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其應用范疇在高中地理教育中也逐漸得以逐漸寬泛。新課改要求下,“教”與“學”需要結合信息化的趨勢越發(fā)顯著,拓展了課堂教學形式新的發(fā)展空間,也促進了學生課后知識獲取的多元化,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例如學生一味關注網絡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趣味性,忽略了知識本身的重要性。同時,學生獲取知識逐漸碎片化、淺層化。因而為了幫助學生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進行更為深入、系統(tǒng)地學習,教師應積極調整教學理念,通過全面梳理信息技術的功能作用和使用范圍,為構建新形勢下,高中地理教學實踐提供設計和指導。
關鍵詞:信息化;高中地理;深度學習;指導實踐
地理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學科,而信心技術的應用,為地理教學帶來了新穎的教學模式。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的深度學習,關鍵是借助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基礎工具,為知識遷移提供平臺。不僅利于知識的傳授,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作為一個中間角色,起到聯(lián)系、管理、指導的作用。在實踐中,需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和多樣的學習評價模式,同時鼓勵學生利用信息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實現(xiàn)深度學習要求。
一、信息技術的濫用對“教”“學”實踐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應用,首先直接導致課堂的過度娛樂化傾向。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等諸多元素將課本知識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但部分教師誤將眼球效應視作教學效成效。對視覺呈現(xiàn)效果的過度追求,弱化了課堂主題,學生也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賞眼花繚亂的圖片,無法抓住學習重點。其次,學生信息獲取的渠道,因為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而更為豐富。相對于課堂教學而言,碎片化的學習方式缺乏系統(tǒng)性,不利于學生對所得知識進行遷移融合。
二、信息化環(huán)境中地理深度學習的策略
信息化環(huán)境中的深度學習,主要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科學、有計劃地開展教學工作。主要以課前準備、課堂呈現(xiàn)、課后拓展三方面進行展開。
1.搭建網絡平臺,完善預習與復習任務
首先,教師可以協(xié)助搭建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呈現(xiàn)下節(jié)教學內容和學習計劃,安排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工作。例如學習《地球的圈層結構》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地球內部是有圈層的嗎,又是如何劃分的?”引發(fā)他們探索的欲望,鼓勵他們搜羅網絡上海量的信息資源,對即將所學的知識擁有大致了解,將自己感興趣或疑惑的部分標記出來,課堂上進行提問。帶著問題走向課堂,能夠更為深入且有針對性地學習。課后,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拓展思考。例如“還可以通過哪些渠道或方法獲取地球內部的信息?”培養(yǎng)其對文本內容進行自發(fā)、主動地思考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后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討論,通過師生間的互相交流,“學習”逐漸成為對知識的拓展和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
2.課堂適度使用多媒體,課后及時答疑考評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將抽象的地理知識進行生動、直觀的呈現(xiàn),特別是在解讀和呈現(xiàn)地理事象的空間分布、運動狀態(tài)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應當合理、適度。在課堂設計上,多媒體應作為輔助工具,主要應當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恰適地建立與主題相關的教學情境。首先應避免過分追求視覺效果忽視教學重點,課件展示應以清晰、明了為標準。其次應當避免過度依賴課件而淪為“獨白式”授課,忽略學生的互動參與。此外,可以利用網絡學習平臺,課后在線上進行答疑、測試。教師可以將當節(jié)重難點進行歸納、總結,上傳到云端供學生復習回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在線上上傳模擬題,方便學生進行自我檢測,并采用信息評價工具,由系統(tǒng)對成績進行判定分析,幫助學生鞏固完善知識與技能。
3.利用信息工具加工學習,鼓勵學生拓展思考
能夠運用信息工具進行自主深度加工學習,這是深度學習最為關鍵的部分。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本知識,教師還需要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并且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學習。首先,除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里的學習資源,鞏固學生的知識儲備,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查閱資料,繼續(xù)深挖自己感興趣的特定知識點。例如學習地形地質時,鼓勵學生搜索有關“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相關信息,利用信息工具助力學習,在實踐探索中,增強學生地理知識儲備。
結語: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地理“教”與“學”帶來的新的生機,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教學實踐應當利用信息環(huán)境,有目標、有步驟地開展,教學實踐應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身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在實踐中,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及時性、聯(lián)結性的特點,創(chuàng)造深化學生學習深度,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目標的一種新型數(shù)字化教學空間,使得“教”“學”活動能夠借助信息工具進行拓展。
參考文獻:
[1]林靜. 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中地理深度學習的思考[J].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9).
[2]王鵬. 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對地理教學革新的思考[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