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瑞
生物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科目,同樣也是一個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話題。隨著新課程改革體系的頒布,初中生物實驗這門課程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和學者老師認識到了生物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實驗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有趣的實驗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在實驗中感受到生物的樂趣,從而愛上這門學科。筆者就如何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來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效率做出闡述,希望能為廣大教師同人提供一點新的教學思路。
初中生物教育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知水平,而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提高健康意識,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意義。但是,一些生物知識點比較抽象,概念也比較模糊,學生很難對其有準確的認知,這就導致課程教學現(xiàn)狀不理想。除此之外,初中生物課堂也存在教學效率低、實驗教學形式化等問題,對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新的教學體系中,必須對生物課堂進行改革,學會上好生物實驗課,用科學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影響。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能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能抱有愉悅的心情來學習生物,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生物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隨機應變,可以隨時根據(jù)學生學習習慣及學習進度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同時教師也要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思維,在課堂中做到角色轉換,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使其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通過教學理念的轉化以及教學方法的進步,可以顯著提升課堂效率,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
部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動手和動腦環(huán)節(jié)連接不恰當。一般在教學前,教師會對實驗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總結和安排,要求學生按照規(guī)定的步驟進行實驗。但在大多數(shù)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花大量的時間來為學生講解實驗原理以及實驗過程,這樣的理論知識講解往往占據(jù)了一節(jié)實驗課的大半時間。也就是說,學生在大半的時間內還是在聽教師講課,而沒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長此以往,部分學生會對生物實驗失去興趣,在聽老師講解時也不見得會有多么認真,這樣反而會降低實驗教學的效率。即使有學生能仔細聽完教師的講解,然后按照老師給的步驟一步步完成實驗,這也只是在全程重復老師的步驟,沒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自然也不會有多么大的收獲。
部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自身缺少主觀能動性。目前部分生物實驗課堂往往是由教師包攬全局:課堂開始之前,教師會為學生準備好實驗所需的材料,將之擺放整齊;實驗過程中,教師會在黑板上為學生一步步寫下實驗的步驟,有時還會親自為學生演示。在整個實驗教學中,學生很難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只是在按照老師的話一步步完成實驗,沒有真正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完成實驗,這樣機械地重復自然是不對的,也很難有真正的提升。近年來,不少初中生物教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開始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但是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在實驗之前通讀實驗書,大多數(shù)人還是渾渾噩噩地上完一節(jié)實驗課,完了之后什么收獲也沒有。
部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實驗教學更注重結果。傳統(tǒng)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往往只注重結果,學生按照步驟完成了實驗,就能得到教師的表揚。這也使得很多同學在做實驗時縮手縮腳,往往做一步問一步,不去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生物實驗的目的不是得到結果,而是要讓學生能在實驗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在筆者看來,做錯的實驗要比獲得成功的實驗教學更好。學生按照步驟把一個實驗做成功了,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成功,對于實驗之外的影響因素自然也不會多加關注;相反,一個學生得到了錯誤的實驗結果,他會主動思考錯誤原因,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應該更加注重過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結果。
部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對學生的整體評價不夠科學客觀。傳統(tǒng)初中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以學生是否完成實驗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這顯然是不夠科學也不夠客觀的。在“唯結果論”的評價體系下,學生得到錯誤的實驗結果得不到表揚與鼓勵,這樣他們不僅不會去思索實驗失敗的原因,還會去主動找他人幫助自己完成實驗。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學生做實驗的態(tài)度、做實驗中表現(xiàn)出來的動手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來綜合評價學生,不能用簡單的“唯結果論”對學生一節(jié)課的努力做出評價,后者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很容易讓部分學生養(yǎng)成不勞而獲的習慣。
部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實驗教學被多媒體取代,過于流于形式?,F(xiàn)階段,不少教師不重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往往只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上課。受場地及實驗設備的掣肘,很多教師選用多媒體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很低,教學效果也不好。教師有時會根據(jù)教學內容做一些簡單的實驗,但實驗操作往往是由教師操作,學生看著,這樣一來,學生就缺少了操作實驗的機會,實驗教學流于形式。
注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效率,教師應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提高教學趣味性,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初中生物教學要在教學中加入趣味性元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探索和學習知識點,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保證實驗教學的靈活性和活動形式的多樣性,這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和做實驗來實現(xiàn),從而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例如,在教學《種子的萌發(fā)》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在家里種下種子,長時間觀察種子萌發(fā)的過程,做好觀察記錄。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輕松有趣,還能讓學生學習到知識,教學效果也比較理想。
加強教學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應改變自己的錯誤觀念,提高對實驗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在綜合分析教學內容、目標和對象的基礎上,合理設計實驗過程,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提問和指導,讓學生參與實驗活動。比如,在學習“血液”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實驗教學前向學生提問血液相關知識,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又能準確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水平,從而方便教師實施教學調整。
注重實驗結果反思,訓練學生綜合能力。實驗結束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實驗的過程以及結果做出反思。為了改變直接總結實驗、讓學生死記硬背實驗結論的教學模式,教師要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能去主動思考與探究。以“光合作用”實驗為例,在實驗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測實驗中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在實驗之后再與真正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比對,通過不斷的反思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點。
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欲望。初中生對外面的世界和各種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喜好嘗試各種新事物。有鑒于此,生物教師在開展生物實驗教學之前,應充分考慮每個初中生的心理變化,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開展實驗,激發(fā)其實驗探索的欲望。以“觀察細胞的結構”教學內容為例,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比較復雜與抽象,學生一味啃書本是無法理解知識的。因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細胞的結構,使其進一步聯(lián)想到細胞的功能。當實驗所需設備準備好后,教師應向學生說明本課的教學難點和教學目標,并鼓勵學生充分參與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發(fā)現(xiàn)二者的共同結構和它們之間的區(qū)別。
以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開展實驗教學。興趣能使人專注一件事情,對一件事有充足的興趣,那么做起來也會事半功倍。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讓他們先通過實驗愛上生物這門學科,進而為后續(xù)的教學埋下伏筆。以《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學內容為例,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用多媒體來演示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現(xiàn)象,從而驗證這個實驗。為了迎合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能主動參與到實驗教學中來,筆者選擇了讓學生親自觀察、操作實驗,讓學生親自上手,感受到血液流動的奇妙感,從而獲得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科學的理解。本實驗課所涉及的內容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實驗教學,學生會完全被吸引,他們參與生物實驗課的積極性也會很高。
通過對初中生物教學相關內容的闡述,筆者對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全體教學同仁要在深入分析生物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根據(jù)初中生物教學的要求和培養(yǎng)內容,明確實驗教學的價值,通過實驗教學來幫助學生掌握各種知識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淮北師范大學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