊會活動中,能始終感到自己是主人,對形成學生健康心理素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如何通過班隊會活動,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呢?
1.以尊重為原則,培養(yǎng)自主意識
孩子的發(fā)展是多元的,要使學生個性獲得健康發(fā)展,適應社會,就必須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意識,要讓學生們能正確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通過自我調控,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獨生子女的特殊現象較為明顯,孩子挑食、對長輩不懂得關愛使家長愁眉不展。針對挑食這一隋況,我開展十分鐘班會《“打包”丟臉嗎?》(此設計經本人整理發(fā)表于《少先隊員》),通過情景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勤儉節(jié)約,情景故事后我拋出這樣的討論題:節(jié)儉是美德,不打包是種奢侈浪費的行為!同學們如何看待“打包”?孩子們踴躍發(fā)言,討論相當熱烈。
更讓我想不到的是我們班的小雷第二天在“每天小感悟”上這樣寫到:節(jié)儉精神首先體現在點菜環(huán)節(jié)上,但剩菜無可避免時,我們應理性地看待打包。富從勤儉起,作為小學生更不應該養(yǎng)成大手大腳,鋪張浪費,愛面子的壞習慣。勤儉節(jié)約,有利于消除虛榮心!
高爾基曾經說過: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需要愛這個觀點,我們教育工作者已達成共識。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得深思這樣一個問題—一怎樣去愛?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學習挺好,但動手能力很差?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多才多藝,但心理素質卻很糟糕?為什么現在許多孩子在學校是個“乖娃娃”,在家里卻成了“小霸王”?
我知道對這些學生如果單單批評或警告是沒有作用的,只會導致學生個性思考、自我教育的權利和能力被排擠到邊緣。于是我設計了趣味中隊會《不依賴,不匆忙》此設計經本人整理發(fā)表于《少先隊員》),首先通過再現學生身邊精彩一幕:早讀課已經開始了,寧寧遲到啦!瞧,她樣子狼狽地出現在教室門口:頭發(fā)不整齊,辮子梳歪了,紅領巾系歪了,背上的書包還沒拉好拉鏈!這是怎么回事呀?原來寧寧的媽媽今天睡過頭了,沒及時叫醒寧寧呢?
接著討論,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狼狽的一面呢?最后讓學生自己內心感受到以后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做。不依賴,不匆忙,這感覺真好。同時我為了讓學生學會關愛別人,也設計了趣味中隊會《關愛在左,成長在右》,通過這個中隊會,我引導孩子要學會關愛身邊的人,如對父母關愛應該主動幫家長分擔一些家務,對師長的關愛,更應體現在尊重老師的勞動,認真聽講……
我們要知道每個學生都是獨特而有尊嚴的,都有其特有的、無法被代替的生命意義。無論他是表現優(yōu)秀,還是問題多多,抑或是平平無奇,都應該被尊重、被珍視。這樣通過活動的形式,多留些空間給學生,巧設德育“留白”,學生的改變會讓我們覺得驚奇!我們會驚訝于學生身上竟會有如此巨大的潛力!每一個人努力讓自己表現得更符合別人的期望。在這個“留白”教育過程中,我們不用告訴他應該怎么做,而是巧妙地設置了一個“留白”,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主體意識,完成了自我教育的目標。
2.生活化的課堂,培養(yǎng)健康心理
我們都知道,兒童和成人的心靈世界是不同的,微小之舉都有可能在他們心中掀起微瀾甚至巨浪。孩子們常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成長的困惑、挫折。他們會感受到孤單和無助,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必須觀察、了解、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如有一段時間我通過在平時批閱學生的“微作文”中了解到學生渴望長大,但又害怕長大,理想與現實讓學生糾結。
孩子們認為:在當今教育體制下,面對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面對老師殷切的期望,毋容置疑,學生壓力也很大。特別是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思想了,在面對父母的循循善誘“孩子,你得好好讀書,要不然你就找不到好工作了?!庇谑撬麄冮_始害怕長大。特別在看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后,他們心中糾結: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多好啊!在巴學園學習是多快樂的一件事啊!巴學園里多容忍個性?。〉拇_,理想與現實讓學生糾結。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班主任的我,有必要告訴孩子:我們不能改變的,就要積極接受它!成長才是最重要的?,F在的孩子接觸的信息量大,懂的東西并不少。老師對學生說理,難度越來越大,常??诜牟环?。因此為了增強教育效果,利用情感的規(guī)律,我精心設計了很走心的中隊會《什么不痛?成長最美!》,設計思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