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毓
摘要: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存在高耗低效的狀況,改變這類狀況,提高閱讀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做法是改進教學方法,以讀代講,倡導個性化閱讀,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學會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即立足于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分析了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實效性;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110
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現(xiàn)況令人擔憂,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得多,學生學得少,探討對話多,默讀思索少,練習題做得多,感受研究少。大部分語文教師用過度繁雜的方式去教課文,逐句逐段地剖析,不辭勞苦的講,不但消耗了珍貴的時間,還不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依據(jù)我很多年的工作實踐,感覺從下列層面下手,能夠更改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狀況,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以讀代講,在閱讀實踐活動中更改教學方法
閱讀是學生的人性化行為,不可以用教師的剖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應反映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反映在學生的語文課實踐活動中,他人是不可以替代的。只有讓學生充足地讀,才可以在學中去認知,在學中去感受,在學中塑造語感,在學中受陶冶。只有讓學生不斷地去閱讀,去參與實踐活動,才可以塑造學生的語感、豐富累積,進而提高語文閱讀的實效性。
例如,在學習《白楊禮贊》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到作者所描繪的抗日軍民團結戰(zhàn)斗、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同時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教師應避免直接將答案告知學生,讓學生來探索文章中所采取的象征主義的寫作手法,而是應該讓學生的閱讀來代替教師的講解。這篇課文具備濃郁的象征色彩,其作為一篇散文,蘊藏著像詩一樣的情愫,也將白楊樹賦予了人格,賦予了生命,細膩的白楊樹外形展現(xiàn)了革命者的形象,而作者所應用的更多的局部描寫,則體現(xiàn)了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群。這些都需要學生在不斷的朗讀過程中體會出來,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教師可適當設計問題,借助教學問題的提示,幫助學生完成文章內容的掌握,也促進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實踐活動中累積經(jīng)驗
勾起學生感受,即在學生閱讀文字時不斷加強他們的經(jīng)驗。不斷誦讀,在學中產生對文字內容的掌握,尤其是精彩語段要讀取聲音洪亮、讀出情感。重視學生閱讀的不同體會,學生在閱讀文字時受多種要素的影響會有不一樣的了解,這時候,即便是學生的了解有片面之處,教師也要正確引導,不可以隨便否定,只有那樣,學生的閱讀熱情才不容易毀壞,學生的閱讀素質才會持續(xù)提高。
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導入部分就將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回憶的兩位恩師引入進來。其中,一位是壽鏡吾先生,一位是藤野先生。在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之前,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把握作者的寫作背景,也與學生的實際學習相聯(lián)系,讓學生先思考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特別感謝的老師。將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遷移到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描寫中來,隨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與學生一同梳理文章中描述的主要事件,與學生一同把握文章內容,分析本文描寫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哪些經(jīng)歷,通過與藤野先生之間的交往,表現(xiàn)出來了藤野先生的那些特點等等。教師組織學生跳讀課文,并根據(jù)文章中對藤野先生的描寫,說說作者在仙臺市了解的藤野先生,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并說說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根據(jù)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個典型事件,作者對藤野先生的印象變得豐滿起來,而組織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可以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體會,有助于豐富課程內容,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朗讀經(jīng)典,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傳承文明
經(jīng)典作品,便是歷史流傳出來的具備公信力、楷模性的經(jīng)典著作。經(jīng)典不僅指我國的,還包含國外的。十三歲之前是人們記憶能力的高峰期,十五歲之后人的理解能力漸漸地升高,記憶能力漸漸地衰退。依據(jù)這一規(guī)律,在初中環(huán)節(jié)朗讀經(jīng)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同時學生也懂得很多人生道理。那么怎樣貫徹落實呢?
在學生平時的課堂活動和家庭閱讀活動中,教師要保持以下教學要點:第一,記誦經(jīng)典。每日四句,不斷記誦。學生入校讀一讀,每堂語文課堂前讀一讀,課后練習讀一讀,周六、周日寫一寫。第二,朗讀經(jīng)典。每日的自習課,讓學生獨立閱讀。教師的作用便是指導學生閱讀。閱讀的時候在小組內閱讀,每組四個人,每個人一本書,一周閱讀完一本,第二周換書閱讀,閱讀時有合作,能溝通讀書體會。第三,塑造學生在家里閱讀的習慣,教師設計閱讀內容,讓學生將書帶回去,激勵其在家里閱讀,保證每日三十分鐘的閱讀時間。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要把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推動學生去讀課文、去讀課外書、去讀經(jīng)典作品,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學會閱讀,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小玲.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7(8).
[2]馬春彥.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J]. 讀書文摘, 2016(2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