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錦
內容摘要: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英國傳教士傅多瑪編寫的漢語口語教材《漢英北京官話詞匯》。文章從該書特殊的句法結構“把字句”出發(fā),揭示這部教材的內容和價值。本書中的“把字句”主要用于祈使句中,如對學生說話、命令仆人等,符合日常的語言習慣,但因為歷史發(fā)展的關系,清末民初時“把”字的語法化尚未徹底完成,書中有的“把字句”和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有一定差別。
關鍵詞:傅多瑪 《漢英北京官話詞匯》 把字句 對外漢語教材
近年來,對外漢語教材研究逐漸將目光轉向明清以來外國人編寫的漢語教科書上,因為這些教材的編者大多是漢語二語學習者,對學習的重難點、學習策略等深有體會,內容十分具有參考價值。傅多瑪?shù)摹稘h英北京官話詞匯》在東北、華北地區(qū)都具有一定影響力,這本書不僅能成為漢語史研究的珍貴語料,也能對當今漢語教材的編寫予以啟示,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一.編排體例
全書共六個部分,分別為封面、扉頁、前言(Preface)、正文(Chapter One to Twenty-four)、索引(Index)和勘誤表(Errata),均采用橫排方式。
作者在前言部分主要表達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講述了自己編寫這本書的原因。第二,提供使用這本書的建議和適用范圍。第三,對詹姆士牧師提出的有價值的批評和建議表示感謝。
正文部分共有二十四章,共215頁,每一章節(jié)無課文標題,僅以第一章(Chapter Ⅰ)、第二章(Chapter Ⅱ)等進行簡單地標示,也沒有特定的話題,每章節(jié)由若干詞匯、短語和句子組成,都配有相應的英文翻譯,如第三章(Chapter Ⅲ)第一句話“把這一封信交給王先生”,相應的英文解釋為“Take this letter and give it to Mr. Wang.”。本書涉及的話題十分廣泛,包括日常的生活對話、文化常識以及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在第二十四章結束后作者花費了一些篇幅來介紹中國的常用部首,如對“攵”的介紹:“攵 反文 The character攵 at the right hand or contrary side of another character.”有的部首還提供了例字,如對“亻”的介紹:“亻單立人 A single man standing erect,in contrast to the leaning form of the full character 人。單立人加兩橫兒為仁字 The character 仁 is made by adding two horizontal strokes to a single man.”
索引部分按照英文首字母進行排序,讀者可根據(jù)英文單詞查詢所對應的漢語用法,如“Ready”對應的頁面為17、20、172,再根據(jù)頁面可以查詢到例句:①飯好了就送來。(When the food is ready,bring it in.)②東西都好了。(Everything is ready.)③得定做,沒有現(xiàn)成的。(It will have to be made to order;there are no ready-made ones.)
勘誤表是用來提示正文中某一頁某一行出現(xiàn)的錯誤和改正方法,如“48 4 omit ‘呢”,意為在正文的第48頁第4行,刪去“呢”,原文為“我聽說了總督今天要出門呢”。修改后的句子是“我聽說了總督今天要出門”。
二.“把字句”的用法
“把字句”一直是現(xiàn)代漢語特殊句式研究的熱點,應用十分廣泛。王力(1944)最早提出“處置式”的概念,即用助動詞將目的位提到敘述詞的前面,以表示一種處置者。隨后,呂叔湘(1987)又把“處置式”稱為“把字句”。不同學者編寫的《現(xiàn)代漢語》對“把字句”的定義有所不同,例如黃伯榮、廖序東(1990)認為在謂語動詞前用“把”引出受事,并對受事進行處置的主動句稱為“把”字句。胡裕樹(1995)認為“把”是將動詞支配的對象提到動詞前面,目的是強調動作的結果。邢福義(2011)認為“把字句”是狀語部分含“把”的句子,不是一般動賓句的變換形式?!鞍炎志洹钡膽糜袟l件限制,對留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難點,國家漢辦在2014年修訂的《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中將“把字句”劃分為以下格式:
