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利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我們可以發(fā)現音樂的重要性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日益凸顯出來。音樂不僅僅是可以愉悅人們的身心,還能促進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的提高,這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正確形成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為此,在小學教育中,音樂課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藝術以及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進入到小學課堂中來。特別是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我們可以發(fā)現,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我們不僅僅是要教授給他們音樂方面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還能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新課改背景;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2-324
在進行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學會與時俱進,并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探討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然后,我們還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并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展開教學。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改變之前的那種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那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還很容易讓學生對音樂這門課產生厭煩心理。然而音樂是一門藝術,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理論知識,也不是讓學生通過藝術抽考來證明自己的音樂能力,相反我們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在課堂上為學生多設置一些可以讓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進行一些音樂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覺得喜歡音樂,喜歡學習音樂。音樂的產生過程就是創(chuàng)作的過程,音樂的情感可以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潛能,音樂教育能夠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因此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我們可以發(fā)現,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我們要想有效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注重改變教學策略,并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意識和音樂感知能力。這樣才能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的同時,真正達到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目的。因為興趣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yǎng)的,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是學生專注于學習一件事情的最佳動力。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如,如何在四十分鐘內完成一堂高效的音樂教學活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地體現出音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比較忽視,影響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有趣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音樂情感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知音樂的過程其實就是讓學生體會音樂情感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產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小學生本身就具有活潑好動以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點,為此,小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時常會走神。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音樂知識創(chuàng)設有趣教學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并結合學生喜愛游戲或者有趣事物的方式展開教學。例如,在學習“唱歌 長城放鴿”的歌曲時,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與歌曲所表達的內容相關的視頻,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這上邊來,還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有趣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不僅僅是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要求,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客觀需要。如今,伴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進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來,同時還具有具體形象的優(yōu)勢,這對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夠使抽象靜態(tài)的音樂課具有形象化,同時也豐富了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還能給予學生在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刺激,進而在有效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的基礎上,還能讓小學生更加感興趣,為音樂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三、組織音樂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對于學生來說,音樂學習不單單是學習書本中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教會學生唱歌的過程,更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之后,學會利用已有知識去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為此,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通過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一些的音樂實踐活動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音樂天賦,還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音樂歌唱自信,為之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新意識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進行“唱歌 吹起羌笛跳鍋莊”的音樂教學時,我發(fā)現很多教師還是采取之前的那種讓學生跟老師學唱旋律和傳統(tǒng)的跟唱方式,以及死板的讓學生識記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其實是很浪費時間的,因為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去跟唱和重復識記理論知識,往往是不過腦子的機械性識記,這樣是不可取的,往往在離開教師指導后便很快忘記在歌唱中怎樣運用理論知識,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一些教師沒有跟新教學理念,一味停留在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上,進而過度強調了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從而忽視了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沒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忽視了對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為此,我會改變這種教學方式,并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展開教學,并讓學生能夠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盡情地發(fā)揮出自己的音樂表現及創(chuàng)編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教師可以使用音樂欣賞和音樂游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享受音樂和參加游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音樂作品的知識轉向音樂作品的整體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感經驗和相關的音樂知識,說明自己的想法,從美學的角度感受音樂作品的本質內涵。在學生感知音樂的時候,不僅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還能帶著心中對應的聯想,進入聽想象力空間,可以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刺激音樂學習的熱情。
總之,提高音樂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舉例。在這里,筆者需要說明的是,方法與手段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教師需要真正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盡可能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從而真正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怡.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教資料,2020(32)
[2]吳歆怡.小學音樂高效教學策略探討[J].流行色,2019(0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