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芳,江 偉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一醫(yī)院干部病房,安徽 合肥 230031)
老年人是容易發(fā)生睡眠障礙的特殊人群,研究結(jié)果表明,老年人群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高達40%~70%[1]。慢性失眠癥是老年睡眠障礙最常見的類型,指失眠病程>3個月,并且沒有明確病因的睡眠障礙,最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夜間難以入睡、易醒,且頻率高[2]。慢性失眠癥對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已有研究結(jié)果證實,慢性失眠癥可導致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受損,血管性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風險增加,且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也與長期失眠有關(guān),此外,長期失眠會增加患者并發(fā)抑郁、焦慮等疾病的風險,給社會和家庭帶來重大負擔[3-6]。慢性失眠癥的治療方法有認知行為療法、光療和藥物治療等。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慢性失眠癥的一線方法[7]。臨床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單純使用認知行為療法難以有效治療老年慢性失眠癥。因此,需要聯(lián)合藥物治療,但長期服用催眠藥有可能導致依賴、催眠作用喪失和藥源性失眠,因此,中藥逐漸得到重視,被用于老年慢性失眠癥。烏靈膠囊具有補腎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被用于治療慢性失眠癥,具有較好的療效,但未在老年患者中開展相關(guān)研究。此外,目前關(guān)于老年慢性失眠癥的研究常忽略了高齡患者,尚未見關(guān)于年齡>80歲的高齡慢性失眠癥患者的治療研究。因此,本研究研究了烏靈膠囊聯(lián)合失眠認知行為療法治療高齡慢性失眠癥患者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納入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一醫(yī)院就診的高齡慢性失眠癥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80歲;(2)參考《2014年國際睡眠障礙性疾病分類》,診斷為慢性失眠癥,病程持續(xù)>3個月,1周發(fā)作>3次,且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失眠;(3)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癡呆患者;(2)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損傷者;(3)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4)既往有腦部器質(zhì)性損傷史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BMI)、病程和失眠嚴重指數(shù)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評分等一般資料的均衡性較高,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1)對照組患者予以認知行為治療。①睡眠衛(wèi)生教育:醫(yī)務人員給患者或者家屬發(fā)放《睡眠衛(wèi)生教育指南》手冊,囑其逐一學習內(nèi)容,增加患者對睡眠的認識。②刺激控制療法:限制患者清醒時在床上或者在臥室的時間,以增強床、臥室與睡眠的關(guān)系。③睡眠限制療法:由醫(yī)師根據(jù)患者情況制定一個固定的覺醒時間,以達到患者在床時間等于平均總睡眠時間的目的。④放松訓練:統(tǒng)一采用肌肉放松的方法。⑤認知療效:通過醫(yī)護人員不斷與患者溝通,改變其對睡眠的錯誤認知。(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加用烏靈膠囊(規(guī)格:每粒裝0.33 g)治療,1次3粒,口服,1日3次。所有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周。
(1)睡眠評價指標:失眠嚴重程度采用ISI進行評估,0~7分表明無失眠癥,8~14分表明輕度失眠癥,15~21分表明中重度失眠癥,22~28分則為重度失眠癥。睡眠質(zhì)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進行評估,總分為21分,分數(shù)越高則睡眠質(zhì)量越差,總分≤5分說明睡眠質(zhì)量好,總分>5分說明睡眠質(zhì)量差。(2)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P物質(zhì)(SP)、神經(jīng)肽Y(NPY)和5-羥色胺(5-HT)水平。(3)認知功能。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測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進行評估,總分為30分,≥26分為正常,<26分為認知功能受損。(4)焦慮和抑郁情況。抑郁情況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進行評估,焦慮情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進行評估,總分為96分,≤ 8分為無抑郁,>8~20分為輕度抑郁,>20~35分為中度抑郁,>35分為重度抑郁。
