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王語桐
荇菜的花朵在陽光下泛光如金,因此被稱作金蓮兒;由于葉型和習性似荷花,又被稱為“水荷”“野睡蓮”。它原產于中國,現廣泛分布于日本、韓國、印度、俄羅斯等地。大多生長于池沼、湖泊、溝渠、稻田、河流中,多腐殖質、微酸性至中性的底泥和富有營養(yǎng)的平穩(wěn)水域是它生長的“風水寶地”。
荇菜是龍膽科莕菜屬淺水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沉入水中生長,細長多分枝,生有許多不定根。葉近圓形,直徑5~10厘米,基部心形,漂浮于水面。荇菜花數朵聚合成傘形花序,花瓣金黃,花冠5裂,喉部、邊緣有毛,黃色的朵朵小花于碧葉間挺水而出,明亮別致,花期長達4個月。莕菜屬還有開白色花的其余種類,如花小、邊緣平滑的龍骨瓣荇菜,葉片大如睡蓮、花冠多毛的金銀蓮花。除此以外,還有2002年發(fā)現的新物種,花冠具毛而基部黃色的龍?zhí)盾舨恕?p>
荇菜生于池沼、湖泊、溝渠、稻田、河流中
夏天水塘里的金銀蓮花
此外,它的形態(tài)、習性都和莼菜(睡蓮科莼屬)相似,但它們隸屬于不同科屬。荇菜的葉稍尖、基部凹入;而莼菜葉呈橢圓形、葉柄盾狀著生,莖、葉背部摸上去有些黏滑。更好分辨的是它們的花,荇菜花多為金黃色,花果期在5~10月;而莼菜花為暗紫色,花期為6月,果期在10月。
作為一種點綴水面的優(yōu)良水生植物,荇菜也是水環(huán)境干凈與否的標識物。研究發(fā)現,荇菜能夠降低水中氮、磷含量,對藻類的生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水體透明度、改善水質。并且,荇菜還有著“除鎘能手”的稱號,它可以通過根系的吸收和分泌物的吸附固定水體中的鎘。因此,荇菜對保護水質、維持生態(tài)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如果用“高潔”二字形容,它作為萬物里的一種,“高”倒未必,但長在秀水邊上的荇菜,“潔”卻是當得上的。因此它也被人們賦予了美好的想象,于朦朧中品味著生命的美麗與純凈。
在不少詩人的筆下,荇風、荇香千年來一直幽幽地飄著。唐代詩人王維的“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宋代詩人陸游的“釣絲縈藻荇,蓬艇入菰蒲”、現代詩人徐志摩在康橋邊的吟唱:“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此外,《顏氏家訓》中,“今是水悉有之,黃花似莼”這句話,則是用荇菜告誡自己的族人要保持清澈之心。
荇菜的葉柔嫩多汁、無毒、富含營養(yǎng),食之清香爽口,是上好的食材。明代文人陳繼儒《巖溪幽事》中也有言:“吾鄉(xiāng)荇菜,爛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志不載,遂為漁人野夫所食。”說明味如蜜的“荇酥”曾經作為菜肴,端上古代人的餐桌。
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的崇尚,荇菜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寫進菜譜、擺上餐桌。由于其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療效,它成了大家眼中的綠色健康食品。以荇菜為原料的菜肴豐富多樣,不僅可以燙熟后涼拌,還可以與其他肉類搭配進行烹炒。
荇菜從《詩經》里走來,漂浮搖曳、光滑如絲、清新高雅,散發(fā)著誘人的色澤和氣息,洋溢著獨特的審美快感,是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與祝福。
荇菜能夠降低水中氮、磷含量,有凈化水質的作用
(責任編輯 / 陳天昊?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