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蘇凌
感恩父親當年的“打罵”
劉興辰,著名鋼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中共中央直屬機關(guān)青聯(lián)委員,美國迪貝藝術(shù)家協(xié)會鋼琴分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鋼琴考級評委組組長。
當年,劉興辰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本科,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李其芳教授,被學院保送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
2003年,劉興辰畢業(yè)留校任教。同時,劉興辰希望用中西文化相結(jié)合的方式,更好地把中國音樂融入世界。作為音樂制作人,演奏家,劉興辰出版了鋼琴與琵琶專輯《經(jīng)典永恒》《琵琶新語》等專輯,受“歐羅巴”比利時國際音樂節(jié)邀請在比利時,荷蘭巡演,倍受好評。受中國文化部及倫敦奧組委邀請赴倫敦參加奧林匹克“中國之夜”音樂會,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音樂藝術(shù)。他在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墨西哥等國家及全國各地舉辦個人獨奏、協(xié)奏曲音樂會。他不僅認真學習研究西方音樂,更以發(fā)展中國音樂為己任,他先后與眾多民樂頂級演奏家合作,并創(chuàng)編大量民樂作品。
劉興辰出生在音樂家庭,家族里很多親戚都是搞音樂的。在家庭的影響下,劉興辰自然而然地對音樂產(chǎn)生了興趣,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開始了學琴之路。
他說道:“我自己是真喜歡彈琴,在幼兒園我最喜歡彈老師的那架腳踏風琴,沒有人教我,我自己就摸索著彈,彈的最好的就是《國歌》,還有一首是《駿馬飛馳保邊疆》,而且全是用黑鍵演奏的。”劉興辰對音樂的喜愛完全是與生俱來的。
談起自己的父親,劉興辰十分感念。他笑著說道:“我很感謝當年我父親對我的嚴格,我的文化課成績也特別好,所有的打、罵都是因為練琴。說實話,沒有一個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愿意練琴。要我說愿意彈琴的不是天才就是傻子。在我那個年代因為練琴挨打是家常便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卻讓我記憶猶新。小時候,我還有很多鋼琴之外的愛好和夢想。如果我沒有走上鋼琴之路,可能今天會干別的行業(yè),比如我很喜歡飛機,從小就夢想當飛行員,也許不彈琴,我是一位很棒的飛行員吧!”
或許在劉興辰的生命中,注定要和音樂結(jié)緣。除家庭環(huán)境的熏染外,他身上還有一股對音樂的執(zhí)著和韌勁兒。他清晰地記得,有一次上鋼琴課正趕上他發(fā)高燒,本來父親決定停一次課,但他還是堅持要完成鋼琴課。他不顧父親的反對,依然堅持站在冰天雪地里,等著父親接他去上課。當時父親也為他的堅持所感動。現(xiàn)在回想起當年那件事,也的確是源于自己的堅韌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
有些孩子選擇放棄學琴,家長總會說是孩子自己不努力,不上進,沒有興趣。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強大的支持和推動,未經(jīng)世事的孩子怎么會有獨自面對困難的智慧和勇氣呢?所以孩子在練琴面前有各種理由的時候,家長首先要看看自己做了什么,說了什么!
