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舉①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②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③門者,皆俊才清稱④及中表⑤親戚乃通⑥。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⑦親?!奔韧á?,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⑨有何親?”對曰:“昔先君⑩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yì)世為通好?也?!痹Y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蔽呐e曰:“想君小時,必當(dāng)了了?!表t大踧踖?(cù jí)。
①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xué)家,“建安七子”之首。
②李膺,字元禮,東漢潁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當(dāng)時頗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納者,名為“登龍門”。
③詣:前往,到。
④清稱:有清高的名稱。
⑤中表:古代父親姐妹的兒女為外表,母親兄弟姐妹的兒女為內(nèi)表,合稱中表。
⑥乃通:才(予以)通報。
⑦府君:李元禮曾任漁陽太守,故稱“府君”。
⑧既通:通報之后。既,已經(jīng)。
⑨仆:我,謙稱。
⑩先君:死去的祖先。
?仲尼:孔子,字仲尼。
?伯陽:老子,姓李,名耳。
?師資:老師。當(dāng)年孔子曾問禮于老子,所以說“有師資之尊”。
?奕世為通好:世世代代友好往來。
?小時了了:小時聰明。了了,聰明,有智慧。
?踧踖:局促不安。
1.孔文舉采用什么方式來辯駁陳韙呢?
2.陳韙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dāng)了了?!毖酝庵馐鞘裁??
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對方的命題成立而且肯定我方的命題正確:陳韙現(xiàn)在“不佳”,來反推出他小時了了。
2.孔文舉以后未必聰明;陳韙現(xiàn)在資質(zhì)一般,是個庸才。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那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只有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yù)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币呀?jīng)通報上去,(孔融)上前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孔融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后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他,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笨兹诼牶笳f:“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标愴t聽了局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