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驗式”教學是近年來廣受師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模式,它適應了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因此在高中各個學科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高中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與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如果不是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參與性,那么,既難以使學生對這門學科引起興趣,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從而導致物理教學效率低下。本文圍繞高中物理教學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意義以及應當處理好的幾種關系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體驗式教學;關系
引言:在現(xiàn)代化教育背景下,在教學改革的要求下,高中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在各科學習當中所獲得的學習體驗。通過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所學知識、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目前,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當中,很多教師開始紛紛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其教學優(yōu)勢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踐,合理的將體驗式教學方法運用于物理教學過程中,并處理好其中的幾種重要關系。
一、高中物理教學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意義
(一)體驗式教學法相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言具有突出優(yōu)勢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法越來越多地被用于高中教學當中。所謂的“體驗”,其主體指的是學生,也就是要盡可能的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獲得一定的親身體驗。體驗式教學是在把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特點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生動化的教學情境,呈現(xiàn)或再現(xiàn)教學內容的一個過程。高中物理體驗式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親身經(jīng)歷物理知識架構的過程,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夠感受到物理這門學科的魅力。體驗式教學是一種主動的教學方式,它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最大的差別,就是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法是一種較為被動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主動性不夠,學習的熱情沒有被激發(fā)。體驗式教學關注學生在課堂當中的融入,更加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高中物理教師應當把握體驗式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方式,不斷的優(yōu)化和完善物理課堂教學,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
對于很多高中生來說,物理是一門比較難的學科,并且由于理論性比較強,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很容易感覺枯燥乏味,只是一味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往往難以達到高效率的教學效果。而新時期的物理教學提出了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才能夠改變過去的刻板教學形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改善傳統(tǒng)物理教學過于重視公式定理的死記硬背的不足。在體驗式的物理課堂當中,高中物理教師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學生容易對這樣的教學形式引起興趣,并且那些枯燥難懂的物理規(guī)律、公式定理,能夠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而被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相比傳統(tǒng)教學而言能夠得到巨大的提升。過去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采取的物理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并且常常重視理論,卻輕視了實踐的作用,重視實驗結果,卻輕視讓學生自我探索的過程。很多物理教師被這樣的僵化物理教學思想所束縛,因此,沒有能夠在教學當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通過采取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與物理課堂的互動性,以書本理論知識為基礎,以趣味實驗為依托,將學生真正的從過去的死記硬背的學習形式當中解放出來,使學生能夠培養(yǎng)對物理學科的情感,增強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二、高中物理學科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時應當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一)理論積累與實驗探索的關系
在物理學科教學過程當中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公式定理,如果學生只是被動的記憶這些內容那么,卻難以將其應用于實踐。所謂“知其然必知其所有然”,就物理學科而言,理論知識積累是基礎,但同時也要認識到實踐探索的重要性。任何的新的物理理論的產(chǎn)生,都是以長時間的、反復的物理實驗為基礎的,所以,即使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常常是分開的,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卻是不可割裂的。從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一些物理教師將課堂的時間絕大部分給了理論教學,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往往只是示范性的給學生演練一遍,或者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的結果,卻忽視了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實驗,從而獲得體驗、獲得實踐結論的過程。物理本身就是在實驗當中進步,各種各樣的公式與定理無一不是通過實驗,而總結出來的??傊?,理論記憶與積累是進行實踐探索的基礎和前提,而各種各樣的實驗又是得出物理理論的必備條件,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可割裂,因此二者在物理課堂上不應當有輕重之分,物理教師既應該重視教給學生一定的理論知識,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同時又應該注重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親身參與,使其在實驗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論知識。
(二)教材與現(xiàn)代多元化教學手段的關系
