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
摘? 要: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長期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實踐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統(tǒng)、革命作風、革命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和集中體現(xiàn)。傳承紅色基因,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榮譽感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與法治課堂作為義務(wù)教育階段德育主陣地,在教學實踐中要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wù)。
關(guān)鍵詞:紅色基因;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4772(2013)04-003-02
引言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偉大的革命建設(shè)中總結(jié)出來的偉大精神財富,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當代人要繼承和弘揚的精神圖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讓紅色基因代代傳”,因此,作為學校德育主陣地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與策略,對學生進行紅色精神教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缺乏紅色基因傳承的表現(xiàn)及成因
(一)照本宣科化——教師未更新觀念
當前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部分教師教學觀念滯后,把教材當成唯一的教學資源,存在照本宣科現(xiàn)象。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需認識到教材是為課標服務(wù),是呈現(xiàn)課標的載體,教師要做到心有課標,需要恰當?shù)厥褂媒滩?,在教學中,要樹立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感,視傳承紅色基因為己任,將紅色文化的教育內(nèi)容與教材內(nèi)容緊密的結(jié)合,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教學活動。
(二)沒有本土化——對廣州的紅色文化了解不夠
在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過程中,不少教師對本土的紅色資源了解不到位,在教學中無法融入本土的紅色基因的資源,使得紅色故事,紅色精神,離學生很遠,教學缺乏說服力,學生雖然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英勇事跡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師生未實地考察,教學中缺乏體驗,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紅色精神的內(nèi)涵。
(三)陳舊刻板化——與現(xiàn)代教學方式、教學技術(shù)結(jié)合不夠緊密
初中階段的學生專注力不足,如果教師沒有轉(zhuǎn)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難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從當前的教學情況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停留在舊的教學模式,教育教學觀念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沒能恰當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shù),運用紅色教育資源也缺乏新意,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與體驗,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傳承紅色基因的方法與策略
(一)明確紅色教育目標,加強紅色文化與教學的融合
教學目標是實施教學內(nèi)容的指向燈,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使紅色基因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因此,教師應(yīng)該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明確紅色精神的育人理念,努力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以及政治覺悟。例如,在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國家利益至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制定“認識中國紅色基因”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自行查找維護國家利益的英雄人物和紅色革命故事,引導學生通過講好“中國紅色革命故事”,傳遞紅色精神,營造宣揚紅色精神的氛圍,增強學生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情操。教師要樹立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在設(shè)計教學目標上首先要有政治站位,才能引導學生在意識形態(tài)上對紅色基因的接納、繼承及弘揚。
(二)拓展教材內(nèi)容,加強本土紅色資源與道德法治課程的聯(lián)系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最主要依據(jù),但是它不是唯一的教育資源,教師要結(jié)合具體的情況,以教材內(nèi)容為依托,進行適當?shù)耐卣古c延伸,將教材與本土的紅色資源有機結(jié)合起來,加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了解與熱愛,拉近他們與紅色基因的距離。例如,在《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教學中,挖掘廣州本土的紅色資源加強紅色教育。如可適當運用團一大舊址等紅色文化開展教育。團一大舊址紅色文化內(nèi)涵豐富,舊址的浮雕主題為“青春匯洪流”、“群英聚東園”、“立綱鑄偉業(yè)”、“先驅(qū)連工農(nóng)”,反映了90年前青年學生弘揚五四精神,走上街頭聲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宣傳馬克思主義真理,傳播革命思想,為祖國的富強不懈奮斗。主雕塑本身就是一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教材,能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的90年前的青年學生,為國家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能讓同學們聯(lián)想起自己的青春歲月,激揚青春熱血,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青春。深挖本土紅色教育資源,讓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引起共鳴,進一步接受到紅色精神的洗禮,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培育他們的家國情懷。
(三)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手段,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開展紅色教育
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應(yīng)該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進行紅色基因的滲透,使偉大的紅色精神能夠與當代教育結(jié)合得更加緊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運用“團一大”紀念廣場開展教育活動。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紅色影劇、參觀團一大紀念廣場和史跡展覽等主題活動;在廣場開展入團儀式、入隊儀式、主題團日活動等共青團特色品牌活動;讓學生申請為廣場驛站志愿者,為市民宣講團史、開展志愿便民服務(wù);根據(jù)社團交流演出需求,在廣場舉行文藝社團演出、周末劇場、動漫展等各類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另外,教師還可運用信息化技術(shù),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載體,如教師課余編印紅色資源導圖手冊,制作在線電子導圖,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設(shè)置掃碼打卡線上學習,上傳學生學習、活動照片,網(wǎng)上交流學習心得等。讓學生近距離、全身心感受到紅色文化,,為傳承紅色基因開辟各種平臺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面與參與熱情,為傳承紅色基因取得積極的效果。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滲透紅色基因的思想,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師應(yīng)該正確理解紅色精神的內(nèi)涵,正視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將紅色精神內(nèi)化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現(xiàn)雙方的完美融合,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李潔.雙向紅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及其實現(xiàn)[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36:77-79.
[2]羅麗琳,蒲清平.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時代價值[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6:45-52.
[3]丁恒星.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guān)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07:67-70.
廣州市天河中學獵德實驗學校? 廣東 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