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要:小學語言學習活動的重要目的是學習和積累語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地使用語言,并提高他們使用語言和語言的能力。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而言,教學重點是閱讀,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也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教師需要引入先進的教學模式,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和閱讀教學的效率,以實現(xiàn)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207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上有待改進。首先為教學理念方面。部分教師針對閱讀教學重要性并未形成全面認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也并未具備充足閱讀時間,長此以往勢必會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形成嚴重阻礙。此外,因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較深,使得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予以足夠關(guān)注,對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卻加以忽視,學生語文應用能力難以得到根本性提升。閱讀教學過程中,即便部分教師重視閱讀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且并未向?qū)W生提供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充足的閱讀時間,學生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學生的閱讀活動主觀性、隨意性較強,閱讀教學也僅停留于表面階段。其次為閱讀方法方面。閱讀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主導性太強,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并未予以充分關(guān)注。教師無論在閱讀技巧、閱讀內(nèi)容方面均有自身習慣、經(jīng)驗、角度出發(fā)展開教學活動,對學生自主閱讀意識、自主選擇意識的培養(yǎng)并未加以重視,忽視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生難以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因此,需教師對閱讀教學活動予以足夠重視,如可引入先進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教學質(zhì)量。
二、 尋點——感悟——遷用的閱讀教學策略
(一)尋點——閱讀不同文體文章,找尋閱讀突破口
文章的文體即指文章的體裁,主要包括寓言、童話、小說、散文及詩歌等。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則應以各種文體的充分了解為基礎(chǔ),找尋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并實現(xiàn)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強化。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對不同文體的文章學習要點加以把握,具備語言應用意識,并以教學大綱重點為立足點,找尋知識切入點,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找到閱讀學習突破口,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開拓。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記敘類文章時,便可引導學生對文章開頭、高潮、結(jié)尾部分理清,對文章的核心思想、重點段落加以掌握;教師引導閱讀散文類文章時,則應讓學生對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加以欣賞,并促使掌握并可應用文章中所出現(xiàn)的修辭技巧,對作者情感予以體會,有助于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說明類文章時,應引導學生著重學習文章中出現(xiàn)的字詞,并對所描繪事物特點加以掌握;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童話類文章時,應引導學生對作者在文中所展示出的豐富的想象力加以感知,并體會作者所應用的夸張及擬人等手法。針對學生閱讀學習活動而言,學生需以文章脈絡、文學體裁特點的掌握為基礎(chǔ),對文章中字詞的應用加以體會。分析原因為往往文章中的某個詞語,或某句話便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此重點詞句的應用,除可對作者的情感予以充分表達外,還可升華文章境界,并深化學生閱讀體驗。
(二)感悟——啟發(fā)學生思維,強化閱讀感悟效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對語文閱讀思維訓練加以重視。實際上,由于語文閱讀思維具備情境性帶入特點,因此使得語文學科的思維訓練同其他學科間存在部分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其他學科所展開的思維訓練對語言本身并不重視,語言在其中僅起到載體、媒介的作用,借助對本學科理論觀點、公式的比較分析等活動的展開,實現(xiàn)學生思維訓練,而語文學科的思維訓練更注重語言本身,所展開的思維訓練活動多通過集中且直接的解讀語言本身加以實現(xiàn)。利用語言教授語言、講解語言也為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思路及基本表現(xiàn)形式。語文教學活動中,語言除為展開知識傳授的媒介外,同時也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因受語文閱讀教學特定形式影響,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為記敘文的講解時,需注重情境的渲染,以此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思考,推動語文閱讀感悟效果的提升。
(三)遷用——深入理解文章,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遷用以字面含義分析即指語言文字的模仿及利用。語言、文字的學習目的在于創(chuàng)新、利用,僅有學生自己可靈活應用文字語言,方可表明學生對文章深度的理解及掌握。語言文字的遷用主要可分為以下三方面:一為字詞意義的辨析。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課文中字詞的音形義作為重點講述部分,除引導學生掌握字詞的含義及寫法外,還應讓學生明確區(qū)分相近字詞。如“花瓣”的“瓣”同“分辨”的“辨”字形較為相似,但讀音、意義各不相同;“請假”的“假”,“弄虛作假”的“假”二者均有“假”字,然而讀音、意義各不相同,諸如此類的字詞,教師需加以強調(diào),借助詞語辨析,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此外,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設置多元化活動場景,為學生多練、多寫、多讀提供充足空間,熟練掌握文字應用規(guī)律。二為造句練習,造句練習為幫助學生理解字詞意義的有效方式,借助文章閱讀找尋相近詞句,隨后展開模擬練習活動,推動自我創(chuàng)新水平的不斷提升。三為對學生課文分析能力、課文理解能力加以訓練,借助揣摩句子語境及理解字詞含義,可逐步提高學生課文分析能力、課文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借助模仿,逐步展開自我寫作,借助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以增強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三、 結(jié)束語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階段所展開的語文教學活動,需將語言文字的實踐、應用作為教學重點。而語文閱讀活動作為增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的有效渠道,要求教師需對語文閱讀活動予以足夠重視,并通過先進教學方式的引入,可在彌補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不足的同時,推動語文教學效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強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謝志紅.尋點·感悟·遷用:小學閱讀教學“語用型”課堂建構(gòu)探究[J].學周刊,2019,391(7):138.
[2]姚瑤.小學語文感悟式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35):123.
河南省焦作市學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