本書以《大綱》的結構形式來劃分《漢英北京官話詞匯》中的“把字句”并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和描寫,以期了解當時的語言現(xiàn)象和漢語語法教學狀況。
1.主語+把+賓語+動詞+在/到/給/干凈/完/成 /……
這個結構可以看作是最簡單的“把字句”,常用來表示位移或者性質變化,是留學生最先接觸也是最早習得的一類。廣義處置式表示動作行為實施后,某事物發(fā)生位移變化,多為時間、空間上的變化,是處置式的常用形式、基礎結構。狹義處置式表示動作行為實施后,某事物發(fā)生了某種變化,或產(chǎn)生了某種結果,或處于某種狀態(tài),句式結構最為豐富靈活,由廣義處置式發(fā)展而成。其中“把+賓語+在/到/給……”是廣義處置式;“把+賓語+干凈/完/成……”和“主語+把+賓語+動詞+補語”是狹義處置式。這兩種結構書中數(shù)量最多,出現(xiàn)最早,應用最廣泛,例如:
①把這一封信交給王先生。
②把洗澡盆擱在睡覺的屋里。
③你們倆把這個箱子拿進屋里去。
④把這一封信送到郵政局。
⑤把他送到門口兒。
⑥把粳米煮熟了。
⑦把床上的蚊帳也掛上。
⑧你們把書合上。
2.主語+把+賓語+動詞+補語
上文中提到這類結構的“把”字句屬于狹義處置式,按照補語的語義類型可分為結果補語、趨向補語、狀態(tài)補語等。該結構動詞后的補語以結果補語和趨向補語為主,動詞前面常帶狀語。本書中趨向補語數(shù)量非常多,例如:
①把簾子撩起來。
②把這些東西都收起來。
③把他翻過來蓋兒朝上這一面兒朝下。
④把你那個錢好好兒的收起來。
⑤把車磨回來我們要往回走。
3.主語+把+賓語+給+(指人名詞或代詞)+動詞短語
《大綱》中將這個結構劃分為五級,“給”在這里是一個介詞,表示對象、目的,相當于“為”、“替”,難度比較大。雖然在本書第三章節(jié)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數(shù)量少,前后間隔跨度大,例如:
①你把信給他留下了沒有?
②把這些珠子給我串上。
③把這個辭行的片子給某人送去。
4.其他“把字句”結構
除了上述三種“把字句”結構,其他類型的例句比較少,我們放在一起進行論述。
“主語+把+賓語+動詞重疊式”中重疊式既有“光桿動詞”的重疊,也有在兩個動詞中間加“一”的情況,例如:“秫稭都朽了把他戳起來曬曬?!焙汀罢乙粋€鋸碗的把你打的那些盤子茶杯都鋸一鋸?!?/p>
“主語+把+賓語+動詞+了”的結構里,單獨出現(xiàn)“了”的情況如“烤火的時候他把手燒了?!薄傲恕狈旁谘a語后做語氣詞的情況比較多,也有在“了”后面加“去”字,作為一種常用的口語表達出現(xiàn), 例如“把浮頭兒的油撇了去?!?/p>
因為歷史發(fā)展的關系,清末民初時“把”字的語法化尚未徹底完成,書中有的“把字句”和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有一定差別,例如“你是把時候錯過去了?!薄皶r候”是“錯過”的受事,但“你”并沒有對“時候”有什么處置,賓語在意念上也不是有定的,沒有像現(xiàn)代漢語中的典型“把字句”那樣改變“把”字賓語的狀態(tài)。上文列舉的教材中,同一時期的禧在明的《華英文義津逮》(1907)里也有這種格式,如:“這個跑可了不得了,若是大個兒把借哥趕上了,這個話不用我往下說,好可在這上頭?!?/p>
本書中存在大量的無主語處置句,并且主要用于祈使句中,如對學生說話、命令仆人等。這樣的結構常常集中出現(xiàn),由此推測傅多瑪是希望正在學習北京官話的讀者能夠按照“把字句”結構生成更多類似的句子并且靈活運用,其句式前后出現(xiàn)的位置也大體符合日常的語言習慣。
《漢英北京官話詞匯》是一部主要針對英國傳教士的漢語初學者的口語教材,客觀地記錄了當時北京官話乃至北京話的語言特點,是研究北京話歷史面貌和發(fā)展變化的寶貴語料。這部文獻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比如將其與同時期的北京話文獻進行對比,也可以結合其他傳教士或者外交官編寫的漢語教材進行對比,從共時和歷時兩個角度來看待對外漢語教材史。
參考文獻
[1]王力.王力文集[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胡裕樹主編.現(xiàn)代漢語(重訂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邢福義主編.現(xiàn)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
[6]李凌.晚清民初漢語教材的處置式[J].現(xiàn)代語文,2019(4):41-45.
[7]孫藝軒.清末民初漢語“把”字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8]李銀菊.近代美國來華傳教士狄考文的漢語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