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利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壁虎向小魚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為它們各自尾巴都有用處,所以沒有借到。通過這個故事,學生認識到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課文淺顯易懂,線索明了,其中第三、四、五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似,人物對話角色鮮明,是進行寫作訓練的最佳范例。
首先,邊讀邊畫,尋找方法。
教師帶領學生用畫一畫,圈一圈的方法研讀課文,在邊讀邊畫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特點:
1.寫作的順序相同(先寫小壁虎爬到了哪兒,看到了什么,接著寫它說了什么,最后寫它為什么沒有借到尾巴)。
2.小壁虎很有禮貌(小壁虎對別人的稱呼、商量的語氣)。
3.小動物動作不同(搖、甩、擺),尾巴用處不同(撥水、趕蠅子、掌握方向)。
其次,續(xù)編故事,學會表達。
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除了課文中的小動物,自然界中其他小動物的尾巴也都有自己的用處,教師可以先出示一些小動物尾巴的圖片以及文字資料的介紹,再讓學生展開想象,仿照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格式,進行續(xù)編故事:想象斷了尾巴的小壁虎繼續(xù)爬呀爬,爬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哪些動物?他們的尾巴各有什么作用?并出示填空題輔助練習: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 ? ? ?),他看見( ? ? ? ? ? )。小壁虎說:“( ? ? ? ? ?)?”( ? ?)說:“不行啊,( ? ? ? ? ? ? ? ? )?!?/p>
表達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留出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表達,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愿望,鼓勵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學生思維的火花一旦被開啟,他們的精彩表現(xiàn)就源源不斷地呈現(xiàn)出來。通過填空續(xù)編故事,讓學生仿寫,逐漸學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