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燚
摘要:高效的新課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需要我們認真改變教學策略,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激情。本文就如何從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用恰當教法以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精構新型課堂以實現(xiàn)高效兩個方面談談一些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堂;金鑰匙;教學法;高效性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3-276
隨著新課程高中信息技術動力大力實施的今天,教學技術的進一步提高是我們每個教師都要面臨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一些陳舊的教學策略,認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給以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從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出發(fā)。把實現(xiàn)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為我們的目標。
一、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用恰當教法以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我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
(一)恰當利用比喻以使知識直觀化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nèi)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師應化繁為簡,將深奧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生活實例,形象比喻法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講計算機原理及結構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官系統(tǒng)(如手、腳、眼等)相當于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于人的大腦)經(jīng)過處理后,由輸出設備(嘴巴等)輸出來。又如,講到“內(nèi)存”時,可比喻“內(nèi)存”為一唱戲的舞臺,舞臺往往比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須到舞臺(內(nèi)存)中來,才能表演。這樣一講,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可以說比喻法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一大特點,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可大量運用。
(二)利用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上課時,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想想如何解決,以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比如:在教Excel中統(tǒng)計、排序這一內(nèi)容時,可問學生:本次期中考試成績在電腦里處理,將各科成績匯總,還要排名次,該怎么辦?然后引出Excel的統(tǒng)計、排序方法,通過Excel應用軟件來完成任務,輕松又準確。通過設置一些懸念,再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他們會覺得學習計算機確實管用,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三)注重操作練習要實現(xiàn)更佳的教學效果
有條件的學校,應能在硬件上保證教學需要,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投影儀等是上好計算機課的基本硬件。教師可以應用演示法,使學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種信息。除上述硬件設施外,還可安裝一些網(wǎng)絡教室軟件,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教師具體的操作過程。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上機實踐,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計算機、更靈活地應用計算機。實踐中,特別是對于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準備好足夠信息量的素材和習題,供選用、學習或探索。上機實踐,必須明確目標,落實要求,讓學生每堂課有所學,有所獲。
(四)運用發(fā)散教學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樣性,有時答案也有多種。在信息技術學科,更應讓學生樹立這種觀點,提出這種要求。使用路徑時可以用絕對路徑,也可以用相對路徑;在編寫程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結構和算法。一題多解,旨在增強學生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質(zhì)內(nèi)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給習題和要求。
二、精構新型課堂以實現(xiàn)高效
課堂是教學成果來源的耕地,這塊土地的耕耘,辦理影響著一切收成。因此,創(chuàng)建新課堂是我們在新課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一)構建合作互動的課堂教學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當以啟發(fā)代替灌輸,以輔導代替管制。課堂上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會感到厭煩。在教學設計時要做到精講多練,并做到全方位互動。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或同學交流,尋求別人的幫助。還可在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最終讓學生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二)創(chuàng)建充滿吸引力的課堂
完美的課堂往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為自己的課堂創(chuàng)設亮點則是現(xiàn)實而可行的事情。在備課活動中,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自己的每一堂課“亮”起來,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如在教學《因特網(wǎng)上的信息檢索》這節(jié)課中筆者在總結歸納搜索的技巧時提到:不要局限于一個搜索引擎。當搜索不到理想的結果時,試著用另外一個搜索引擎,學生們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同時又加深了對這個知識點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chuàng)建前面發(fā)展的課堂
高一學生入學前來自不同的學校,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要采取分層教學,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備課時,盡量使自己的課每一個學生都感興趣。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要求,以達到不同的分層目標,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來提高自己。在課堂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我們認為根本的是要學生養(yǎng)成分工協(xié)作,集體評價作品的習慣,培養(yǎng)自我動手能力,倡導“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應引申出許多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思考,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達到一定目標從而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四)創(chuàng)建充滿實踐創(chuàng)新的課堂
學習信息技術學科必須注意與各門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如在學習“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時,對DOS的一些基本操作命令,不要求學生死記命令字符,而應引導學生,從命令的形式或英語單詞的縮寫,去聯(lián)想該單詞的意義或單獨短語。如:刪除命令De1,即是單詞delete“刪除、除去”的意思;Dir/w緊縮顯示當前盤上的文件目錄,參數(shù)w代表with,即“寬度、橫向”的意思;即將當前磁盤文件目錄橫向排列(每行5個)顯示出來;軟磁盤格式化Format命令,format/s的參數(shù)s,即為“系統(tǒng)”單詞system的代替,意為將三個主要系統(tǒng)文件存儲在磁盤上。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樣性,有時答案也有多種。在信息技術學科,更應讓學生樹立這種觀點,提高這種要求。比如,刪除一個字符可以用Del鍵,也可以用Backspace鍵,還可以用Delete鍵;使用路徑時可以用絕對路徑,也可以用相對路徑;在編寫程序時,可以采用不同的結構和算法。一題多解,旨在增強學生靈活地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分析,多提示,多總結,揭示本質(zhì)的內(nèi)容,使學生思維得到提高。
總之、要利用打開新課程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金鑰匙,就得認真領會新課程教學標準的要求,認真從教育技巧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方面研究。希望以上一些淺見的有效運用能讓我們的高中信息技術新課堂展翅飛翔。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學習與發(fā)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9一162.
[2]上官子木.創(chuàng)造力危機:中國教育現(xiàn)狀反思[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37一239.
[3]陶增樂.信息技術基礎教師用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
(云南省丘北縣民族職業(y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