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旖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越來越注重孩子的起點,補習班和藝術班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學校正式開設了藝術課程,比如美術和音樂。而在美術中,不僅需要注重孩子的基礎繪畫技能,也越來越注重孩子在畫中對情感的表達。優(yōu)秀的畫集不僅在于畫的優(yōu)美,還能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美術;滲透策略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3-205
引言
隨著初中美術教學的不斷發(fā)展,情感教育在初中的美術課程當中占據(jù)了比較重要的地位。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階段,在情感方面較為敏感、脆弱,同時也處于性格容易塑造的階段。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是美育的教學過程,符合我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優(yōu)秀學生的要求。因此,加大對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情感培育,有利于培養(yǎng)情感健全、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一、積極的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進步,提升情感體驗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老師通常會在課堂上提出關于美術的相關問題,學生也會向老師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無論這些問題或者作品是否優(yōu)秀,老師都要給予適當?shù)谋頁P和鼓勵。這不但是對學生勇氣和作品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他們美術學習的肯定,老師的鼓勵會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被尊重的感覺,這樣他們在情感上就更會積極主動的進行美術學習。對于一些在美術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學生,老師要幫助學生認真分析問題,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要讓學生在保持美術學習熱情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鑒賞力和理解力,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進步。老師同時也要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美術作業(yè),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課堂教學的知識,學生利用對于美術知識的理解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可以得到老師的認可,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美術學習。老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要客觀,公正,同時給予詳細的指導,這樣才有利于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對于一些難度比較大的美術作品,老師可以改變方法,利用各種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過程,讓學生能夠邊看邊學習,這樣不但更加的直觀方便,同時也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美術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涵義,老師也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著名的美術作品,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
二、通過情感素材推動學生提升道德品質
情感教育素材其實存在于生活的各方面,初中美術教材其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不僅蘊涵專業(yè)的美術知識,表達出來的情感更是豐富多彩的。因此,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講解也是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師在授課前可以先做好備課工作,對于課本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進行歸納總結,這樣一來,在教學過程就會中有明確的教育方向,以便發(fā)揮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初中美術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態(tài)度,有利于學生精神層面的建設。很多畫作的靈感就是來源于自然,其特點鮮明,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視覺的沖擊,并且學習到積極陽光的精神。教師講述這些美術作品時可以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通過引導啟發(fā),進而建立自己正確的審美觀。
如初中美術教材中《畫畫你我他》,教師在講解這課時,可以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但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反省和評價對學生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會與同學友好相處,并做到互相學習和互相尊重。教師授課時,要根據(jù)教材的內容挖掘出深層的意義,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進行美術作品欣賞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或者選取一些經(jīng)典的美術作品進行具體的分析講解,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以幫助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價值。另外,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實行共鳴式的教學,讓他們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懷,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良好發(fā)展,實現(xiàn)美育與德育共同發(fā)展的美好目標。
三、采用科學的情感教育方式
要想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教師首先要對情感教育給予高度重視,認識到情感教育在九年義務教育當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使情感教育元素在教學中得到有效滲透。
比如,教師可在國慶節(jié)前后的美術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建國大業(yè)》這部電影的精彩片段,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隨后,再帶領學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制作一張賀卡,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又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獨樹一幟的中國畫》時,教師可以事先搜集一些優(yōu)秀的國畫作品,例如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張大千的《愛痕湖》《長江萬里圖》、徐悲鴻的《奔馬圖》《愚公移山》等,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享受到一次視覺盛宴。在展示名家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講解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創(chuàng)作者在繪畫過程中的艱辛歷程。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美術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境界與道德情操,實現(xiàn)了美術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機融合。另外,在初中美術課堂上滲透情感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且對于中學生來說,其思想認知與價值觀念尚未成熟,思想狀態(tài)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美術教師有必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當中學習美術知識,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對學生的情感世界產生諸多影響,不但因此喜歡上繪畫藝術,還將具備當代青少年應該具備的思想高度和豐富情感,對身邊事物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
結束語
情感方面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其結合了學生的情感,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融為一體,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以及正確的教學方法,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情感在課堂當中無處不在。這樣才能推動學生在學習成績和思想道德教育上的雙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丁琳.初中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102.
[2]李蘭.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9(32):147.
[3]吳國洪.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育中的滲透[J].當代家庭教育,2018(01):115.
(云南普洱市西盟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