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歡
摘要:本文基于繪本的習作教學概念與內涵、繪本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出發(fā),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闡釋繪本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繪本;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420
一、 基于繪本的習作教學概述
從概念上來看,基于繪本的習作教學是指根據(jù)不同學段所對應的習作教學目標及要求,深入挖掘繪本內圖畫、文字、敘事方法、情境創(chuàng)設等方面的價值,圍繞繪本特點進行習作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
從小學三年級學生既有語文學習水平、語言知識儲備情況、認知及心理特征、身心發(fā)展特點、階段性與個體性差異來看,雖然他們心理及思維能力正處于飛速發(fā)展階段,不再滿足一味地接受現(xiàn)有知識或參與枯燥僵化的習作教學活動,而是希望從閱讀、探究、思考等一系列活動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習作知識與技能體系,并在生活中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觀點。
綜合來看,基于繪本的習作教學需要教師圍繞習作教學目標,結合第二學段小學生特點及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的繪本,使學生根據(jù)所看到的繪本內豐富的圖畫、所讀到的精煉文字、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所選取的敘事角度表達自身個性化思想語言,在由“我口說我心”到“我手寫我口”的習作過程中積累習作素材、習得習作技巧。
二、 繪本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基于繪本習作教學概念、繪本習作教學的價值,下文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內習作訓練為例闡釋繪本的應用策略。
(一)恰當選擇繪本,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
1. 理論依據(jù)
接受美學理論認為,個體在閱讀文學作品之前會根據(jù)自身生活經(jīng)驗、審美觀點、已獲得的語言知識及技巧等對文學作品內容、語言表達方式等形成“審美期待”。如果文學作品內容超出這種期待,將會使個體產(chǎn)生畏難心理,認為自己現(xiàn)有水平無法理解文學作品內容;如果文學作品內容明顯低于這種期待,則會導致個體閱讀過程索然無味。
將該理論映射至習作教學內,如果教師所選擇的繪本不符合學生認知、審美觀念,不適應學生現(xiàn)有語文學習水平,則會削弱學生閱讀繪本的興趣,繼而影響到習作教學活動的開展。為此,教師需要在充分掌握本班學生特點、興趣取向、習作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恰當選擇繪本,使學生積極投入到繪本閱讀中,以此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素材。
2. 實踐策略
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材內《我的植物朋友》習作教學為例,請學生選擇一種植物觀察,將所觀察到的內容記錄在“觀察記錄卡”內,再借助記錄卡寫一寫學生的“植物朋友”,讓更多人了解這種植物。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會從宏觀上描寫植物,例如寫大片竹林的景象等。這種宏觀寫作難以使學生發(fā)揮前期觀察的作用,繼而導致學生所寫的內容雷同、空洞、缺乏真情實感。為此,在教學中選擇了《植物的葉子》這部繪本,該繪本利用逼真的圖片、簡潔準確的語言介紹了植物葉子的形狀、功能、顏色等,從植物葉子中體現(xiàn)大自然的神奇、奧妙與魅力。不僅如此,繪本運用了“有的……,有的……”句式、比喻修辭手法,配合栩栩如生的圖畫,學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種從細節(jié)入手抓住植物特點的習作內容正是學生所缺失的,為此在教學中筆者請學生一邊觀察繪本,一邊想想生活中哪些植物像繪本中一樣,再結合自己的興趣確定想要寫的植物、選定觀察的角度等。
上述教學案例充分發(fā)揮了習作前細致觀察的作用,可以豐富學生的習作內容、調動學生觀察的興趣。
(二)注重學生表達,以繪本促進學生的交流
1. 理論依據(jù)
中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強調“口頭語言是第一性的,書面語言是第二性的。在習作教學中切不可本末倒置”??v觀當前中學段語文習作教學,教師往往會將“寫”作為教學的核心及對學生的唯一要求,忽視習作前對學生口頭表達的引導,導致學生無法將心中所想、眼中所看、耳中所聞直接轉化為書面語言,繼而使學生對習作學習產(chǎn)生畏難心理,削弱了學生參與習作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此,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繪本在敘事方法、情境創(chuàng)設、語言、畫面等方面的優(yōu)勢,以繪本為紐帶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自在地說出心聲、說出感悟、說出心得。
2. 實踐策略
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語文教材內《這樣想象真有趣》習作教學為例。本次習作教學的目標在于請學生選擇一種動物為主角,大膽想象小動物失去原來主要特征、生活產(chǎn)生的變化,并創(chuàng)編有趣的童話。
為達成教學目標,筆者選取了《如果我是一只貓》繪本。該繪本的顏色以藍色為主,能夠消除學生煩躁等不良情緒,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與此同時,該繪本中每一幅圖片都呈現(xiàn)了人類與貓的兩個世界,人類與貓的世界看似相互獨立,但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雖然貓喜愛自由,但也在默默地陪伴著人類;雖然貓不從屬于人類,但人類有與貓和諧相處的責任。該繪本給學生創(chuàng)建了進入貓之世界、體驗貓之生活的路徑。
在繪本內容引導下,學生了解了貓原本的特點、生活方式、空間及與人類的關系。接下來,筆者請學生說一說如果貓咪來到了人類的世界,像人一樣直立行走、會說話,會在人類世界里發(fā)生什么故事呢?學生的想象之門被繪本打開,有的學生說貓咪會進入“老鼠管理局”,和人們配合專抓偷糧食的老鼠……在學生熱烈討論之時,筆者請學生自選角度寫一篇有關動物的童話故事。
上述教學案例借鑒了繪本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增強學生的體驗,并使學生經(jīng)歷由說到寫的過程,有助于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
三、 結語
將繪本引入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需要教師圍繞不同階段小學生的興趣取向、既有知識經(jīng)驗、心理及思維發(fā)展水平等精心選擇繪本。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合作交流活動、仿寫活動等,以此促成讀寫結合,使學生在閱讀中掌握繪本獨特的敘事方式。此外,教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開展自創(chuàng)繪本活動將學生習作學習成果可視化,使學生在習作學習中獲得層次更為豐富的體驗,繼而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曉紅.繪本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20(33):124-125.
[2]張慧珠.繪本在習作起步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126.
[3]管德標.構建情境,活化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習作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