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啟剛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生物學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師應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學生;主體作用
初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好壞,往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的關鍵是如何使初中生有正確、主動的學習動機,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實現生物課程的教學目標。初中生物是一門全新的自然科學課程,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關鍵。
一、提高教師素質,發(fā)揮指導作用
學生要發(fā)揮主體作用,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從教學理念上看,教師應該進行一些轉變,從原來注重“教”的教學理念轉向注重學生“學”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老師應該相信學生有自己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欣賞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展示自己、發(fā)揮才能的機會,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對初中生物教材中所缺乏的生物學科發(fā)展現狀、研究熱點、生活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進行了梳理。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實驗技能,并善于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初中生剛從小學畢業(yè),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不愿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現象。這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不利的,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作為一名生物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一些新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探究、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發(fā)現、解決新問題的樂趣,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生物實驗室擁有掛圖、標本、錄像帶、實驗儀器等多種教學工具。由于大量的標本、骨骼器官模型和各種生物實驗儀器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這些教學工具使學生對生物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學習動機,希望能對這些教學工具有所了解。近幾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激發(fā)視覺和聽覺,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記憶力更強。在多媒體教室中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有利于學生分析討論問題,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究。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必須有效利用生物學教學工具。
三、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生物學課程的學習,不僅應只涉及文字部分的講解,還應結合生物學領域的發(fā)展,向中學生提供有聲、有形、有量等特征的現代教學圖書,并對他們進行課外輔導,使他們在知識范圍上能全面地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使他們從更廣泛、更專門化的知識中獲得提高。采用現代互聯網多媒體設備和軟件,將使中學生物教學的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這是一種更加直觀和方便的教學方式,對提高中學生物學教學質量極為有利,并逐步通過自主登錄、搜索、獲取、使用等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的主體性。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現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結合所用教材的內容,設計出一整個學期的具體教學進度表、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中,應運用案例豐富、圖解多樣、時下新穎的課件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深地被這門課程所吸引,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老師一起不斷加強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再者:教師也可向學生推薦,或布置一些具有探索性、思考性的課外內容,使學生時時不停地思考生物學知識中存在的不理解或不理解的問題,并借助于課堂教學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指引性方法,不斷地運用現代網絡和計算機技術,解決不理解或不理解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以致用,實現生物學教學目標
初中生物學教學的主線是“生命”“生活”及“生產”。在介紹生物的基礎上,以生命現象為起點,對“生命”部分進行了介紹,闡明了生命的本質和意義。這個部分的內容讓初中生從書本上開始認識、熟悉生活,懂得生活的可貴,懂得珍惜、善待生活。平時的同學應該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愛護周圍的環(huán)境,要珍愛和善待生命?!吧睢闭n程的內容涉及社會與自然環(huán)境。本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生物,在感受和觀察的過程中學以致用,對遇到的生物有更多的了解。在“生產”中,解釋的是如何實現生物利用。人可以通過學習生物學知識,利用生物學知識改變人生,創(chuàng)造人生。生物學知識可轉化為經濟價值,可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老師在講授這些方面的內容時,要把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現象結合起來,通過具體生動的實例,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學生真正了解了生物知識的有用性后,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生物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更多的擴展,而不一定局限于課本知識,使同學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更加投入,更加學以致用,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經濟價值,達到生物學教學的目的。
結束語:生物學課程是一門極其重要的自然課,初中生在此基礎上開始探索生物知識的新途徑。初中生物老師,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充分的課前準備,豐富的課堂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生物課程的意義,學會如何學。
參考文獻:
[1]陳荔丹.論生物課堂中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D].福建師范大學2001(09)
[2]賴均青.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6(04)
[3]董相英,王復興.分析初中生物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5,02
(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蕉壩中學 貴州遵義 564313)