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昀
(2021年 第33期)
上周,新民周刊在《辛丑條約》簽訂120年之際,推出封面專題報道,用50000字左右的報道,長卷式地展示了辛丑120年來中國所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
我采訪的是上師大歷史系蕭功秦教授,在學(xué)校求學(xué)時曾聽過蕭老師的講座,雖然那會兒他已經(jīng)退休,但淵博的學(xué)識與獨到的觀點依舊令在場師生難忘。
采訪約在蕭老師家中。進門,蕭老師看我滿頭大汗,給我倒上一杯茶讓我歇會兒。采訪前我曾專門借來蕭老師的相關(guān)著作,讀了一些他之前寫過的論文,不過當晚采訪過程中,聽他本人再聊這些內(nèi)容,又有了全新的收獲。蕭老師對基本史實進行了詳細梳理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史實的分析讓人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種有力的歷史觀:歷史從來不是機械和死板的,每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后,往往都是因果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比如他認為,“保守的文化”曾造就了古代中國中央集權(quán)的長期穩(wěn)定,但其同樣制約了近代中國面臨轉(zhuǎn)型時的改革步伐。
報道初稿寫作完成后交給蕭老師審閱,蕭老師的修改意見主要集中在一些細節(jié)的表述上。比如,對于當年義和團的參與者,要用“拳民”,而非其他詞匯。此外,他刪掉了幾處不必要的帶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詞。這些修改使得文章變得更嚴謹、準確,這對于記者的寫作也是一種必要的啟示。
以史為鑒,蕭老師在采訪中表示,對于中國近代史的分析,并非是今天的人嘲笑前人的荒謬和愚昧。相反,我們需要從歷史中汲取寶貴教訓(xùn),這是歷史研究的真正意義。
怒!裝修一半公司跑路,老板“換殼”繼續(xù)干,受害者維權(quán)難難難
胡毅:這不是詐騙嗎?
辛丑120年祭?
何晟明:今日之盛世前人知可安心九泉了。
用嘴打乒乓、單腿自行車,東京殘奧會把我看哭了
Jasi-Bean:向所有殘運會參賽人員致敬!向所有竭盡全力努力生活的人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