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秋億
摘要:圖形與幾何學》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整個數學學習過程。 “圖形與幾何”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數學思維能力不強、空間想象力低,在圖形和幾何知識的學習中缺乏圖形識別能力和幾何直覺。 傳統(tǒng)的知識填鴨式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學生陷入背誦模式,影響了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信息技術手段整合應用于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有助于將靜態(tài)圖形教學立體化為動態(tài)化、平面化的教學,優(yōu)化《圖形與幾何》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7-204
引言
信息技術網絡的優(yōu)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效果,為學生精心選擇教學素材,采用有趣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了解概念的產生和發(fā)生過程,提高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基本技能。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結合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講解“圖形與幾何”的時候,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用幽默的語言引導學生認真聽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講解“圖形與幾何”,讓學生掌握該部分知識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教師通過富有邏輯的講解、層層深入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積極營造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信息技術背景下“圖形與幾何”課堂的趣味。
(二)信息技術讓教學更加貼近生活
信息技術可以讓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當教學內容貼近生活的時候,學生更容易理解。“圖形與幾何”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因為它比較復雜,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教師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圖形與幾何”的知識內容。教師使課堂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知識點更有畫面感,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當學生的想象能力受到限制,無法理解“圖形與幾何”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及時引入多媒體課件,利用課件展示相關圖形,引導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撥學生解題思路.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圖形與幾何”比較困難,因為此時學生的邏輯思維尚處于發(fā)展初期,學生容易遇見知識盲區(qū)或思維誤區(qū)。若教師能夠及時將知識點用信息技術表達出來,使之更加貼近于生活,則學生就知道如何更好地進行學習了。
二、提高數學教學中“圖形與幾何”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新課引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吸引學生興趣
在新課引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一步步地引入圖形與幾何內容的學習。通過信息技術呈現數學發(fā)展中的歷史、人物、故事情節(jié)等,學生可以借此快速掌握知識發(fā)展歷程,在短時間內高效掌握該知識點。介紹講解數學家們的有趣故事和數學概念的起源等,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精神,也避免了數學課堂的枯燥單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此外,在新課引入的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比如在“認識圖形”一課中,鑒于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圖片展示生活中到處可見的球物體、長方體物體、正方體物體等,這些事物是學生們平常能看見和接觸的,所以更容易理解,并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通過這些情景的創(chuàng)設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就可以為后面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數學教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時,可以注重發(fā)揮其優(yōu)勢作用,利用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優(yōu)化數學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接受能力、學習基礎等方面選擇教育資源,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充分認識數學的實用性,感受數學知識的有效作用,更加喜歡數學。
例如,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學》課中,教師在講解長方體和立方體時,通過網絡選擇生活中常見的房屋平面圖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直觀觀察相關照片的內容,結合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提高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引用豐富的教育資源,確保了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明顯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思維更加靈活
在教圖形和幾何的過程中,多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許多知識點教師不能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了解,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探索的環(huán)節(jié),在新技術手段的支持下,更能體現學生對圖形和幾何的認識,促進學生思維的擴大
例如,在教授“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探索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 教師可以制作由長方體立體圖形6個面組成的動畫,向學生展示長方體展開的過程,仔細觀察和比較它們之間存在的聯系。 在學生觀察和比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不同角度的平面展開圖,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從而深刻理解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用不同的展開圖促進學生的空間思考活動,提高圖形教學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要找到信息技術與圖形和幾何教學的契合點,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的作用。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應全方位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優(yōu)化,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形象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在今后教學中,教師要加大對信息技術的利用效率,使不同的數學知識點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切實掌握重難點知識,并化繁為簡,在學生查找鞏固、集中學習、開拓視野方面提供最大幫助,促進學生的素養(yǎng)提升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陶贏春.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0,{4}(Z2):31.
[2]朱毅.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期座談會資料匯編(下)[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3.
[3]艾靜.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4}(3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