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菁
7月20日,鄭州遭遇歷史最強降雨并引發(fā)洪災。第二天,溫艷才在第一時間和同事們趕到了隴海線救援。對于這位與鐵路打T30年交道的老鐵路人而言,像這樣的緊急救援,溫艷才已經(jīng)記不清有多少次了。
國內(nèi)首條市內(nèi)高鐵——中鐵三局濟萊高鐵首孔箱架設成功、以110分鐘的最短用時在魯南高鐵項目之一的上跨兗石鐵路實現(xiàn)國內(nèi)首次上跨既有線單孔箱梁架設……這些創(chuàng)紀錄之舉均出自溫艷才的指揮。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一年365天中,溫艷才幾乎天天奮戰(zhàn)在鐵路一線。只要與他說起鐵路,你會看到他整個人都在發(fā)光。這種“光”來自于他對中國鐵路深厚的情與炙熱的愛。鐵路戰(zhàn)線是艱苦的,但他苦中作樂的方式就是收藏鐵路。其中,3000多張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即是他30年尋訪搜集的心血成果。
一直奮戰(zhàn)在鐵路一線的溫艷才,在30年的時間里,收藏了自清末以來的各種鐵路票證5萬余張,證書、文憑、獎狀等5000余張;各類收藏書籍1萬余冊,其中鐵路資料1000余冊。可以說,他是當之無愧的鐵路收藏的專家級人物。他致力于收藏的同時,也深耕于研究。新近誕生的由溫艷才著、中國收藏雜志社編的《鐵路典藏——新中國早期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專著,便是其“藏研并舉”觀念的最佳詮釋。
這些畢業(yè)證書,雖然只是薄薄的紙片,但背后卻有著干鈞的分量——既見證了人在學海的浮沉,更烙上了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印記。當一張張畢業(yè)證書從眼前閃過,我們猶如在閱讀一部中國鐵路的百年歷史。而在當下浮躁的社會,還有人在一個“冷門”里苦心鉆營30年,這份執(zhí)著與堅持更是常人難以達到的,令人敬佩。
那么,誕生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究竟有何魔力,能夠讓一位鐵路人為它們30年如癡如醉?您不妨跟著《中國收藏》雜志記者,從溫艷才專訪及其新著《鐵路典藏——新中國早期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電找尋那把解鎖魔力的密鑰。
《中國收藏》:收藏鐵路學院畢業(yè)證書,是出于某種特殊情結嗎?
溫艷才:1987年,我考上一所中專學?!枮I鐵路工程學校。在那個年代,鐵路行業(yè)有著“鐵老大”之稱,而且又正值全國鐵路的恢復和建設時期,鐵路專業(yè)人才十分緊俏。所以,中專鐵路院校的錄取分數(shù)線比重點高中還要高,能考上是非常不易的。
母校建校于1959年,我選擇的專業(yè)是鐵路工程。當時鐵路專業(yè)有兩大“門面”:一是繪圖,二是測量。要想掌握這些技能,也是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
1991年畢業(yè)后,我進入集(寧)通(遼)線工作。集通鐵路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重要鐵路干線。20世紀90年代興起“文憑熱”,工作后我也發(fā)現(xiàn)所學知識并不夠用,于是就不斷地進修。
這點認知,與我收藏鐵路證書太有關系了。這些證書就像一個強有力的推手,不斷鞭策著你去學習、去進步,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動力。
《中國收藏》:還記得什么時候收藏的第一張畢業(yè)證書嗎?
“慶祝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線勝利通車”老照片(圖/溫艷才提供)
溫艷才:我收藏的第一張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應該是1994年在深圳的一個書城入手的。一開始,我是奔著股票債券類藏品去的。跟一位攤主聊開后,他拿出一張畢業(yè)證書,問我喜不喜歡。我一看,這張證書是民國時期的,用的是厚棉紙,上面的字為毛筆書寫,整體簡單又不失莊重,我就順帶買了回來。
那時候,收藏市場上的畢業(yè)證書價格還很便宜。如果你不特意跟攤主打聽,人家也不一定會拿出來。因為它畢竟是一個小眾的門類。
收了第一張就有了第二張,如此慢慢累積起來了,并且逐漸發(fā)展到對它的收藏研究越來越癡迷的地步。
《中國收藏》:您認為證書收藏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溫艷才:在我眼中,這些證書反映了時代的背景,留下了歷史的痕跡。比如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戰(zhàn)爭時期,不少學校從北方遷移到南方,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再遷回原地。而相關證書恰恰見證和記錄了校史的變化。
再比如抗戰(zhàn)時期,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中國人以“拆鐵路”為榮;到了1949年以后,恢復建設鐵路需要大量的專業(yè)人才,很多人還沒等到畢業(yè)就進入工作崗位,所以出現(xiàn)了臨時畢業(yè)證書、補發(fā)畢業(yè)證書的情況。
所以,無論是材質、字體,還是圖案、圖章,鐵路院校證書中這些細節(jié)的變化都蘊藏著時代的“密碼”。通過對它們的收藏研究,你既可以一窺豐富的人情百態(tài)和別樣的人生成長,也可以感受文化的差異、人才的傳承、時代的脈搏。
沈陽機車車輛工廠紅專大學1961年畢業(yè)證書為適應職工業(yè)余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發(fā)展,1958年10月,沈陽機車車輛工廠創(chuàng)辦了六二制(六小時工作、兩小時學習)半工半讀“紅專大學”和“紅專學校”。
《中國收藏》:在收藏鐵路院校證書的過程中,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嗎?
