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目的:探討對胸外重癥患者進行術后功能恢復護理的方式和效果。方法:將我院2020年收治的相關疾病患者作為本次臨床醫(yī)學觀察的研究對象,篩選出其中符合研究要求的48例患者對其開展觀察研究。將上述48名患者隨機分為一般組(在術后對患者開展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和干預組(在術后著重于對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復進行護理)。結(jié)果:與一般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明顯更好,并且干預組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呼吸道不適感較輕,治療的整體感受更好,此外動脈圍血氣分析參數(shù)更加貼近正常值(P <0.05)。結(jié)論:本研究發(fā)現(xiàn)胸外重癥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呼吸功能往往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并且治療后對于呼吸機等輔助器械的依賴程度較高,對治療的整體效果有一定影響,通過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行管理能夠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胸外重癥;呼吸功能;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105
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胸外重癥患者在圍治療期間的呼吸功能情況往往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一大因素。部分胸外重癥患者在送醫(yī)治療時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休克等情況,呼吸功能明顯受到影響[1]。此外,現(xiàn)階段通過手術治療胸外科重癥患者仍然是較為主要的方式,但是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治療往往會對患者呼吸道及心肺造成二次傷害,進一步影響其呼吸功能的恢復。傳統(tǒng)的護理方式主要是對患者術后的體征進行檢測,輔助以必要的治療手段,對于呼吸功能護理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再加上由于患者之間的個體差異,治療的效果可能無法達到預期。而通過對患者開展專項的呼吸功能恢復訓練及護理能夠有效地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同時提高治療的整體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課題中的研究數(shù)據(jù)均來自我院2020年收治的胸外科重癥患者,根據(jù)納排標準篩選出48名符合此次研究要求的患者后將其作為觀察對象。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一般組(24例)和干預組(24例),兩組患者均為食管癌肺癌等重癥胸外科手術患者。將所有患者基本信息收集并進行比對后發(fā)現(xiàn)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對一般組中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按照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除了對患者進行專項的管理以外,定期觀察并記錄其恢復情況,在不同的階段調(diào)整護理的方法。對干預組中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方面的引導,具體的方法如下:
1.2.1呼吸道強化管理
呼吸道的護理是術后呼吸功能恢復的重要保障,患者術后意識全面恢復后可以逐步向患者講解呼吸道功能恢復方面的鍛煉知識,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及恢復情況調(diào)整護理方案[2]。在護理初期可以向患者講解呼吸道功能恢復訓練的相關知識和要點,提前幫助患者做好心理建設。護理人員需要輔助患者調(diào)整體位,一般以仰臥位為宜,訓練期間需要保持呼吸道的順暢。此外,患者術后的第二天即可以輔助其調(diào)整為半坐的姿勢以減輕對腹部切口部位的壓力,降低訓練的難度?;颊咴谛g后恢復的一段時間內(nèi)往往需要依賴呼吸機的輔助治療,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配合醫(yī)生對患者進行呼吸機的插管,并在治療前后對患者的口腔進行清潔[3]。并及時觀察患者的治療情況及時做好排痰工作。在前期治療中需要觀察患者的切口恢復情況,恢復良好的條件下可以引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肢體功能的恢復訓練。
1.2.2呼吸訓練
根據(jù)患者的恢復情況為其制訂階段性的呼吸訓練方案,在早期的護理中可以鍛煉患者的縮唇呼吸能力,引導患者縮唇吸氣和呼氣,該訓練可以在次日清晨、午間以及臨睡前各進行一次。其次是腹式呼吸,指導患者將可能延長吸氣的時間,但是需要避免對切口的影響,避免造成切口的開裂[4]?;謴颓闆r良好或者治療的中后期可以讓患者通過吹氣球的方式訓練以及檢測呼吸功能的恢復情況。
1.2.3疼痛管理
針對胸外科重癥患者的手術往往是創(chuàng)傷性療法,切口相對較大,同時護理難度相對較大。因此疼痛感是術后恢復中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疼痛情況向其講解止痛藥的重要性,合理使用止痛藥物。另一方面,在訓練中出現(xiàn)的疼痛感需要引導患者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緩解疼痛,在不影響切口和恢復的情況下盡可能按照訓練方案執(zhí)行。在護理中護理人員需要敏銳地觀察患者情緒變化,針對因疼痛引起的不良情緒進行及時的干預。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ASS19.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通過表1 中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與一般組患者相比,干預組中的患者治療的整體效果明顯更好,呼吸功能改善情況顯著,同時各項動脈血氣參數(shù)更加貼近正常水平。
3? 討論
綜上所述,胸外科重癥手術屬于一種侵入式并且具有創(chuàng)傷性的治療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的呼吸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往往會對后期的治療帶來一定的阻礙[5]。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術后及時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行檢測并加以干預,提前做好對患者的心理建設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贏得患者的支持。通過專項護理方案能夠有效減輕患者不適感,同時提高呼吸功能的恢復水平。
參考文獻:
[1]潘海紅.胸腔鏡手術患者中呼吸護理指導應用于術后對患者呼吸功能與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智慧健康,2020,6(12):117-118.
[2]姜平秀,姜文波,孫桂芳,逯九鳳,尹春穎,李柏東.規(guī)范化呼吸護理在肺癌術后患者的療效[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07):127+143.
[3]賁麗云,鄒海霞,朱添甜,韓唯佳,茅毛,蔡篤娟,虞海燕,劉歡,嚴麗華.呼吸護理指導運用于胸腔鏡手術患者中對術后呼吸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8,40(10):1593-1595.
[4]盧霞.24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的呼吸護理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1):110-111.
[5]劉寧,劉德秋.系統(tǒng)的呼吸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對肺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和肺功能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S1):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