物理教材是展開物理教學的一個基礎,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當中,很多教師過于依賴于教材,而導致學生不能夠以更開闊的眼界和更靈活的思維去看待物理理論知識?,F(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教學理念的進步,提出了越來越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高中物理教師應該緊跟教學潮流,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摒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尤其是要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手段對于物理教材的過多依賴,在體驗式的物理課堂上運用直觀演示法、小組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使同樣的教學內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能夠提高對于物理學科的興趣,自愿主動的加入到各種教學活動之中。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手段,都應當以物理教材作為基礎,但過于依賴于教材而導致照本宣科式的灌輸式講解,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真正接受,更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科學運用。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也是為了更好的利用教材,豐富教材內容,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物理課堂中接受與理解物理知識。
(三)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
物理是一門有邏輯的學科,也是一門講究邏輯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物理時可能會獲取到各種各樣不同的知識,但是,學習物理學科應該架構起科學的知識系統(tǒng),在這個知識系統(tǒng)內,新舊知識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并且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學習新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舊知識,而掌握舊知識才能夠使學生有能力去理解新的知識。物理學科本身就是在新舊知識聯(lián)系與促進的過程當中而不斷的進步的。例如說,當進行物理實驗時,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物理現(xiàn)象,但是,物理學家沒有辦法運用已有的物理理論去解釋這種現(xiàn)象時,就可以通過進一步的設計實驗來得出新的物理理論,但是,這種物理理論的得出必然不能夠與以往的物理知識完全脫離。也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到實踐,實踐再到理論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當中,物理學科才得到了不斷的躍進。只有正確理解好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并通過對新舊知識進行比較,才能夠達到突出的學習效果。比如說在物理的力學部分,學生對于抽象的分子勢能知識理解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學生能夠借助于彈簧的彈性勢能去類比分子勢能,那么就能夠更加輕松的掌握分子勢能理論。通過這種新舊知識之間的類比,既能夠復習已學知識,鞏固和理論基礎,又能夠發(fā)揮聯(lián)想記憶法,理解物理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更高效率、更快速的掌握新的物理知識。
(四)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關系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我國很多學校的教學都十分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的主導性地位,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雖然近些年來,很多學校的高中物理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許多學校和老師紛紛認識到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重要意義,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教師墨守成規(guī),不懂得與時俱進,并沒有伴隨著課程理念的創(chuàng)新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雖然堅持以傳道授業(yè)為教學原則是好事,但是,很多時候高中物理教師卻將課堂變成了自己的舞臺,而沒有真正能夠扮演好自己的主導角色。教師占據(jù)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也占據(jù)了絕對主體性的地位,容易使得物理教學成為一種灌輸式、被動式的刻板化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顯然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沒有正確的認識。學生的潛力是需要被挖掘的,而挖掘學生潛力的過程就是教師弱化自己的絕對主導地位,激發(fā)學生增強學習主動性的一個過程,如果物理課堂完全以教師為核心,一切教學活動圍繞著教師的意愿來展開,而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那么就會使課堂變得沉悶而封閉,不利于新的教學理念下對學生物理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果高中物理教師不能夠認識到將課堂更多的教給學生的重要性,那么既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教學壓力,不利于不利于教師的自我成長與進步,也無法使學生感知到物理課堂的真正樂趣,使得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在體驗式教學背景下,處理好物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尤為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主動獲得豐富的課堂體驗,使學生培養(yǎng)對物理知識主動探索的興趣,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和質疑精神,而不是對知識的盲目、被動接受。高中物理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建立起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教師對學生來說扮演的應當是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則要認識到自己在學習當中的主體性地位,而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法,能夠大大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物理學科枯燥難懂的固化印象,使學生能夠在親身體驗的過程當中,把握物理學科內在的科學規(guī)律,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自己參與實驗,理解物理公式、定理的來源,增強課堂互動性,營造豐富多彩、輕松和諧的物理課堂,使學生能夠培養(yǎng)對物理學科的熱愛之情。
參考文獻
[1]沈德浩.融合體驗式學習優(yōu)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學[J];考試周刊. 2020年73期
[2]龔晴.高中物理體驗式教學中應當處理好的幾種關系[J]科教導刊(下旬刊). 2020年07期
作者簡介:羅立輝,男,1984年2月;漢族;福建省建寧縣,中學物理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現(xiàn)任職于:福建省建寧縣第一中學;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三明市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