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作為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一門重要學科,應積極開展個性化教學,通過打造個性化教學的格局,充分體現出學生個性化特征,并在增強學生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基礎上,強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關鍵詞:淺談;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3-157
引言
小學教學中,音樂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個性化的教學是老師通過合理、有效的手段,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實施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學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個性化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更加尊重學生。本文通過分析個性化教學手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促進個性化教學在小學施教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一、個性化教育實施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后重視個性化教育,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第一,人們對個性化教育的理解不夠透徹,落實程度不夠,最后只能流于表面。第二,個性化教育受到學校大班化的阻礙,與小班化教育有類似之處,個性化教育不是特長教育也不是個別教育,老師必須了解個性化教育的內涵和意義[5]。我國應試教育和模式化教育帶來的深刻影響,轉變到個性化教育是需要時間的,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在小學教育中,個性化教育理念無法貫徹,個性化課程教育經驗不足,個性化教育管理手段比較落后,個性化教育評估存在問題等都是導致新型教育手段無法實施的主要原因,我國目前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案都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是進行學習的被動者,教學大綱也是針對全體學生制定的,這種模式導致老師教學中只能按照模式進行,無法因人制宜,要提高教學質量,個性化教育是必然的趨勢。
二、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實施策略
(一)突出學生個體性特征,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的開展,首先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個體性特征。比如,以人教版一上《尋找生活中的聲音》這一課為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對生活中的聲音產生興趣,能夠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并談談自己對這些聲音的理解與感受。為此,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應當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去尋找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聲音并錄下來,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這明顯需要學生以自主開展的方式進行學習任務的完成,有的學生收集了溪流的聲音;有的學生收集了小鳥鳴叫的聲音;也有的學生收集了汽車車鳴的聲音等。在學生收集不同聲音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相互分享自己收集的聲音,并對自己錄下的聲音進行模仿活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出課堂教學的自主性,而且學生也能夠在自主活動中感受樂趣,進而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應試教學理念下的灌輸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對音樂的熱情,不利于他們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基于此,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手段,從小學生的興趣入手實施教學。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音樂《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一課時,要融入情感訴求,結合歌曲抒情、節(jié)奏鮮明的特征,從《好朋友》過渡到《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引起學生拓寬好朋友的概念,如“各個兄弟民族的小朋友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我們的好朋友”。這樣一來,有效擴寬學生的心胸,在唱歌時學生的感情也會變得更加真摯。另外,教學的內容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同教學內容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擴展他們的眼界。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音樂教學,要從內容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走出單一教學模式的束縛,結合課本和教學大綱,在做好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入豐富的音樂元素和學生喜聞樂見的音樂活動,如音樂鑒賞、音樂表演等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借助這樣的創(chuàng)新,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感知音樂,更深入的理解音樂,并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引導小組合作探究
教師在開展個性化教學的過程中,可通過互動式的方法,引導小組合作探究,形成集體化學習的格局,這樣個性化意見能夠充分表達,也能夠被質疑,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以人教版一下《小魚沙沙》這課為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準確流暢地唱出歌曲,在音樂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時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借助多媒體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以此引導學生說一說對春天的感受,從而引出新歌;然后教師帶領學生用肢體語言來感受歌曲旋律的變化,如拍手拍肩、轉手腕等,或者也可以跟著歌曲進行打節(jié)奏的游戲,讓學生扮演小雨點,并做動作;其次是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各自小組成員對音符的理解進行審視,針對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如果有問題可以在小組中制定方案改進,從而化解小組內的問題。如果無法在小組內解決,可以與教師溝通,共同制定解決的方案,將存在的個性化錯誤矯正,發(fā)揮出小組合作的作用;最后通過音樂檢測的方式,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檢查,選擇唱得好的作為小組代表在班級內演唱,教師給予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小組合作的熱情,也有利于促進個性化學習的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正確認識個性化教學的價值及必要性,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基礎上,通過營造自主學習氛圍、互動式教學、小組合作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使集體化模式與個性化教學有效融合,進而提高音樂教學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范嵐.讓個性化教學之花在小學音樂課堂綻放[J].教師,2020(33):99-100.
[2]古全亮.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管理[J].家長,2020(28):152-153.
[3]黃立群.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管理[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07):159-160.
(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柯街華僑農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