參考相關(guān)文獻,根據(jù)PSQI評分減分率評估療效。顯效:治療后,PSQI評分減少率≥50%;有效:治療后,PSQI評分減少率范圍為≥25%~<50%;無效:治療后,PSQI評分減少率<25%[8-10]??傆行?(顯效病例數(shù)+有效病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8.18%(43/55),對照組為60.00%(33/55),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ISI評分、PSQI評分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降低程度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SI評分、PSQI評分比較分)Tab 3 Comparison of ISI score and PSQI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兩組患者SP、NPY和5-HT水平在治療前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SP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NYP和5-HT水平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的變化較對照組更明顯,上述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P、NPY和5-HT水平比較Tab 4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SP, NPY and 5-HT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兩組患者MoCA評分、HAMD評分和HAMA評分在治療前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上述評分在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的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明顯,上述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oCA評分、HAMD評分和HAMA評分比較分)Tab 5 Comparison of MoCA score, HAMD score and HAMA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日益嚴重以及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壽命提高,高齡人群數(shù)量也日益增加,高齡人群的身心健康需要更多關(guān)注。慢性失眠癥是嚴重影響高齡人群的疾病,與多種慢性疾病相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單純使用認知行為療法的高齡慢性失眠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僅為60.00%。認知行為療法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包括患者能夠接受醫(yī)師的教育和睡眠方案。但是,老年患者特別是高齡患者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記憶力減退,甚至聽力降低等多種原因,導致對醫(yī)師治療方案的執(zhí)行力度不夠,依從性差。因此,對于高齡人群,十分有必要接受藥物治療。
慢性失眠癥的藥物治療一般以催眠藥為主,如佐匹克隆,但長期服用可能療效降低并產(chǎn)生不良反應,且患者的肝腎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給藥劑量難以把握,更重要的是很多老年患者抗拒使用催眠藥,認為其毒副作用大,導致用藥依從性差。中成藥具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老年患者易于接受的特點。烏靈膠囊是近年來被廣泛用于焦慮、抑郁等疾病的藥物,具有補腎健腦、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11-13]?,F(xiàn)代藥學研究結(jié)果顯示,烏靈膠囊的主要成分來源于真菌烏靈參中的烏靈菌粉,包含γ-氨基丁酸、谷氨酸在內(nèi)的多種氨基酸,烏靈菌粉可以有效增加大腦對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攝取量,提高谷氨酸脫羧酶的活性,促進γ-氨基丁酸的合成,提高大腦皮層γ-氨基丁酸受體的結(jié)合活性,發(fā)揮健腦益智的作用[14-16]。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采用烏靈膠囊聯(lián)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失眠程度和睡眠質(zhì)量均明顯改善,且優(yōu)于單純使用認知行為療法的對照組患者。此外,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8.18%,雖然高于對照組患者,但仍低于文獻報道[17-18]。可能原因是文獻中的研究對象多為老年患者,而本研究對象為高齡患者,其對藥物的敏感性相對降低,故總有效率較低。
本研究還比較了兩組患者的SP、NPY和5-HT水平。SP是參與失眠過程的重要因子,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廣泛分布,與應激反應和情緒改變密切相關(guān)[19-20]。5-HT水平的改變以及其相關(guān)通路的改變是失眠的一種重要病理性改變[21]。已有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多巴胺減少會降低5-HT水平,從而導致失眠。NYP是下丘腦中與晝夜節(jié)律調(diào)節(jié)相關(guān)的重要因子,并且可以影響5-HT水平[22]。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P水平降低,NYP和5-HT升高,表明患者的失眠得到了較好改善。焦慮和抑郁是高齡慢性失眠癥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具體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認知功能降低有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MoCA評分、HAMD評分和HAMA評分均在治療后降低,說明患者的認知功能有所改善,且焦慮和抑郁情況也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烏靈膠囊聯(lián)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高齡慢性失眠癥患者的療效明顯,可以改善認知功能、焦慮和抑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