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昌
摘要:語感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的一種對語言文字的直觀感悟能力。它既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本文探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從初中學生的心智水平出發(f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語感教學,對學生的語感加以訓練和培養(yǎng),更好地發(fā)揮初中語文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語感;培養(yǎng)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3-139
語感培養(yǎng)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但也是一項教學難點。語感是學生在學習語文中需要掌握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素養(yǎng)。所謂語感,可以簡單理解為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它是讓學生學好語文課文、傳承語言文化、實現(xiàn)健康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很多老師只關心知識點的教學,強調(diào)做題解題和寫作訓練,卻忽視了語感的培養(yǎng)。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也應該嘗試更多的方法,讓學生的語感能力得到訓練,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的精彩,感受文化的魅力。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好語感教育的滲透,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呢?
一、設置情境,融入真情,正向提升語感水平
語言是一種工具,它負責在各種情境下為傳遞信息、滿足溝通需要而服務。在軍事、科技、商業(yè)等各個領域中,語言的用途都非常廣泛,也非常重要。實踐研究證明,語感的養(yǎng)成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就像口語交際能力,多說多練總能讓一個人的口才有所提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也需要著眼于不同情境下的培訓與演練,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課本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載體,課本中的文章、素材、故事也是進行語感教育的理想素材。只不過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老師通常只是口頭地做一些講解介紹,或者讓同學們生硬地朗讀課文。這樣一來,其情境體驗大打折扣,語感的培養(yǎng)效果也不盡人意。基于課文內(nèi)容構筑情境,需要老師把課本教材中的故事活化,增強故事情節(jié)、語言語調(diào)、情感情緒等方面的感知力。例如課文《安塞腰鼓》,其中對于安塞腰鼓的火爆熱烈的表演情景的描述可謂精彩,但很多學生卻根本不能通過文字去感知那種魅力,這就是學生本身語感能力差造成的。因此我會考慮在網(wǎng)上搜索安塞腰鼓表演的現(xiàn)場視頻給學生看,甚至會結合課文內(nèi)容去做對照。怎樣才是“忘情了,沒命了”?怎樣才是“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學生對照視頻就能完全領略到那種氣氛、那種舞蹈的魅力,這就是融入情境,激發(fā)真情的語感教育。它讓學生在對照學習中更加準確地把握一些字詞句段的意義,更加精確地了解語言在情緒情感表達中的作用。
除了課本之外,老師還可以基于生活實踐構筑情境,或者基于影視劇題材構筑情境。因為教材所能呈現(xiàn)的故事情境終歸有限,而影視劇題材或者生活實踐中的語言應用情境、語言表達情境則會更加多元化。老師在組織語感教學時既要注意情境的真實感、生動性,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動作舉止、情緒情感,情境中的對白旁白等方面去做語感方面的探析與思考。我們甚至可以讓學生去演繹還原故事情境,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感。
二、例句教學,逆向反推,探究提升語感能力
語感的培養(yǎng),除了基于不同的情境去做大量的練習之外;我們還可以嘗試一種逆向的培養(yǎng)策略。老師可以隨機拿出一段文字,甚至只是一句話,然后讓學生用不同的語調(diào)語態(tài)、不同的語氣來讀,甚至可以配上不同的神態(tài)動作,讓大家去分辨完全相同的文字在語意表達上的截然不同的效果。
例如下面這句話:“我可真是為你高興啊?!崩蠋熛葐柎蠹遥骸澳阌X得這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它還可以表達哪些意思呢?”老師請幾名學生分別發(fā)言,并分別用不同的口吻來說出這句話。通過這樣的方式,果然能夠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效果。有的學生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重音落在“真”字上,并且適當拉長音,這就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似乎是在表達嘲笑、不滿、厭惡等情緒;還有的學生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帶了一點冷笑,使得語言表達有著濃濃的諷刺意味;也有的學生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眼神都帶著笑意,給人感覺情緒表達非常真摯,是那種好朋友一般的開心的祝福的感覺。
通過學生的逆向演繹、推理、總結、提煉,老師讓學生明白了語言在表達上的一些特征。比如生氣的情緒的抒發(fā),會在語言的表達中帶著一種憤怒的激烈的情緒;而高興的情緒的表達,則可能在語言中帶著愉悅的、輕松的神態(tài)。這不是光靠書面的文字組合、字詞搭配就能充分體現(xiàn)的,更與前后的事由、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形象、人物關系、時間地點、動作神態(tài)、身份角色等各個方面息息相關。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就可以比較準確地把握語言應用技巧,在表情達意、與人溝通中精準傳達自己的情感情緒,減少誤導和誤解。
三、多彩課堂,綜合實踐,語感教學樂趣十足
其實語感的培養(yǎng)在聽、說、讀、寫的各種路徑都能夠展開,一個字謎,一次成語接龍,或者日常生活中隨便發(fā)生的一次對話,都可以起到培養(yǎng)語感的作用。這給我們的啟發(fā)是,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進行語感的培養(yǎng),也要有多元化的視角,不必刻意執(zhí)著于某種形式。
例如,開展主題辯論會活動,老師可以給大家設置辯論主題:“讀書有用嗎?”然后讓大家分成兩組進行辯論,嘗試通過辯論說服對方。在這樣的辯論活動中,學生不僅要能夠準確嚴謹?shù)乇磉_自己的觀點,更要能有效地捕捉到對方在語言表達方面的邏輯是否有漏洞,是否有可以用來反駁的線索。這顯然是非常鍛煉學生的語感能力的。
再比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有效措施。以《梅嶺三章》中“斷頭今日又如何,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為例,學生在朗誦這些詩句的時候,情感的抒發(fā)、情緒的表達往往是不一樣的。那么到底怎樣的朗讀方式更符合詩歌的情境呢?老師可以讓學生來做評分,大家公選出朗讀方式最合理、情感表達最真切的一種方式。這同樣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為了增強效果,老師還可以為朗讀過程插入背景音樂,用來烘托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
總之,初中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不僅是因為初中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更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本身就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語文作為母語,顯得尤為重要。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就是一個抓手,一個突破口,對以后學生學習語文也不無裨益。相信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一定會努力補足傳統(tǒng)語文課堂在語感教學方面的短板,探索出更有效、更有意義的方式方法,激發(fā)起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使學生收獲到更豐富的語文知識,深切感受到更具魅力的語言文化,從而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寇天寶.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J].中學語文,2020 (20):69-70.
(德化縣三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