一部《琴童》電影發(fā)奮圖強
黃亞蒙出生于昆明的一個藝術(shù)家庭,祖父為中國著名的金石書畫家,父親是作曲家。黃亞蒙幼年曾隨葉俊松先生學琴,后經(jīng)著名鋼琴教育家、演奏家周廣仁先生推薦,十歲時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先后受教于樊建勤教授、潘一鳴教授;1991年進入李其芳教授班,1995年被免試保送中央音樂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后留校任教至今,專注致力于中國青少年鋼琴的教育和培養(yǎng)工作。
1991年,年僅18歲的黃亞蒙即在國際樂壇嶄露頭角,在當年的“第37屆西班牙巴塞羅那瑪麗亞·卡納爾斯(Maria Canals)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榮獲第二名。在中央音樂學院求學和任教期間,黃亞蒙亦逐漸成為中國樂壇令人矚目的演奏家,1997年她曾與法國著名小提琴大師熱拉爾·布萊(Gerald Poulet)在北京合作奏鳴曲音樂會;1998年,在北京舉行的“紫禁城音樂節(jié)”中她與蜚聲國際的世界知名演奏家們合作,演奏了法國當代音樂大師梅西安著名的《末日四重奏》,引起巨大反響。? ? ?黃亞蒙跟隨恩師李其芳先生習琴十載,因李其芳先生早年留學波蘭之影響,黃亞蒙在肖邦作品的演繹中展現(xiàn)出了極高的藝術(shù)造詣。她曾應(yīng)波蘭肖邦協(xié)會的邀請參加了在波蘭華沙舉辦的第三屆肖邦國際音樂節(jié),在華沙的Ostrogske城堡,及肖邦的出生地Zelazowa Wola 舉行了獨奏音樂會,并在國內(nèi)多次舉辦肖邦作品專場音樂會。? ? ?2003年至2006年,作為德國對外交流中心(DAAD)的獎學金獲得者,黃亞蒙專赴德國柏林Hanns Eisler音樂學院,隨Klaus Baessler教授進修德奧音樂文獻。
任教后,黃亞蒙多次應(yīng)邀在國內(nèi)外多地舉辦大師班和講學活動,包括西班牙Torrelodones 國際鋼琴音樂節(jié)、菲律賓的Opusfest國際音樂節(jié)、加拿大的Alberta大學、中國國家大劇院、深圳大劇院等。她的學生也在國內(nèi)外比賽中屢屢獲獎。黃亞蒙說道:“我小時屬于比較乖的孩子。學琴后,父母親對我的鋼琴學習越來越嚴格,不管刮風下雨,他們輪流騎車帶我去葉俊松老師家去上課。練琴畢竟是很苦的事情,那時候我練琴不是太主動。我記得唯一一次我特別主動練琴是受到了一部電影的觸動,名字就叫《琴童》。影片講述了一位有才華的小琴童努力練琴,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我也想發(fā)奮努力,在沒有父母監(jiān)督的情況下我第一次開始自己練琴。后來我考取音樂學院后,發(fā)現(xiàn)電影里面的小主角叫高小陽,他先于我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我光榮地成為了他的同學。”
黃亞蒙說道:“我八歲的時候,周先生到云南藝術(shù)學院講學,我跟著其它小朋友一起去聽課。在公開課間休息時,周先生問臺下是不是都是學琴的孩子啊,誰愿意彈?。课液苡赂?,自告奮勇地就上臺了。我當時演奏的是巴赫的一首《二部創(chuàng)意曲》,聽完我的演奏,周先生很高興,夸獎了我,還主動給我上了一節(jié)課。”
“周先生在講學活動后,舉辦了音樂會,我和一些大學生被邀請在音樂會上演奏。演奏完畢后,周先生給每位演奏者送了禮物——一個小小的筆記本,翻開筆記本第一頁,是周先生親手寫下的‘學鋼琴,愛鋼琴,先苦后樂,苦中有樂’。看著這幾個字,我頓時感到無比的光榮,至今這個本子我還留著,這件禮物太珍貴了。”
“周老師建議我去北京學習,報考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983年2月放假后我來到了北京。準備了3個月,在陳比綱老師的指導下,5月份就順利考入了附小。1983年,恰好是‘國際鋼琴比賽選拔’在北京舉行,周先生讓我去觀看國際比賽,見到了當時的魏丹文、江天等,那個經(jīng)歷對我很有觸動?!?/p>
“周先生這句‘學鋼琴、愛鋼琴,先苦后樂,苦中作樂。’一直激勵著我,支撐著我對鋼琴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p>
八個樣板戲立志音樂
