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楠
(廣州市交通高級技工學校,廣東廣州,510540)
計算機網絡技術為現下生活帶來極大地便利同時,其網絡安全一直是存在且無法根除的問題,引發(fā)計算機無線網絡安全事故大部分原因來自于網絡安全隱患,為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huán)境,如何合理應用計算機無線網絡安全技術,是目前從事計算機無線網絡行業(yè)人員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計算機無線網絡基本特點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移動性強。將網絡轉化為信號是計算機無線網絡運行要素,并通過相關設備來接收信號來為用戶提供網絡服務,因沒有空間局限,使得計算機無線網絡移動性較強,用戶只需輸入賬號密碼即可連接無線網絡,為現下學習、生活以及工作提供了極大地便利;二是,成本低。傳統(tǒng)有線網絡安裝需要鋪設大量線路,空間面積影響有線網絡安裝,空間面積過大,會導致有線網絡安裝成本增加,而計算機無線網絡對空間需求并不大,相較于計算機有線網絡其安裝成本更加經濟實惠。隨著無線網絡技術越來越成熟和完善,逐漸被廣泛應用到更多領域中。
通常非法人員采取假冒攻擊方式來偽裝無線網絡,并借助一些方法來吸引更多用戶點擊偽裝好的無線網絡,此時非法人員已經對用戶進行了網絡攻擊,惡意盜取用戶信息同時,也極易導致用戶重要文件、個人財產丟失[1]。因無線網絡開放性特征,惡意攻擊問題一直無法進行根除,只能依靠技術預防或增強個人網絡安全意識網絡安全威脅參考表1。
表1 網絡安全威脅
非法用戶侵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降低網速。非法用戶入侵,會導致用戶寬帶變小,無法讓路由器繼續(xù)工作,使得網速下降同時,也影響各無線設備功能發(fā)揮;第二,增加病毒感染概率。當非法用戶將病毒軟件放置在計算機中時,會導致用戶網絡中毒,使得個人隱私信息被泄露同時,也會造成嚴重的損失;第三,盜取信息。當非法用戶侵入時,部分非法人員為了謀求一己私利,通常會改變無線設備設置,以此來盜取用戶隱私信息,將其信息進行販賣。
重傳攻擊技術難度并不高,但卻是可以任意實施的非法活動,利用非法手段對用戶隱私信息進行竊聽或竊取,并對已盜取信息再次處理,形成真假摻雜信息,并反饋給用戶,來實施網絡詐騙,因技術難度不高,犯罪成本較低,為非法人員提供了機會。
為了更加方便與快捷,通常大部分用戶在安裝計算機無線網絡時,普遍選擇默認設置,此時也就埋下了網絡安全隱患,為部分非法用戶惡意侵入網絡以及篡改信息提供了機會,用戶網絡安全受到威脅[2]。也有部分用戶在選擇默認設置后,長時間不去更改默認設置,加劇了網絡安全事故發(fā)生幾率。因此,針對此方面問題,為最大程度上避免網絡安全事故發(fā)生,用戶在安裝與設置計算機無線網絡時,必須要更改默認設置,主要更改MAC 地址、隱藏SSID 以及安全口令等,將網絡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里,維護自身用網安全。
無線網絡用戶通過打開SSID 來提升設備連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雖然讓用戶接入網絡更加便捷,但相對應也埋下了網絡安全風險,加劇了外界惡意攻擊等問題發(fā)生,進而引發(fā)更大化安全事故[3]。對無線路由器等設備進行隱蔽,關閉SSID 顯得尤為重要,既能提升計算機無線網絡運行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對改善非法網絡攻擊及維護網絡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大程度上維護無線網絡用戶個人利益和隱私安全。在每次使用無線網絡時,盡可能手動輸入SSID,以此來更好地規(guī)避上述問題。除此之外,端口訪問控制技術(802.1x)也是現下常用無線網絡安全技術,普遍應用于增強無線網絡安全性方面,原理是基于端口的網絡訪問控制利用物理層特性對連接到LAN 端口的設備進行身份認證,特別適合公共無線接入,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用戶用網安全。802.1x 認證前后運行原理參考圖1。
圖1 802.1x 認證前后運行原理
為更好地維護計算機無線網絡安全,應用安全隱患入侵檢測技術,通過在無線網絡中建立安全隱患警示系統(tǒng),并劃分安全級別,便于用戶充分了解個人計算機是否存在被網絡安全隱患入侵。針對大小型企業(yè),維護計算機無線網絡安全主要目的是防止企業(yè)重要信息被泄露各盜取,重視防火墻應用與研究,讓防火墻安全防護技術更加完善同時,也能更好地維護計算機無線網絡安全。應用級防火墻參考圖2。
圖2 應用級防火墻
應用級防火墻是現階段成效較好的一種網絡安全技術,代理服務器技術是應用級防火墻核心技術,能夠極大地提升內部網絡安全性,降低敏感網絡安全問題對全局網絡影響。
將計算機無線網絡安全技術應用于網絡安全維護中,有利于增強無線網絡運行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也能更好地維護無線網絡用戶信息安全,并減少安全事故發(fā)生,確保各行業(yè)領域應用計算機無線網絡促進穩(wěn)定發(fā)展同時,也能為推動我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長遠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