溫艷才: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在收藏過程中遇到過很多的機緣巧合。茅以升先生是著名土木工程專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對我國鐵道科學技術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收藏了許多與他相關的藏品,比如先生擔任校長時簽署的畢業(yè)證書、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簽署的合同等等。
因為喜歡,所以也想要更多地了解他。2017年,我入手了一本《茅以升選集》,上面有先生的落款,贈予人是“賜麟先生”,而且是“大鑒”。我心想,究竟是什么樣的大人物,能讓先生如此恭敬?一查,了不起!原來是著名建筑鋼結構專家陸賜麟先生。當年北京亞運會游泳館、第43屆世乒賽天津主賽館、四川攀枝花市體育館等場館項目,陸賜麟先生都參與了技術咨詢與成果鑒定。進而我就琢磨,能不能找到一張陸先生的畢業(yè)證書?過了兩三年,有個圈內(nèi)朋友問我:“老溫,有張陸賜麟的畢業(yè)證書,你要不要?”哎呀,這不正好是我一直尋尋覓覓的嗎?
2020年年底,我終于收獲了這張畢業(yè)證書。它被夾在一卷資料當中,這份資料包括陸先生和他夫人的畢業(yè)證書、結婚證書,品相非常好。據(jù)我判斷,有可能是當時搬家或者變動時給當成廢品賣了,然后輾轉“流”到了我這里。我覺得這是巧合,也是冥冥中注定的緣分。
1陸賜麟1952年天津大學畢業(yè)證書陸賜麟是預應力鋼結構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而預應力鋼結構技術在鐵路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2唐山鐵道學院1952年畢業(yè)證書學校肇始于1896年的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數(shù)度更名,而以唐山交通大學揚名海內(nèi)外,素有“東方康奈爾”之美譽。
3北京鐵道學院1952年畢業(yè)證書此證書底圖中赫然寫著“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具有濃厚的時代特征。
《中國收藏》:您從收藏研究中獲得了什么?
溫艷才: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屬于重要的個人資料,一般不會輕易丟棄,由此可見它的收藏難度。而到了研究階段,就是一個更加龐大的工程了。針對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學校,如果想尋求與之相關的所有證書,就需要想方設法查找書籍、搜集資料。例如剛剛提到的茅以升先生,我手上光是與他有關的書籍就有數(shù)十本,更不用說相關的資料了。
相對來說,大人物的背景資料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而那些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其實更難。我的思路是,如果收藏有某一個人的大學畢業(yè)證書,就想要把這個人在其他學習階段的證書都補齊。我曾經(jīng)最長耗費8年時間,才搜全一個人的畢業(yè)證書。
這些年,我不斷地找實物、查資料,四處尋訪,在這個過程中遇到過不少難題,有時候也會無疾而終,但收獲的快樂是妙不可言的,甚至還會有感動。
《中國收藏》:能否舉一個具體例子?
溫艷才:比如我收藏了一批資料,包括履歷表、證明、畢業(yè)照等等,是出自20世紀50年代初天水鐵路學校培訓班的。當年,這批學生為了國家資源建設,響應學校號召,還沒等拿到畢業(yè)證書就義無反顧地走上工作崗位。20世紀80年代,他們已至退休年齡。
因為政策落實的需要,為了證明自己是從天水鐵路學校畢業(yè),他們又是開介紹信,又是查找資料,整個找尋的歷程相當艱辛。多年后,當我研究這批資料時,才得知了這個故事。我曾試圖聯(lián)系這些畢業(yè)生,但最終沒有實現(xiàn)。
我還收藏了一套一位從解放軍鐵道兵學校畢業(yè)的老兵資料。我也曾多次產(chǎn)生過尋找這位老兵,并將資料送還給他的想法,但也沒有成功。像這類畢業(yè)證書,如果有一天主人找到我,我仍然很樂意無償?shù)匚餁w原主。盡管搜集它們耗費了我時間、精力和金錢,但收藏不是據(jù)為己有,而應該讓藏品變得更有價值與意義。
《中國收藏》:從您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收藏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也是在還原一個時代。如您剛才所說,將人生的大部分精力花在“找人”上,您認為值得嗎?
溫艷才:值得。目前我收藏的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已有數(shù)千張,當中一個大板塊又集中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大概有上千張。而這些年,我的日常就是“尋找”,而且一旦邁開腳步,便不再停止。
這些年,我一邊尋藏,一邊研究,最大的感觸就是順著歷史的脈絡追根溯源,讓我深深體會到身為中國人的幸福感。比如當你看到1949年前中國鐵路的貧瘠,到戰(zhàn)爭苦難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五”期間大力恢復生產(chǎn)建設,再到去年中國高鐵總數(shù)達到3.78萬公里,當今的中國高鐵已領先世界……短短幾十年間,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怎樣得輝煌!收藏研究這些證書,時時刻刻都在喚起我的榮譽感,為祖國而感到驕傲!
而輝煌絕不是憑空誕生的,它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汗水辛勤打造而成的。當活躍其中的身影,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清晰,常常令我感動不已。與不同時空、不同的人產(chǎn)生交集與共鳴,這是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帶給我的另一種精神充實。
另外,對收藏者來說,光收不研,不能稱為“藏”;研究不透,不能稱為“家”,能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把你手中的藏品研究透徹,那你就是專家。朝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我想,這不正是我收藏證書的初心嗎?(注:本文畢業(yè)證書圖片選自《鐵路典藏——新中國早期鐵路院校畢業(yè)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