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秋麗
摘要:名著的閱讀有助于學生在文學上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很多時候?qū)W生不是沒有閱讀,只是讀的書是偏向于娛樂方面的書籍,而不是具有中華豐富文化內(nèi)涵的叢書。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多的去閱讀,在學生進行閱讀初期應不限制學生閱讀的素材,避免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但不限制不代表沒有底線,中學生的閱讀底線應在法律規(guī)定之上,引導學生結(jié)合書中年代對書籍進行合適的理解,為寫作積累包含自己理解的素材。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拓寬視野;自主閱讀;積累素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首先,學生應在前期大范圍的去讀適合中學生年齡的讀物,不限制題材,因為只有學生大范圍的去閱讀才能夠在寫作輸出時言之有物。初中階段往往是學生開始廣泛的吸收是指的時期,如果只是單一地閱讀某一類書籍,學生本應辯證的看待事物就會演變成對事物看法逐漸偏激,不利于后天性格的養(yǎng)成。學生某種能力的增強離不開練習,而大量盡可能廣的閱讀實際上也是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教師應給予學生鍛煉寫作能力的方法訓練,對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仿寫能提高其寫作能力,優(yōu)秀作品的廣讀積累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一、拓寬學生文學視野
初中語文注重對學生三個維度的培養(yǎng),其中情感態(tài)度與對學生三觀的塑造尤為重要,是學生對待事物看法的重要教育途徑。教師在學生大量閱讀的前提下應教育學生對待名著文化要有是非觀,結(jié)合故事發(fā)展時代,更多的去了解名著發(fā)生時的風土人情,文人描寫的手法。有些學生可能對文學方面沒有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享一些有趣的名著佳句,讓學生從側(cè)面去感受到文學著作的魅力。閱讀名著是多方面的,不應僅只局限于某種題材,應是多種題材百花齊放。
例如,在教授《蘇州園林》時,學生需對蘇州園林先有一個淺薄的認識,在課本上的文章對學生也具有開闊學生視野的性質(zhì)。教師除了從文學方面介紹文章,也應在歷史文化方面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其對文章的理解更為深刻。在課程的學習上,首先是對作者的認識,教師對文章作者的介紹讓學生對文學文人有一種基礎意識上的認識,學生知道作者并且閱讀的越多,就會對文學的想象越豐富。對其寫作風格也會越了解。在課本的基礎上,學生在課程之外讀名著時,中國名著故事對學生是一種文化上的熏陶,使其更能理解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在閱讀中國其他方面的名著有指引意義,讓學生從多方面了解文化,拓寬其文學視野。
二、強化自主閱讀能力
在初中語文階段,語文的學習,學生不只是需要教師的督促來去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規(guī)劃的能力。教師在對課程講解完,可以自由的讓學生談對課程的感悟,在學生談論時,教師要以鼓勵為主,引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去廣泛的讀名著。有些學生可能不愿意去讀名著,覺得艱澀難懂。隨著網(wǎng)絡信息的發(fā)展,網(wǎng)絡上也會出現(xiàn)熱愛文學的視頻博主對名著進行解讀,教師可有選擇的推薦好的文學解讀視頻給學生觀看,使其在閱讀時減少對跨時代文學作品的隔閡感。
例如,在教授《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查詢“雨果”是誰,他有什么著作。讓學生提前了解文章的作者背景,為課程的引入做好鋪墊。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搶到,營造熱烈的語文文學討論氛圍。教師此舉在為引導學生加強自主能力。在課程結(jié)束時,讓學生談論感受,教師接收學生的情感反饋,再給予學生在文章疑問處解答,讓學生感受到成就感,與求知欲得到釋放的孩童天性。教師在做到潛移默化中加強我國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在學生受吸引的前提下,學生自主的去閱讀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與求知能力。
三、積累優(yōu)秀寫作素材
好的寫作離不開好的閱讀,在對文學名著的閱讀中,教師應讓學生做到既輸入又輸出。輸入是對名著的大量閱讀,輸出是看到好的語段句子要進行摘抄。必要時要進行仿寫,學生仿寫是模仿結(jié)構(gòu),而不是對原文的照搬照抄。學生在一段時間的積累下,文學詞匯會大量增加,好的句式結(jié)構(gòu)也會學會應用。在學生再去閱讀名著時,促進學生對名著的理解能力,在不斷地積累當中燃起對語文的熱愛。
例如,在教授《醉翁亭記》時,學生在對文言文的重點讀音學習時,要注意讀準字音字形,尤其是在文言文中,有些字音會發(fā)生變化,教師教學時應著重強調(diào)。此篇課文中學習的重點之一是感受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那么教師在講授時應對醉翁灑脫自由的性格進行描述,并結(jié)合當時時代背景。讓學生感受到800多年前的文化的魅力。學生平時文學素養(yǎng)的積累不應只停留在現(xiàn)代著作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多了解古代文學,讓學生多積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在寫作中言之有物。并且學生能夠吸收優(yōu)秀名著的精華,寫出自己的文學風格。在大量,廣泛閱讀的前提下,學生會受到多種寫作風格的吸引,最終轉(zhuǎn)化為自身的寫作素材,為語文寫作做積累。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當中應多多強調(diào)名著閱讀的重要性,告知學生廣泛的閱讀可以使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在名著的世界當中得到提升,讓學生的想象力不止局限于現(xiàn)代信息網(wǎng)絡之中。拓寬學生在文學上視野的范圍。有些學生在可能剛升上初中,自主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在日常課程當中進行慢慢培養(yǎng),在教師的引導下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讓學生做到不在課堂之上,為了自身的興趣也能夠拿起書來閱讀。
參考文獻
[1]楊梅.探究初中語文教學如何開展引導式名著閱讀[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2)
[2]鄒云來.農(nóng)村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