王岳川教授現(xiàn)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shù)研究所所長,著名評論家、書法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曾在海外50多個國家講學和開展講座。王岳川從小學習二胡演奏,曾受邀在各大媒體及學術(shù)論壇發(fā)表關(guān)于美學方面的重要觀點,并多次受邀出席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國際音樂交流活動。
王岳川出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50年代,他的家鄉(xiāng)是四川省安岳縣。在那個小縣城里,年少的他受到爺爺教育的影響,從小對文藝方面特別感興趣。在爺爺?shù)闹笇戮毩晫懘笞?,并慢慢地開始迷戀寫大字以外的生活——音樂。
他的少年時光是在“文革”中度過的,在那個物質(zhì)和精神雙重匱乏的年代,全國傳播的音樂只有“紅色歌曲”和“八個革命樣板戲”。盡管這些音樂的題材劃一、內(nèi)容趨同,但王岳川還是從這些音樂中找到了樂趣,在他幼小的心田埋下了一粒音樂的種子。他說:“我第一次在廣播里面聽到二胡演奏大師閔慧芬老師的《喜送公糧》的時候,心里萬分激動,沒想到二胡還有這么好聽的曲子,感覺眼前一亮。在那時,我就立下志愿,要像閔慧芬大師那樣也能演奏出這樣好聽的二胡曲?!?/p>
當時一把二胡是三塊六毛錢,為了湊夠這筆“高額”的費用,王岳川利用一周的時間去挑石頭。兩個肩膀挑腫了,最終挑了幾十個平方米的石頭賺了4元錢。當他舉著這筆錢,買了他心儀已久的“牡丹”牌二胡時,感到幸福極了。但另一個問題接踵而來:怎么把二胡拉響?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想學習一件樂器可謂困難重重。更何況在那樣的小地方,但這些問題,對于心懷志向的人來說并不是問題。
王岳川四處求師,終于打聽到一位在樂隊演奏的同學有一本《二胡演奏法》。但出于“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想法,這位“老師”只是將教材的一頁撕下來給他。這頁講的就只有Do? Sol弦的技法,關(guān)于二胡的各種構(gòu)造,千金和馬子等等什么都未見。王岳川如同“瞎子摸象”一樣,開始了學習二胡。臨走前,“老師”交代練好后再拿這頁換下一頁。幾天后,王岳川拿著第一頁“寶典”換下面的。這次是La、Mi弦,幾次都如法炮制,最后就是Sol、Re弦。一共三張紙,王岳川在三張“寶典”中摸索著。雖然內(nèi)容不是很多,但他每天都練習8個小時,一直這樣堅持下去。王岳川說,這種練琴方式實際上非常有效果,直到他在30多歲學習鋼琴的時候也是這樣苦練,最終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取得了相當于六級的水平。在練習二胡的時候他還通過各種渠道找到有關(guān)音樂理論書籍,作曲法、和聲對位、曲式結(jié)構(gòu)等等他都拿來看過,他一邊練習二胡,還擠出時間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他創(chuàng)作過合唱和器樂曲,他當年的同學還保留著他當時音樂創(chuàng)作的手稿。在樂隊里不僅演奏二胡,凡是樂隊里有的樂器都學?!坝幸淮?,我們學校接到了到校外演出的任務(wù),那是第一次在廣場上演奏。廣場上有8個200分貝的大喇叭,我第一次聽到了從喇叭里面?zhèn)鞒鑫已葑嗟囊魳?,我?nèi)心又一次被震動了。美妙的音樂給人很多力量,就在那時我再次下了決心,要到更遠的地方跟專業(yè)老師學習二胡?!?/p>
在孩子接受藝術(shù)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有必要讓孩子胸懷大志,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音樂是學不好的。要讓孩子知道,學習音樂不是僅僅為了家長的物質(zhì)獎勵,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不要讓孩子覺得一切都很容易得到,讓孩子們知道其中的過程是多么的不容易,也許會更加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