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興
摘要:初中階段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是尤為重要的年紀階層,歷史課程教育在其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過歷史事件、人物以及現象的評價,使得學生懂得明辨是非的道理,并同時對他們的道德情操進行正確引導。以學生樹立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為基礎,展開中學歷史教學。身負重任的歷史教學工作,必須認識到課堂教學的不斷進步是教學有效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
中學歷史教學法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學習歷史,最根本的是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為指導,逐步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揭示歷史的本質,認識歷史的基本過程,分析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總結歷史經驗,探索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除了我們平時慣用的教學方法以外,我們還可以采取更多,更新穎的方法來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信息渠道;還可以使課堂教學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教學中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和要求呢?本文試作探討。
一、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興趣,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進行一切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绻麑W生不喜歡這一科目,就很難用心學習,自然也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反之則會輕松取得良好的成績。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快樂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良好的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如果教師還是和傳統(tǒng)的教學一樣,一上課直接平鋪直敘進入新課,學生就很容易產生厭倦心理,課堂教學效果不會理想,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積極有效的導入能夠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緊抓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故事導入法、音樂導入法、問題導入法等。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課堂導入方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且在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二)創(chuàng)設恰當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恰當地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幫助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讓學生更貼近歷史學科,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聲音、圖片、動畫等資源的有機結合展示,能夠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綜合感官被有效調動起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三)設置豐富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不論是哪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親身的體驗與參與,深入了解和研究。要想真正激發(fā)起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教師就必須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體驗的機會和平臺。 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便是很有效的途徑之一。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學習、運用、鞏固了課堂所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一般來講,歷史課堂的教學活動可以有多種形式,如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表演歷史劇,開展歷史辯論會、歷史知識搶答競賽等。
二、給予學生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的指導,為學生的探索學習保駕護航
興趣是學好歷史的前提條件,學習方法的掌握也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水平的有力因素.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能夠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也可以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得到更多的拓展與延伸。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教師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呢?
(一)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歷史教材,提高學生的讀史能力
在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或者進行課堂閱讀學習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教材的建議,告訴學生應該把學習的注意力放在哪些知識上,并且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的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一邊讀一邊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有疑問的地方做出標記,以便在教師講授時有重點地聽課。學生在預習學習中通過自主閱讀、思考和質疑,了解了相關的歷史知識,不僅能夠提高閱讀能力,還能培養(yǎng)和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時,再加上教師的適時講解,學生便會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進一步深化,有效提高讀史能力。
(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對于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之一,也是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但是這些死記硬背的內容往往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從而失去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針對這樣的學習現狀,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記憶,降低背誦的難度,提高記憶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進行縱橫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比較法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歷史事件和現象進行比較和分析,使學生能夠在比較中發(fā)現事物發(fā)展的本質,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一般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生要學會縱向的比較和橫向的比較,能夠通過對不同歷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較,更加準確地掌握相關歷史知識。
總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還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新課程改革中,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角,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三保. 淺析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A]. .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論文集卷三--教改新視野[C].;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8:3.
[2]杭建華.初中歷史高效教學策略的探索與研究[J/OL].學周刊,2018(30):
[3]王月芬. 注重課堂教學細節(jié) 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初中歷史與社會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中學),2014(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