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壽歡 張懿
章磨村位于黔西南州義龍新區(qū)魯屯鎮(zhèn)東南部,是一座彌漫著“軍屯文化”的傳統(tǒng)村落。
魯屯古時曾是黔西南地區(qū)重要的軍隊駐地和商業(yè)重鎮(zhèn),章磨村是其主要的村莊。說起章磨村,就不得不說其最具代表性的明清“軍屯文化”。
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派兵征討云南梁王獲勝后便屯兵于魯屯,安居立寨。因魯屯古鎮(zhèn)所處之地地勢平坦、糧草豐茂宜于屯兵,當時的統(tǒng)治者便在七孔塘(今章磨村)之南修建了衙門、營房、跑馬場、所城、街市。隨著時代的變遷,駐軍與當地百姓融合發(fā)展,逐漸形成了“軍屯文化”。如今,還能在古鎮(zhèn)中找到當時建造軍屯的城墻,古城墻分為南門、北門、西門、東門,將魯屯古城環(huán)圍,形成一個封閉的城,城內被當地人俗稱“屯里頭”。雖然明朝時期的建筑已留存不多,只留下了城墻的一角,但它卻是600多年來“軍屯文化”演變至今的一個見證。
來到章磨村,首先要去的是遠近聞名的魯屯古鎮(zhèn)及古石牌坊群。
魯屯古鎮(zhèn)是一個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商屯古鎮(zhèn)和軍屯古鎮(zhèn)。據史料記載,1382年普安衛(wèi)千戶所就建所于魯屯,至今已有633年歷史。數百年浩瀚的歷史沉淀了魯屯古鎮(zhèn)深遠厚重的軍屯文化。
古鎮(zhèn)石牌坊群跨街而建,原有四座,現存三座,分別為“生員李汝蘭之母百歲坊”“李錦章百歲坊”“黃建勛之母李氏節(jié)孝坊”。三座牌保存完好,坊均系四柱三門五樓式的鉚榫結構,各柱四面均陰刻著富有深遠寓意的楹聯。石牌坊群建于清道光年間,既繼承了中國南方牌坊建筑的傳統(tǒng)藝術手法,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宏偉壯麗、結構巧妙、造型美觀、雕刻精湛,融歷史的真實、文化的精髓、科學的研究、藝術的美感于一體。
生于斯,長于斯,對古鎮(zhèn)及牌坊群的歷史文化知識,村民們早已了然于心 ,他們娓娓道來,精彩的解說讓慕名而來的朋友沉浸其中,并驚嘆于當時造坊者高超的工藝與技術。游客們身穿古服置身古鎮(zhèn),穿行于明風建筑之中,仿佛穿越回到了經濟繁榮的古時大明。
除了歷史古跡,章磨村中的明鏡湖、全齡智能運動公園、義龍棒壘球體育運動公園等近幾年開發(fā)打造的本土特色與現代風格相融合的現代休閑娛樂設施、旅游景點也是游覽者必到的“打卡”之地。
在充滿趣味的游覽中,快樂的時光總是顯得那么短暫,游覽完所有景點常常已是黃昏。而章磨村的夜晚也別具風情,隨著鏗鏘的鼓聲響起,村民們重要的文化生活開始了——練習圍鼓舞。
月光下,村民們伴著涼爽的微風,輕快的朝村里的活動室走去,三五成群的一邊走一邊哼著圍鼓舞的拍子。作為圍鼓隊的成員,村民羅芝會也時刻想著要將圍鼓舞的技術練得“爐火純青”,并將這項民族文化傳承發(fā)揚下去。
圍鼓舞通俗點說就是圍著大鼓跳舞,圍鼓的核心就是“鼓”字,舞蹈中一切打擊樂具、舞蹈動作都要圍繞著大鼓鼓師的鼓點來行動。圍鼓舞歷史源遠流長,是典型的“屯堡文化”,它源于古老的軍屯生活。表演者的表演中帶有軍隊出征時的宏大氣勢,動作粗獷,節(jié)奏響亮,情緒激昂,風格淳樸。正式表演時,表演者還會特地穿上當年的戰(zhàn)服,用鼓聲鼓舞著前方戰(zhàn)士奮勇殺敵,最初僅在軍隊中使用,之后逐漸流傳到民間。經過幾百年的傳承發(fā)展,圍鼓舞在魯屯獨樹一幟,成為當地慶典、祭祀、迎送儀式、祝禱等活動時必備的文藝表演節(jié)目。
活動室里,當地村民羅芝會同隊員們在“鼓頭”的指揮下,或敲鼓心,或敲鼓邊,或敲大鑼,或擊大鈸,鼓鑼齊鳴,變化多端,舞蹈動作粗獷,旋轉自如。他們一練便是幾個小時,絲毫不覺得累,只因他們想為觀眾呈上最好的表演,用他們的方式帶觀眾領略軍屯文化,夢回“大明邊屯”。
(責任編輯/謝予謙)
村寨信息:
區(qū)位:黔西南自治州義龍新區(qū)魯屯鎮(zhèn)東南部章磨村
交通:自駕路線
1.貴陽出發(fā)——銀百高速——惠興高速——都興高速——納興高速——汕昆高速——九州大道——章磨村。
2.貴陽出發(fā)——滬昆高速——仁望高速——惠興高速——都興高速——納興高速——汕昆高速——九州大道——章磨村。
鄉(xiāng)村特色:有明朝時期城墻的建筑留存,石碑坊群等人文景觀,感受明朝“軍屯文化”,明鏡湖等旅游“打卡”點,全齡智能運動公園、義龍棒壘球體育運動公園等休閑娛樂設施,觀看圍鼓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