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瑞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中學生德育教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guān)注,作為一種針對學生思想、道德、心理等多個方面實施教育的教育活動,德育倡導愛的教育,可以重塑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豐富自身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更加適應社會對新時代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為了保障中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初中學校應加強德育教育的力度,用愛心塑造學生的人生,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關(guān)鍵詞:德育;初中生;以德育人
中學生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發(fā)育比較迅速,可塑性較強,具有心理不成熟、看事片面等多種特點,此時的學生在面對問題或困難時往往無法正確看待、做出合理正確的應對,而德育教育的引導卻可以端正學生的心態(tài),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形成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初中學校應針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展開探討,積極探索其工作方式與手段,在德育中施展愛,充分發(fā)揮德育的育人作用。
一、發(fā)揮主導作用,做好溝通工作
新課改中提到,教師應清楚認識到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定位,圍繞學生展開教育教學,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因此,教師應適當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達到心與心的觸碰,與學生做好情感溝通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愛國、守法的意識,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誠實守信、合作互助的良好品質(zhì),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正確應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讓學生從客觀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嘗試換位思考思考對策。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教師應用心去呵護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自覺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為德育教育的開展做好準備。
為了合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務必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師應全面了解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的情感變化、心理發(fā)展、品德提升,在與學生交往時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一言一行,時刻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及時察覺出學生的異樣狀況。其次,教師應將學生當做一個發(fā)展中的人去看待,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采取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德育,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德育有效性。最后,教師應注重采取賞識教育,多肯定少否定,善于發(fā)掘?qū)W生的閃光點,對學生做得好的地方及時予以表揚,當學生犯錯的時候也不要一味指責批評,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心服口服,達到理想化的德育效果。
二、聯(lián)合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來說,師生也是人際交往的一種,對學生而言,教師只是一個階段性持續(xù)接觸的個體,學生在與其交往時可能會有意無意的隱藏自己的一面,而家庭作為學生自然成長的場所,家長對學生的了解肯定更加全面。因此,教師有必要聯(lián)合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以家長為媒介,與學生取得有效的情感交流。學校德育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xiàn),鑒于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教師應借助家庭教育完善德育教育[2]。新課改提到,教師應面對全體學生展開教學,因此,教師不應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保持長期有效的聯(lián)系。教師應主動詢問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展開提供有力的實踐依據(jù)。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將所學德育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意識到良好道德素養(yǎng)帶來的積極作用。為了達到以上目標,學校應定期組織家長會,教師也要合理安排家訪,構(gòu)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溝通紐帶。
為了提高家長對德育的認識,使家長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梢远ㄆ陂_放校園,邀請家長進校參觀,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組織育兒座談會,分享育兒經(jīng)驗,提高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參與度,在拉近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時,深化學生與教師的關(guān)系,共同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家長告知教師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后,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的開展德育,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組織實踐活動,培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
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教師有必要將德育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jié)合,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格。教師應有意識的在實踐活動中糅合德育元素、德育文化,讓學生在團體活動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從學校德育的角度思考,以德育為主題的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有力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進展與發(fā)展,營造濃厚的校園德育文化氛圍[3]。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社區(qū)拜訪、陪伴孤寡老人,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洗衣服、做飯、掃地,給老人表演各種文藝節(jié)目,豐富老人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形成尊老、敬老、愛老、護老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協(xié)助社區(qū)做清潔工作,讓學生在勞動的汗水中體會到我們所看到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背后都是由無數(shù)清潔工付出奉獻的,進而讓學生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基本品質(zhì);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丶t色遺址,在建黨百年和建黨節(jié)的雙重號召下,學習黨的紅色歷史,感受黨的紅色精神,提高對黨的認知程度,堅定黨的領導。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對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形成更高的認知,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德育知識,提高道德素養(yǎng),實現(xiàn)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習總書記提到,青少年的價值觀決定著未來社會的價值觀,而初中階段的學生價值觀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育人作用,以德育人,以愛感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體現(xiàn)學校德育主陣地的作用,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李傳勝. 初中學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3):148.
[2]崔偉. 初中學生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問題與建議[J]. 教育界,2020(27):2-3.
[3]甘國林. 探討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應該怎樣走近學生心靈[J]. 當代家庭教育,2019(0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