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雷巍巍 杜 強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zhèn)花坪小學副校長。從2005年開始,她通過QQ聯絡愛心人士幫助山區(qū)貧困學生;2010年又組建助學團隊,創(chuàng)辦英子姐姐助學網;2015年精準扶貧戰(zhàn)打響后,她主動融入,將其作為教育扶貧政策體系的有效補充。
今年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曾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5月26日晚7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zhèn)的一個普通小區(qū),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工作室燈火通明。團隊負責人劉發(fā)英端坐在電腦前,逐條瀏覽網絡助學平臺消息。身旁,證書和獎杯布滿了整面墻。
劉發(fā)英的本職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zhèn)花坪小學副校長。從2005年開始,在做好教學管理工作的同時,她開展起了愛心網絡助學,為3921名貧困學子架起希望之橋,累計募集善款2500余萬元。她是莘莘學子心中的“英子姐姐”。
16年愛心助學路,劉發(fā)英風雨兼程?!斑@條路很難,但我會一直走下去。”
1991年,劉發(fā)英從師范畢業(yè)后,主動申請到長陽最邊遠的黃柏山鄉(xiāng)任教,那里山高路遠、物資匱乏,條件艱苦,很多年輕教師望而卻步。老師都不來,來了又要走,孩子們怎么辦?所以她選擇了堅守,在鄉(xiāng)村教師崗位一干就是30年,累計培養(yǎng)學生1670多人。
那時,長陽是國家級貧困縣,孩子們因貧輟學深深刺痛著劉發(fā)英的心。第一次領到工資,她就拿出了大部分資助貧困孩子。但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為了點亮每個孩子的求學夢,2005年,劉發(fā)英注冊了“英子姐姐”網名,后又組建了“英子姐姐”助學團隊,為貧困學生們奔走呼吁。
“每個貧困學生的信息都由我親自走訪獲取,每筆助學款項都由我親自送達,我絕不從助學款項中提取一分一厘當工作經費,助學過程產生的費用由我自己承擔。”2005年,愛心助學伊始,劉發(fā)英就立下規(guī)矩。言必行,行必果。16年間,劉發(fā)英守諾如初、踐諾不輟。至今,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募集善款2500余萬元,資助學生3921名、2萬多人次,手寫助學臺賬180余本,累計行程超過30萬公里。
翻開資助學生花名冊,劉發(fā)英與貧困學子間的故事講不完。
學生小安(化名)從小遭家人遺棄,后被一老人收養(yǎng)。劉發(fā)英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資助小安,像媽媽一樣照顧她的日常生活。去年,小安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北京科技大學?!坝⒆咏憬悖绻麤]有您的幫助,我現在可能是一名打工妹。是您改變我的命運,我一定以您為榜樣,努力學習,回報社會。”拿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小安激動不已。
學生小玲(化名)考上重點中學,一家人卻為學費發(fā)愁,小玲有了放棄學業(yè)的念頭。劉發(fā)英聞訊找到資助人,為她解決上高中和大學的費用。小玲帶著感恩求學,選擇上師范大學,立志當一名人民教師。2017年,小玲大學畢業(yè)后,返鄉(xiāng)當了一名支教老師,成為英子姐姐助學團隊的志愿者和愛心資助人。
3921個孩子,3921份牽掛。劉發(fā)英打算從今年暑假開始,為每個受資助學生建一個成長記錄袋,收集他們受助期間從求學到參加工作的經歷、圖片、信件等資料,定期邀請他們回去看看,激勵他們勤奮工作、感恩社會。
一個紅本本,集納38封感謝信。劉發(fā)英捧在手心,細細品讀,時而笑容滿面,時而眼泛淚花。
感謝信源于劉發(fā)英的倡議。5月初,遠在江蘇常州的愛心人士戴伯春生病住院。劉發(fā)英建議,受到戴老資助的學生寫封信,為素不相識的戴爺爺加油鼓勁。
短短幾天時間,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件從北京、南京、廣州、武漢等地飛到長陽。劉發(fā)英數了下,足足38封。
“我就讀于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大四,正忙于畢業(yè)設計。今年暑假后,我就是一名研究生了?!薄按髮W畢業(yè)前,我順利找到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成為中信證券的一名員工?!薄拔視汛е活w感恩的心把這愛心的火炬不斷傳遞下去!”
幾乎每封信都是手寫,一字見心,情透紙背?!翱吹剿麄儌€個長大成材,我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眲l(fā)英說,這些學生中大多數人從小學就接受資助,一直到研究生畢業(yè)。
千里送信,禮輕情濃。劉發(fā)英說,她將把38封信件裝幀成冊,當作禮物送給戴伯春先生,讓愛心人士共同見證孩子成長。
受資助孩子們的回報并不是今年才有。曾受資助的小春(化名)畢業(yè)后毅然返鄉(xiāng)當了一名教師,并加入黨組織和劉發(fā)英的助學團隊。小田(化名)6歲時突發(fā)白血病,十年間助學團隊組織78人、236次捐助善款24萬余元,幫助他渡過難關。他的父親受此感召,加入黨組織,并回村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昂芏辔覀兘踢^、資助過的學生說,長大后也要加入黨組織,去幫助更多的人?!眲l(fā)英很欣慰。
“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國家政策越來越好,農民越來越富,還有貧困學生嗎?你還助學嗎?”曾不止一次,劉發(fā)英被問到這個問題。
“絕對貧困消除了,困難家庭還會存在。我喜歡做愛心助學這件事,只要我還能動,愛心助學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眲l(fā)英吐露心聲。據了解,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會采取“以獎代助”方式,資助相對困難的優(yōu)秀學生,讓他們在成材之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順。
16年間,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從一個網絡志愿者出發(fā),發(fā)展到如今擁有33名核心成員、1000多名志愿者、2000多名愛心人士,成為全國最具公信力的網絡助學平臺。
如今,劉發(fā)英像上了發(fā)條,每天從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拔也荒芡?,也停不下來?!眲l(fā)英說,“我不能辜負那些認識和不認識的好心人?!?/p>
四年后,劉發(fā)英將面臨退休?!澳菚r,愛心助學就是我的第一職業(yè)。”她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