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艷
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于外界的刺激較為敏感,也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使得行為模式和思想產生變化。小學班主任作為學生除家長之外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人,不光承擔著傳授學生知識的重任,還要幫助小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以正確的待人接物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生活。因此,班主任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還需要通過德育工作來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完善自己的思想品德。
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小學生心智發(fā)育不成熟,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通常比較幼稚,教師應認識到這一點,避免以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小學生。個別教師在進行德育工作時感到煩惱,主要是因為他們沒能真正站在小學生的立場上看待、思考問題。小學生沒有成年人的經(jīng)驗和閱歷,在看待問題時,勢必有所疏漏、不夠全面。如果教師在德育工作中急功近利,難免會體現(xiàn)自己的不良情緒,這對敏感的小學生而言,不僅會影響他們的情緒,還會降低他們和老師的配合程度,阻礙后續(xù)德育工作的開展。
加強和學生的情感溝通
德育工作開展的基礎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良好的情感基礎。在學習生活中有良好的情感溝通,學生才更有可能聽從教師的教導。而且,良好的感情基礎還能讓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更加順利,讓學生對教師傾吐心聲,不僅方便教師判斷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還能讓德育工作更加有針對性,達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小學生通常都會以教師作為榜樣,在不知不覺中向教師學習,因此教師更應加強和學生的情感溝通,讓學生的這種信賴得到強化,為德育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察覺到學生情緒的波動時,主動關心學生,私下里問學生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教師應注意態(tài)度,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在被關愛,而不是在被監(jiān)視,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吐露心聲。當學生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或者在某一項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異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肯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績得到了教師的認可,這樣學生就會和教師產生某種情感上的聯(lián)系,教師在進行德育工作時,就會更加順利。
寬容學生的錯誤
小學生的是非觀念還不夠成熟,在學習生活中,難免因為不能嚴格約束自己或者不能正確判斷對錯,導致某些行為出現(xiàn)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急于批評學生,而應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
教師首先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已經(jīng)寬容了他們的錯誤,然后心平氣和地為學生分析錯誤行為的不良后果,讓他們主動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和錯誤行為。這種德育工作的效果會更好。比如,當教師看見學生存在亂扔垃圾的行為時,教師不要急于批評學生,以免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如果你每天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中有垃圾,你會是什么感覺?”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產生了不良影響,在日后會避免類似行為出現(xiàn)。再比如,當學生在考試中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時,教師應帶領他們細致地分析問題,使其以更加進取的態(tài)度來應對未來的考試,避免相同的錯誤再次出現(xiàn)。同時,教師還要注意不能讓不理想的考試成績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通過教育和引導增加他們奮斗的動力,這樣德育工作才算真正達到了目的。
做好家校聯(lián)合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責任,家長在德育工作方面的責任同樣重要。俗話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痹诘掠ぷ鞣矫?,家庭生活起到的作用同樣不容小覷。
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時,應和學生家長取得良好的溝通,讓家長也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扮演好教育學生的角色,不光要照顧學生的飲食起居,還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塑造,對學生的錯誤思想和行為進行糾正。教師應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對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xiàn)提供德育方面的建議,為家長提供幫助。只有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發(fā)力,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切實提高。
小學生心智發(fā)育正處在關鍵時期,教師應積極采取科學的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完善人生觀、價值觀,以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待人接物,為其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徐州市鄭集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