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咪
法國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中曾這樣說道:“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p>
在時間中航行,我們扇動著蝴蝶的翅膀,聽著花朵談心,小鴨子的話我也喜歡,后來,螢火蟲也來了……可是為什么后來都弄忘了呢?
我以前能聽懂花的話,
小鴨說什么我也明白,
聽到白頭翁罵娘我會笑起來,
跟金龜子我會聊上半天,
螢火蟲會向我問東問西,
我會和雨一起流淚……
我以前能聽懂花的話,
怎么現(xiàn)在全弄忘了呢?
——[美]謝爾·希爾弗斯坦 《弄忘了》
像繁花盛開在星辰,童年的一朵花瓣飛起來,一朵也飛起來,我們小小的世界因為仰望繁星而變得透明、晶亮。就像作家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所說:
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我親愛的讀者精靈們,最可怕的不是長大而是遺忘。在“童年”繽紛的素材宮殿里,每個作家的童年都成了他們最珍貴的夢幻。而你們是否也會像詩人藍藍一樣再次重回童年的故鄉(xiāng)?
我不知道一個人的童年是如何在我們降世之初短短幾年時光里,賦予我們奇特的靈魂,但我知道,一個人的童年比一生更長。
小時候,那是多小的時候呢?有些東西只能存在于我們的心里,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好像是第一次,而你們想過蟲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寂寞與快樂嗎?我們聽聽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怎么說吧:
蟲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歡迎它,石頭是搖籃。
而我們獲得童年和愛,是蟲子無法企及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小時候,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太陽學習發(fā)光,月亮剛開始不知道自己該學什么好,水學著怎么流動。于是,德國作家舒比格會這樣告訴你:
每樣東西都必須學習怎么生活,星星聚集排列成星座。
有一些星星先試著排成長頸鹿,然后棕櫚樹,又試了試排成玫瑰,最后才決定排成大熊星座。
這讓我想起了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他的《童年》曾深深感動著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就像擁有一個蜂巢:
小的時候,我想象自己是一個蜂窩,各式各樣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生活的知識和思想送進蜂窩里,他們盡自己所能做到的慷慨大量地豐富我的心靈。這種蜜蜂常常是骯臟而味苦的,但只要是知識,就是蜜。
——[蘇聯(lián)]高爾基《童年》
我蜜蜂般的讀者朋友們,你們的童年就是一個蜂巢,知識就是蜜,而這些知識最終也會變成一種能量,成為你一生寫作的源泉:
也許,我們誰也無法走出
自己的童年。
——曹文軒《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